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文人的世界級發明,保住半壁江山,看完感嘆果然知識改變命運

南宋文人的世界級發明,保住半壁江山,看完感嘆果然知識改變命運

原標題:南宋文人的世界級發明,保住半壁江山,看完感嘆果然知識改變命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貓兒也

宋代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戰爭頻繁,在這個過程中湧現出許多擅長守城的名將,如堅定守衛開封府的李綱、仙人關大敗金兀朮的吳階以及在釣魚城之戰中擊斃蒙哥汗的王堅等,他們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


事實上,宋代的一位牛人陳規,文人出身,但他不僅善於守城,還發展出許多絕妙的守城兵器和技術,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的管制火器——竹竿火槍,極大地提升了宋代的守城技術。不僅自己守衛戰略要地六年不破,還在順昌協助劉琦一守一攻,大破金兀朮,為保衛宋室立下汗馬功勞。


陳規字元則,密州安丘人,于靖康元年任安陸縣令,先攝德安府事,後又改知德安府事,建炎四年任德安府、復州、漢陽軍鎮撫使。


當時正值金軍大舉南侵,一些叛軍也甘願做金軍炮灰,四處劫掠。面對這種嚴峻形勢,陳規積極整軍備戰、改良城池,創造新的戰法,在1126年到1132年這六年間成功抵禦了敵軍大小9次圍攻,取得了卓越的戰績。

德安位於湖北東北部,是金軍南下的必經之地,南宋朝廷想要保住半壁江山,德安不能失守,地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雖然德安周邊有涢水環繞,又有山嶺做屏障,易守難攻,但是受地勢所限,德安城小,周長只有3.5公里,城牆系土製,高約7.5米,城基厚10米,頂寬5米,因此出於保險考慮,陳規還是對德安城做了充足的改建工作。


全城有大小城門八個,均設有門樓和瓮城,瓮城高約5米,城外以涢水作護城河。城牆上有城堞1838個,每隔一定距離設置馬面,城角設有角樓用於瞭望觀察敵情。



城牆的東北角向內凹陷,這是陳規有意為之。因為德安東北地勢相對平坦,便於敵軍假架設石機,陳規認為如果城角過於突出,容易受到東側和北側的雙重打擊,反而更容易受到破壞,因此他將城牆凹入。這樣一來,敵人如果想要用投石機攻擊城牆,必須向城池靠近,反而會進入城內投石機的射程之內,無法施展攻擊。另外也自然形成一個夾角,強行攻城的敵軍會受到兩側的交叉火力攻擊,勢必增加損失。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叛將李橫領襄陽府、鄧、隨、郢州所管軍馬攻打德安。


靖康之亂後,宋廷權威盡失,各地盜賊四起,忽叛忽降,彼此混戰,南宋朝廷不得不採取剿撫兼施的策略,委任這些盤踞一方者擔任鎮撫使。其中,桑仲被封為襄陽鎮撫使,在與偽齊的作戰中戰功卓著。


沒想到桑仲後起叛心,攻擊抗金名將王彥鎮守的均州和房州,中伏兵敗。他的部下霍明將其暗殺,逃到了德安,歸降宋廷,李橫便以為桑仲報仇之名攻打德安。《宋史》中稱「橫軍本群盜,恃勇無律,勝則爭取子女金帛」,陳規在《守城錄》中將李橫稱作「桑仲餘黨」,足見對其之不屑。


可內心的正義卻不能彌補作戰時的劣勢,在平叛這次叛亂中,德安北部和東部水系發達,南部有山,都不便於大規模布置兵力攻城,反之叛軍卻能四面圍攻,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叛軍李橫不僅架設投石機飛打守城官兵,還建造了木製長橋攻越了護城河,城門危在旦夕。


面對此情此景,陳規果斷想出對策,他命人在城頭建設木棚,裡面用大木支撐,飛石砸下時破壞力大減,而且由於戰前準備充分,隨時毀壞隨時修復,士兵損失很小。陳規又在城內架設投石機,但用的是土彈,打出去後敵人無法回收,且重量更輕,飛得更遠,反而打死打傷許多敵軍投石手。

面對敵方的壕橋,陳規帶領60名士兵,使出自創的竹竿火槍,在竹竿中暗藏火藥,戰時一人持槍,一人點火,噴射出一道道火龍,是宋代突火槍的原型。有一些誇張地記載,甚至稱這種竹竿火槍可以噴火達數丈遠。它第一次亮相,叛軍根本沒見過這陣勢,瞬間被驚呆,紛紛潰退,長橋也被燒毀,敵軍久攻不下,只得退軍。



紹興十五年(公元1140年),陳規協助劉琦鎮守順昌,守軍不足兩萬,而金兀朮親提十萬大軍,誓圖順昌。戰前劉琦俘獲了兩個金兵,得知金軍正在調整部署,陳規建議趁其立足未穩,夜襲金營,取得大勝。


金兀朮惱羞成怒,率領三萬人逼近城下,劉琦用疑兵計,命令大開城門,金軍猶豫不決時,城上萬弩齊發,金軍不得已撤退。陳規又建議趁金軍敗退之際派部隊掩殺,又大獲全勝,奸敵數千人,其中許多淹死在護城河中。

後來金兀朮再次率重兵攻城,又被殺退,只得撤兵。不得不說,陳規真是痛打落水狗的老手。


此外陳規還有對傳統城防技術的改良。


以前的女牆每兩米設一垛口,分別成山字形,優點是便於瞭望射界開闊,但是面對投石機的攻擊,被彈面過大,而且齒垛也容易被擊毀,傷及士兵。


因此陳規主張在不改變高度的前提下將其改為平頭女牆,牆上孔口呈品字形排列。這樣面對飛石不易被擊毀,而且由於沒有缺口,攻城的士兵必須翻越這道兩米高的土牆,品字形的孔口意味著他們怎麼爬都會中槍。


改完內部,陳規的目光又投向了城外的瓮城。



作為城門外的重要防禦環節,但是陳規在總結當時的戰爭形勢之後認為瓮城外地勢開闊,加上瓮城往往高度低於城牆,反而更容易被攻佔。


因此陳規主張廢棄瓮城,而是在城門外15米處構建護門牆,兩端各遮過城門6-9米,與城門相通的兩側構築木柵欄、木門,遲滯敵人的進攻,而城門內再設一道內牆。


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保護城門免受敵方攻城器械如攻城錐的直接攻擊,而且道路迴環曲折,敵方部隊難以展開攻擊陣型,即便敵人攻破城門也還要承受雙重火力打擊。不過由於這樣城門交通會十分不便,因此宋代以後城池依然主要沿用瓮城,護門牆只適合於戰爭期間臨時構築。


此外,陳規還對當時盛行的暗門、馬面、羊馬牆和城樓等防禦設施做了改進,總結了一套有效的攻防理論,並且將之運用到戰爭當中去,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改造不僅對於護佑軍事實力不夠強的南宋近百年,更影響了中國後世的城牆建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派 的精彩文章:

東漢名將為國作出極大貢獻,為何卻遭受九貶三刑?
古代盜版業出現官商勾結,作者求告無門自辦印刷,成就百年書屋

TAG:歷史風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