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興IPO的「B面」:野望、估值和挑戰

華興IPO的「B面」:野望、估值和挑戰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 | 舒虹 編輯 | 安心

一邊忙著幫美團點評上市做財務顧問,另一邊,華興資本自己也站在了赴港IPO的門口。

6月25日,港交所同日披露了美團點評與華興資本的上市招股書。作為中國TMT行業首屈一指的FA(財務顧問),包凡創立的華興資本過去參與了一系列行業融資、併購、上市「大案」,包括京東IPO,美團、大眾點評合併,及近期的美團收購摩拜。

成立13年,華興資本最早定位為私募融資顧問服務,後搭建了投資銀行、投資管理及多牌照證券等業務線。隨著港交所一紙公告,這隻「獨角獸獵手」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作為服務新經濟的金融機構,華興資本或將成為全球「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

「包凡要創立一個立足新經濟的投行新物種,這在全球資本市場沒有對照系。」一位香港券商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說。

華興資本的上市,還可能帶動一波國內新型投行的上市熱潮。全天候科技獲悉,至少有兩三家民營投行機構目前已啟動上市進程,香港與美國資本市場均在考慮範圍之內。


互聯網創投界有個說法:如果你沒聽說過包凡,或者包凡沒聽說過你,那麼說明你的業績還拿不上檯面。

華興資本創始人、CEO

包凡

在互聯網江湖,華興幾乎可以跟所有人做買賣。它是京東、360、美團點評、趕集網等等公司的「御用軍師」,包凡也被稱為劉強東、周鴻禕、王興「背後的男人」。

一家華南投行負責人Andy(化名)對全天候科技談到華興的成功時稱:「華興的先發優勢特別明顯」。

在包凡從亞信離開創業的2004年,大型國有企業的境外上市業務,幾乎被中金公司壟斷,而國內民營企業的境外上市則多由國際大投行包攬。但作為在中國新經濟浪潮中成長起來的公司,華興趕上了好時機。

隨著新經濟佔比高速增長,源源不斷的新經濟「獨角獸」被孵化而出。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新經濟公司估值總額已達3.6萬億美元,中國獨角獸的數量佔到全球獨角獸總數的40%,而在全球十大獨角獸中有一半是中國公司。

華興從FA起家,早期幫助中國新經濟企業做私募融資。但是沒有證券業務運營資質,就無法參與資本市場IPO或再融資當中的承銷。2012年,包凡做出轉型全業務投行的決定,並於2012年、2013年先後拿到香港、美國券商牌照,2016年又拿到了近十年證監會給民營企業的第一批券商牌照,此後成立華菁證券。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興資本已為約700項交易,逾1000億美元提供顧問服務,所管理的資產管理規模約41億美元,2013年至2017年五年期間,為中國新經濟公司承銷的香港及美國IPO數量於中國投資銀行中排名第一。

但是華興資本自身遞交IPO仍出乎不少人預料。華峰資本CEO陳挺峰對全天候科技表示,美國精品投行中已有七八家上市公司,如Lazard、Evercore等,但中國尚未有登陸資本市場的案例。

陳挺峰指出,作為標準化程度不高的類金融行業,投行業務一些收入確認成本時比較複雜,同行的毛利率沒有可比性,可變的因素也較多,因此國內還沒有形成上市先例,但從監管來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據Andy分析,華興IPO一方面是利用融資提升城牆和護城河,未來投行在牌照業務、人才引進、國際化等方面確實需要大量資金,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提升華興的品牌。「華興的野心非常明確,要做一個世界級的華人金融機構,日後走向國際化,品牌肯定是少不了的。」

至於為何選擇港股,Andy則表示,A股對於類金融行業上市把控仍比較嚴格,特別華興還有基金業務;海外市場,未來大部分新經濟企業都會往香港走,因此港股是一個自然的選擇。

在市場看來,華興資本是這一批新型投行的典型代表。據全天候科技了解,華興資本之後,國內已有兩三家新型投行正在啟動上市進程,除港交所外,納斯達克或紐交所也是可選項。有市場人士表示:「華興上市以後,會對行業有一個示範作用,在這個效應出來之前,業內同行需要建立好壁壘,加快牌照的申請。」

未來,國內投行行業也將面臨洗牌,集中度會越來越高。據陳挺峰保守預計,未來3-5年,行業頭部的8-10家公司將佔領50%以上的市場份額,未來比拼在品牌、口碑、專業度甚至延伸至牌照業務等方面。不過除了大公司,中國還有幾千萬的中小企業需要專業的金融服務,因此市場還很大。


華興資本上市後定位為全球「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這在此前的資本市場並無對標。

從國外投行發展模式來看,華興資本類似於Jefferies & Co、Lazard Ltd等精品投行。不同於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行將重心放在傳統行業大型併購或IPO上,精品投行以投融資、上市、重組、併購等諮詢業務為主,自身規模和所服務企業的規模比傳統投行小。

在國外,這類精品投行模式已經走得十分順暢,Lazard、Greenhill等公司自2006年便承接了30%以上併購案的顧問工作。最新數據顯示,Lazard市值為60.43億美元,從Lazard分出來的Evercore市值也達到了45.35億美元。

「精品投行現在是投行的領先方向,但華興其實已經比Lazard做得好了,在『中概股+TMT』的領域裡,華興是老大。」上述香港券商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說。

華興與同為投資銀行的中金公司也不一樣。「(華興)類似於把中金的幾個項目組拿出來單獨做,但是做得很精品。」上述人士表示。2015年,中金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截至6月27日收盤,其最新市值為556.8億港元。

雖然在併購交易的數量及規模上,華興資本與中金不在一個量級上,但TMT領域的併購交易,華興優勢明顯。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興資本現有客戶群在中國前20名新經濟公司中佔據15席,所服務的獨角獸客戶市值佔中國獨角獸總市值的56%

然而,華興認為自己不僅僅是一家投行。投資銀行之外,華興還擁有投資管理、華菁證券等多條業務線。據招股書,華興搭建了一個「漏斗式」的業務模式,從創業一直到IPO上市,可以提供私募融資、直接投資、併購、股票承銷、資產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華興資本招股書中的「漏斗」業務模型

「新經濟」是華興資本上市的關鍵詞,也給了其趕超傳統投行的機會。

據媒體報道,華興資本的估值目標在40億到50億美元之間,亦有傳聞稱可能達到100億美元。

「華興的牌照比較齊全,它和大投行所做的事情區別不大,投行能做的,其實華興也能做,反而華興能做的,大投行不一定能做。例如,大的投行和券商沒辦法沉到下面去做FA業務,因為成本太高,也沒有基因。」Andy告訴全天候科技。

華興此次打了一個全產業鏈的概念,既能在一級市場鎖定很多客戶,做優勢的收併購,又能在二級市場做股票承銷,再到資產管理。因此,這一估值是有人認的。

根據招股書,2017年華興資本總收入1.39億美元,投行業務約佔公司總收入71%。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3880萬美元,同比增長65.9%;投行收入2140萬美元,同比增長43.8%。

華興資本目前構築了投資銀行、投資管理、華菁證券三大細分業務,主要提供顧問服務(FA)、IPO承銷及投資管理服務。

其中,FA包括私募融資及併購顧問,截至2018年3月31日提供顧問服務累計交易額為902億美元。

IPO承銷,2013-2017年間,公司為中國新經濟公司承銷的香港及美國IPO數量在內地投資銀行中排第一,在中外投行中排名第三。

而投資管理服務中,公司自2013年推出首隻私募股權基金至2018年3月31日,華興投資管理業務在新經濟領域約90家公司投資額達19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達到約41億美元,投資過的案例包括美團、滴滴出行、鏈家、商湯科技等。

華興資本三大業務線

華興資本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三部分:作為投資銀行賺取交易費、顧問費、承銷及經紀傭金等,作為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賺取管理費,通過華菁證券賺取交易及顧問費等。

據Andy分析,私募基金需要考慮較長的投資回報期,而牌照業務在國內外面臨高盛、摩根斯坦利、中金等大投行的競爭,因此,FA仍是華興最賺錢的業務。但從長遠來看,品牌和產業鏈成熟後,最賺錢的肯定還是牌照業務。

上市將把華興帶到全新的階段,但在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如何在開拓新業務的同時保持持續的盈利能力,也是其要面臨的挑戰。

成立於2016年的華菁證券,是華興資本由一級市場進軍二級市場的重要舉措。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華菁證券已完成11個證券化項目,另有兩個債券承銷項目正在進行,融資總額約人民幣176億元,並有多個進行中的A股IPO項目。

但招股書顯示,華菁證券在2016年8月成立後持續虧損。從2016年、2017年到2018年3月31日止的第一季度,華菁證券分別虧損1610萬美元、2900萬美元及2800萬美元。

2016年以來,華興資本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和擴充華菁證券,也加大了公司的成本投入和業績波動。

業內認為,華興資本以私募融資顧問服務起家,如今進入二級市場,在產業鏈條、業務資質、服務周期上有所欠缺。亦有券商人士對全天候科技表示,從一級轉向二級市場,會面臨牌照、監管政策、大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券商業務不好做,也有大環境的原因,現在IPO越來越嚴格,資管新規、薪酬制度隨時都有可能調整,事實上,國內的券商日子都不好過。

近兩年,華興資本進入了戰略擴張期。其在招股書中稱,在上市後將繼續加大力度吸引頂尖人才,持續增加風控和運營的技術與硬體設施投入;同時,著力國際化業務拓展,助力新經濟創業者開拓跨境業務,也為投資人提供全球資產配置選擇。

包凡表示,華興資本要做一家立足新經濟的、世界級的華人金融機構。

此前,在中國企業赴美進行IPO選擇承銷商時,瑞銀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就是華興資本,超過瑞信和美林。但是,華興資本走向國際化仍會面臨較大挑戰。

「國內投行對互聯網的理解,還遠不如國外投行。華興在中國企業IPO方面已具備優勢,但國際化最大的難度還是怎麼能拿到本土的案子,怎麼去和高盛、摩根士丹利競爭。要做到這一步的話,需要大量的沉澱。」Andy對全天候科技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見聞 的精彩文章:

美股回購大爆發 二季度環比或翻三倍
特斯拉計劃裁員9% 股價盤中大漲後收漲3.2%

TAG:華爾街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