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路軍精神:「寫下的借條一定還!」,70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八路軍精神:「寫下的借條一定還!」,70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眾所周知,我國在抗戰時期的條件很艱苦,由於敵眾我寡且裝備極差的戰略形勢,八路軍主要在敵後作戰,於是當時的領導人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農村包圍城市。依靠老百姓的力量,並以游擊戰為主,經常東奔西跑,更換駐地。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偉大勝利,與中華兒女百姓作為堅決支持的後盾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其中就包括在缺乏供給時,八路軍向當地百姓借錢接糧的故事。

八路軍精神:「寫下的借條一定還!」,70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2017年1月,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已經從「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中華兒女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回日本老家。物資極度缺乏的戰爭年代,八路軍生存下去都極其困難,幾乎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能吃頓飽飯也成為當時極大的奢望。

這個時分怎麼辦呢,只能向老大眾告貸了,當然八路軍告貸那是一定會還的,但是戰役的嚴酷導致了人們的分散,許多的人想要還錢卻找不到借主了,那麼現在在民間還有著很多的告貸,那究竟這些告貸能還嗎?答案當然是能啊,接下來看看這些借單我們就明白了。

八路軍精神:「寫下的借條一定還!」,70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關於抗戰的影視劇中,也曾經常出現八路軍借糧借錢的故事。八路軍與其他部隊或軍閥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八路軍是真正來自於人民的軍隊,有著嚴格的軍紀,「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似乎依然縈繞耳畔,「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始終是八路軍的一貫作風,戰亂年代八路軍所謂的「借」,都會打借條並承諾日後償還,戰爭勝利後,歷經幾十年的借條依然有效,政府將40年前的借款加倍償還的故事仍在發生……

新中國成立後,許多百姓拿出當年的借條,政府也都一一兌換,但是還有部分借條散落在民間無法兌換,就是當今社會,在民間也會有人手中持有當年的借條.

八路軍精神:「寫下的借條一定還!」,70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前幾年,一張一位名叫陳開基的老人拿著一張70多年前借條的照片一瞬間吸引了不少網友的注意,大家覺得這個肯定不簡單,這也引起了學術界的不小波瀾。

據老人描述,這張借條是自己在翻修老屋的時候在牆隙中發現的,當時他就覺得很奇怪,牆裡怎麼會有這個東西,肯定非常重要。老人打開字條仔細看來看,雖然上面字跡都已經風化,但是大概的內容還是可以看見的,這張紙條原來是張借條,裡面的內容是:" 今借到陳鴻清法幣壹佰萬元,麻鞋伍拾雙,布陸拾斤,棉花壹佰貳拾斤。」

八路軍精神:「寫下的借條一定還!」,70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當他發現這張欠條時,又是喜又憂。喜的是按理應是有借有還,憂的是不知向誰討還,這欠條還會有人認帳么?陳開基經過多方打聽,確定這借條應向藍田縣委的統戰部討還。於是,陳開基拿著欠條找到了統戰部請求兌現。 經當地政府確認欠條的真實性後,又經經濟學家按當時物價和1985年的物價換算後,又綜合欠借的實際價值後,給陳開基兌現了8500元。

如果按現在的物價來說,這確定是少了點。但8500元在80年代來說,那是一筆很大數額的錢。照那時外匯換算價,一百萬法郎只可兌換不足三千人民幣。與其說政府少還錢,不如說是雙倍奉還。不過,從歷史的價值來看,從人民軍隊的信譽來看,這是陳家應得。

八路軍精神:「寫下的借條一定還!」,70年前的借條換得「巨款」

原來,村民陳鴻清因家中經商有物資積蓄,便向部隊提供錢款衣物等援助,隊長何太陽親自寫下借據:今借到陳鴻清法幣100萬元,棉花120斤,麻鞋50雙,布匹60斤。隨後團長王惠平還特意趕來囑咐陳鴻清,如果家中資金緊張,可以憑藉據到延安兌現還款。戰爭年代又是八路軍,陳鴻清當時並未在意,也從未想起過會到延安兌現還款。隨後不久,團長在戰鬥中英勇犧牲,陳鴻清也因病去世,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幾乎已經無人還能記起。直到陳開基一次偶然的發現,才掀開了歷史的記憶。

其實這些都是其次,從歷史價值來看,足可以彰顯八路軍作為人民子弟兵的信譽及高尚品格,這也遠比8500元帶來的實際價值更有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秦漢唐明 的精彩文章:

他是日本最恨的軍閥之一,在民國時期,將日本耍的團團轉!
揭秘:日理萬機的皇帝,一晚究竟可以召幸多少嬪妃?

TAG:周秦漢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