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書:孤獨,在破碎重整中找回自我
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
——柯勒律治
《孤獨六講》
蔣勛 著
今天,我們的朗讀者為大家推薦的書是
蔣勛先生的《孤獨六講》
「孤」、「獨」二字,看著就會有淡淡的憂愁感透出紙背。
「孤」是沒有大人照顧的小孩,
「獨」是沒有年輕人照顧的老人,
這二字都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人,
令人感覺悲憫、哀傷、同情。
柏拉圖在《饗宴篇》里有一段用神話講的故事:
遠古時,人類不分男女,
人有三種,一是純陽,二是純陰,三是陰陽人,
後來,人類得罪了天神,被懲罰,
神把三種人都分成了兩半,
所以,現在的人類都是不完整的。
從出生開始,我們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另一半,
半個陽性的,永遠在找另半個陽性,
半個陰性的,永遠在尋找另半個陰性,
原來的陰陽人,
一半的陰性(陽性)就一直在找另一半陽性(陰性)。
因為不完整,我們一直在尋找,
如果找到了,合而為一,就可以解除神的「詛咒」。
可就算我們能擁抱著一個摯愛的身體,
我們會用多種語言與人溝通,
我們可以與人和睦相處,
但我們仍然能感覺到無法改變的孤獨。
柯勒律治的著名詩句:
「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
也許最能代表心境上難以言喻的「孤獨」。
身處喧鬧的聚會,臉上掛著笑容,嘴巴張著說話。
結束後,不記得自己聽到什麼,說過什麼,
反而越發難抑孤獨感。
這是為什麼?
蔣勛的《孤獨六講》告訴了我們部分答案,
他說: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他將孤獨分成了六種:
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
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
他渴望孤獨,也擁抱孤獨。
他認為,
只有孤獨,生命才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今天聽的是「語言孤獨」中的一段文字,
其中有六祖惠能的一個故事。
禪宗,是一個不相信語言的教派,
它認為所有的語言都是誤會,
會讓修行者走向一個荒謬的道路,
所以,把佛法大義變成一則則的公案,
以簡單、易懂的白話弘揚佛法。
禪宗到五祖弘忍時已成為大教派,
有眾多弟子想要承其衣缽。
在接班人中,神秀最為出眾,
他寫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大家都說好,五祖卻沒有表態。
這首偈傳到了時為伙頭師傅的惠能耳中,
不識字的惠能答了一首: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聽了後,依舊不動聲色,
口頭上說了一句:「胡說!」
並在惠能的頭上敲了三下,背著手走了。
故事講到這,
有沒有想起一個英雄人物「孫悟空」,
惠能和悟空的經歷是一樣的,
悟空得到了菩提祖師的真傳,
最終成佛;
惠能得到了弘忍的衣缽,
最後成為新一派的禪宗——南宗。
通過這個故事,蔣勛告訴我們,
語言孤獨需要具有思辨性。
一個有入有出的文化結構,
才能讓語言有思辨的能力。
慧能對語言,對佛法的存在,
保持著懷疑的態度,將其回歸到自身去思考,
佛法是什麼,語言是什麼。
日本禪宗寺院有「吃茶去」三個字,
當你問什麼是佛法大義,
他就說「吃茶去」,
看著沒有關係,
實則他給了一個顛覆性的答案。
讓本心回歸生活,回歸樸實,
坦誠面對孤獨,在破碎重整中找回自我,
你真正需要的會躍然眼前。
朗讀者:德潤企業集團 孫靜
※泰國不是只有普吉蘇梅。這個小島可以滿足你對東南亞海島的想像
※你相信你的領導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