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優勢是什麼,為什麼能存在
新技術的存在和勢不可擋的勢頭,除了資本、社會、政治的原因,一般在其本身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特點,換句話說,有它獨特的價值。
為什麼互聯網這20年這麼火,為什麼現在動不動喊著「互聯網+everything」?總結幾條我的看法。
一、背靠計算機技術強大的給世界建模&數據處理能力
人類活動中,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的信息交換,是一件很基礎而廣泛存在的事情。計算機這個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凝結了人類思維的精華,是數學、物理這2大學科結出的碩果。隨著計算機應用的大發展,人類以視覺、聽覺(不僅僅是「文字」這個視覺的一部分)為載體的文明結晶,都搬到了計算機的虛擬世界。不完全舉例:
新聞、書本、財會、通信、音樂、照片、電視、短視頻、電影、遊戲、工業控制……
這背後,靠的是那些聰明的大腦提出的:圖靈機、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圖論、自動機、系統建模、面向對象編程、關係型資料庫、圖像處理,等等關於這個世界的抽象化描述理論。
信息交換是人類活動的基本元素。世界被模型化,進而信息化,信息,被數據化了。
一旦被數據化,就是展現計算機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的時候了。從第1台電子計算機ABC和第1台通用電子計算機ENIAC到現在,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人類世界是很複雜,但是一旦把一部分可以簡化的事情先簡化起來,拆解成重複性的「小事情」,對計算機來說,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ENIAC電子計算機
10000條數據,要做一個排序,這個事情在人類來做,繁瑣的不行。人類見到這種問題,一般也就頭大了,除了甩下一句「太煩了」的抱怨,然後老老實實埋頭死磕,或者「變通」一下,放棄嚴格認真的排序,搞一個替代方案,沒有太多辦法。
計算機就不一樣,它真的可以「傻不拉幾」的一遍遍的「數」:冒泡排序、快排、插入排序…
論死磕,還是得服計算機這個「傻貨」。
計算機就是樂於處理這些「重複性」的事情,它比勤勞的小蜜蜂、小螞蟻還不知疲倦1億倍。
互聯網就是背靠計算機技術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對這個被數據化的世界,有獨特的價值。
二、高速的信息傳輸
其實高速信息傳輸,在電話、電報系統中都有這個能力,畢竟大夥都是藉助光速介質傳播的。但是基於TCP/IP的國際互聯網,因為鋪設到全世界,連接的終端如此之多,終端的功能遠比電話、電報系統強大,使得互聯網在助力傳統產業時,能解決一些技術難題。
比如,在線票務系統(12306、機票銷售、汽車票銷售等)。火車票銷售,是典型的「分散式銷售網路」,在沒有互聯網介入的年代,全國成千上萬的銷售網點、火車站,如果想同時售賣同一趟火車的車票,只剩最後1個座位,各個網點怎麼知道?10個人同時下單,誰能成功?
如果信息不能被高速傳輸,那以前賣票這件事,恐怕只能限制在有限的幾個網點賣了,還得按配額銷售。因為庫存狀態,沒法實時同步。
速度一旦做到實時,有些以前不可能、不敢想、不會想的事情,現在都可能了:手機的地圖導航,如果慢吞吞的不能秒級刷新你的當前位置,你敢用嗎?
高速傳輸,讓美國和中國的跨國視頻成為可能,讓在線直播投票成為可能……
三、打破地域限制&便宜的使用價格
Internet是一張巨網,截至目前,全世界覆蓋最廣大的網路。在絕大部分地方,只要你接入這張網路,你就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看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東西。日喀則的藏民也玩抖音,跳著藏舞,你隔著屏幕給他點贊。莫高窟門票需要提前預約,你還沒出遊,就先在家裡登錄官網處理完了。隔著太平洋開電話會議,用google地球逛一下倫敦的街景。這些事情,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讓不可思議變成習以為常。
如果單獨為這些事情,拉一條專線,顯然成本是巨大的。但是海底光纜,各國這種基礎設施,當它織成巨網,具有數不清的功能時,成本就被大大分攤了,使用價格比其他傳統模式,大大降低(想想以前的國際長途)。
說句題外話:有些「笨功夫」,該下就得下,不要想投機取巧的捷徑,種瓜得瓜,要是不紮實,瞎浪,那就不自覺求錘得錘了。
四、迭代的速度極快&更容易靠近用戶
與製造業不同,互聯網由於其「虛擬」的特性,改動起來「輕便」的多。製造一輛新車,一款產品的完整周期,可能是3-5年,而互聯網產品的一個版本迭代,周期可以只有1個星期,或者1天。人生短暫,職業生涯只有40年左右,其中的關鍵期可能只有5-8年;商場競爭激烈,花3-5年落得一個失敗,可能再無機會。
互聯網產品犯錯,可以1個星期改回「原來的版本」,損失的東西也可以控制在有限的範圍。所以,相比傳統行業,互聯網在快速迭代這個方法論上,真是很不一樣。
快速迭代,讓互聯網產品可以更「敏捷」的響應用戶反饋,在與用戶、市場互動中把產品做的更「好」。通過「互聯網+X」把這個優勢複製到其他行業,就賦予了其他行業一些優勢。
原來做一款手機,手機廠商自己「閉門造車」,1年一款,推出來後市場買不買賬,只能「以觀後效」。雷軍創辦小米,用論壇的形式,凝聚起「米粉」,每周發布一個MIUI版本,迅速響應用戶在論壇上的反饋建議。小米把「智能手機製造」這件事情,裡面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敏捷開發、迭代的部分,結合上了互聯網。
以前企業的銷售,多是搭建分級銷售渠道,以渠道代理、層層分銷的方式,觸達用戶。畢竟那麼多用戶,一個個去找企業,企業應付不來。而有了互聯網的助力之後,企業可以用電商的方式直接銷售給用戶,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向企業直接反饋意見,依託計算機的數據處理能力,統計分析用戶數據,效率比以前高很多。
五、易記錄,易存儲,易複製,易傳播
以前做個生意,小店沒有收銀機,要靠手工記賬。每個人也不會記自己最近錢都花哪了。檔案資料存儲,紙質文件丟失不用說。紙質文件,傳來傳去,麻煩可想而知。複製、傳播,相比互聯網,輕易被虐成渣渣。
有了記錄,數據分析這件事,前所未有的容易。出現了以前沒想過、不敢想的一些方法,比如現在的「用戶畫像」「C2B製造」。複製、傳播的便利性,讓做廣告更容易。酒香不怕巷子深,更容易打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大市場。
以上,是目前所想到的。例子沒有舉太多,這個問題,還可以一直想下去。
TAG:自語寄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