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的五大修鍊
關注仕席 閱享精彩
任何創新都有領頭人,我們會發現這些 領頭人雖然經歷各異,稟賦不同,性格迥異,但是他們也會有一些共性。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敏銳的洞察力
無論是什麼創新者,都需要對自己關注的領域有敏銳的洞察力。他們善於觀察,並從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和事物中抓取本質。觀察不僅僅是對事物的細節,也包括事物的外部環境。
從一個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清事物所處的位置,從更加細節的角度來了解事物的不足。這種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事物的能力,並非所有人都具備的。其實在大多數人眼裡更多的是見怪不怪,司空見慣。因此,具有獨立的觀察能力的人就顯得非常難能可貴了。
有些人也覺得自己有獨立思考能力。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獨立思考其實就是反主流。為了表現自己的特立獨行,非要找到與主流不同的視角和觀點,為反對而反對。其實,這個恰恰是沒有主見的表現。所謂主見是不受外界影響的,主流也好,非主流也好,都不能妨礙自己的觀察。自己的觀察結論無所謂主流或者非主流,也不需要通過網路上的隻字片語來給自己佐證。自己的就是自己的。
二、提出疑問的能力
看了想了,總要問個為什麼,搞清楚其中的基本道理,找到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或者漏洞。這或許就是本企業的機會。或者在技術上可以更加完善。
即便有些事情有所謂的權威答案,也要有質疑的能力。這個其實蠻考驗思路的。如果都迷信權威,人類就不會有進步了。但是質疑權威,並非是懷疑一切,而是要有理有據,說得出來自己的理由,還要能自圓其說,邏輯上不能有漏洞。這一點在人類科技發展史上尤為重要。很多科學發展,都是因為推翻了前人的結論得出來的。
但是我們不是那些偉人,所以,我們質疑權威未必會被認可。當然,我們質疑的權威是不是真的權威,有時候本身就是存疑的。但是不管怎麼說,在我們之前已經取得成功的公司所提煉出來的經驗,我們要去顛覆,本身也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我是一直很想問問,當年學習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公司的那些企業,現在還好嗎?
三、跨界融合的能力
把不同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把不同的人組合在一起,這種能力更不是誰都有的。發現了痛點,發現了問題,但是原來的產品可能有些問題先天就無法解決。最典型的就是我們以往用膠片拍照片的時候,無法當場查驗拍攝效果,等印出來後發現有各種遺憾,已經無法彌補。但是這個通過再怎麼改善膠捲相機都無法實現。而採用數碼技術的相機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也徹底消滅了膠捲這個行業。
後來技術的進步,各種顛覆的產品都和被替代的產品差距甚大。這方面我們也有很多經驗,移動終端的出現,讓手機早就名不副實了。拿在手裡的早就不是電話,電話僅僅是其一個基礎服務的功能而已。
把市場需要聯繫到實際的產品上,關聯到現有的技術上,這個能力喬布斯大概是一個天才。我們可以發現,第一代蘋果手機所有的技術都是成熟技術。蘋果與其說是一個技術創新者,不如說是技術的整合者。蘋果所創造的不是新的技術,而是新的技術體驗。正是這種體驗,讓手機這個產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四、把想法付諸實施的能力
有了想法就要在實踐中不斷去試驗。創新者都是行動派,他們不會僅是坐以論道,而是會起身踐行。通過行動把想法變成現實。那些有偉大創新的公司,都是這種實踐者,他們的創始人和主要經營者本身就是一個狂熱的創新者。他們自己就沉浸在這種不斷創新、不斷迭代、不斷顛覆自我過往成就的狂熱中。
只有成功的產品才能證明想法是正確的,成功的產品必然會在市場上得到反響和反饋。
當然在試驗過程中,也會有各種失敗和反覆。這也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學習的過程。通過這樣的過程也可以修正自己的方向。因此一個創新者既要有毅力,也要有判斷力。知道該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修正了。
五、溝通交流的能力
創新者需要和團隊內交流,也要與合作者交流,還要與市場上的客戶交流。這種交流不僅僅是同行、同業、同質化的交流,更要有差異化的交流,和不同的人交流。
當年馬雲被人看成是騙子,現在馬雲成了很多人的偶像。但是不管是當初的馬雲,還是今天的馬雲還是同一個人。當年他能說服他的團隊和他一起創業,失敗了很多次之後,終於創立了阿里。只有孫正義一個人相信了他,給他啟動資金。
馬雲的口才是極好的,但是當時大多數人限於自己的認知範圍,都覺得他說的東西太科幻,根本不可能實現。但是也是從這些交流中,馬雲也在不斷調整自己,最終才會有阿里出現。
交流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也可以修正自己的方向,還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創新者也會是一個善於交流者。
一個創新者能做好上面這五件事情,創新才有了可能,也僅僅是有了可能。還需要各種天時地利才能最終成功。所以,請善待身邊的創新者,失敗對他們來說是大概率事件,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做不了創新者。
TAG:仕席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