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割地致北宋滅亡,被罵為千古罪人,唐太宗一句話道出他的苦衷

此人割地致北宋滅亡,被罵為千古罪人,唐太宗一句話道出他的苦衷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晉陽叛變自立,建晉國,史稱後晉,他以幽、薊十六州和稱「兒皇帝」的條件乞求契丹出兵助他滅後唐。938年,石敬瑭將幽、薊十六州獻給契丹,從此此十六州一直為外族所踞,中國黃河以北除山西雁門關以外的遼東一帶天然國防線全部失卻,中國不得不陷於天然的壓逼形勢之下掙扎,致使宋朝不得不屈辱乞和而艱難度日。

石敬瑭因向契丹求援和割讓幽、薊十六州的行為成了北宋滅亡的千古罪人,後世稱之為「罪最大惡已極的可恥人物」。然而,有歷史學者卻對此不以為然,對石敬瑭「千古罪人」的定位顯然是從當時宋朝漢人政權的角度出發,並視石敬瑭為漢人。可事實是石敬瑭並非漢人,而是被稱為胡人的沙陀人,即使他不割讓幽、薊十六州,後晉強大後也會對宋朝構成威脅。

那麼幽、薊十六州是否真的那麼重要呢?石敬瑭割地確實使中原失去了天然屏障,使得契丹以至後來的女真在軍事上處於有利地位,給中原抵禦其入侵增添了困難,但將它看作是北宋滅亡的主要或決定因素未免誇大了它的作用。以失去幽、薊十六州的後晉舉例:947年,後晉為契丹所滅,但它滅亡的原因並非是失去了十六州的屏障,而是其統治集團內部的腐敗、瓦解,主暗臣庸、將帥離心所致。

以後晉的軍事實力來看,它完全可以抵禦住契丹的進攻。945年,契丹主耶律德光親舉傾國之兵入侵後晉,圍晉軍於陽城,主帥杜重威既無良謀解圍又不準將士出戰。晉軍將士不肯坐以待斃,奮起出擊,「契丹大敗,德光喪車,騎一百藁駝而走。」後晉皇帝石重貴聞知陽城得勝後以為「天下無虞,驕侈益甚」,致使將帥離心、不為儘力,這才讓契丹有可乘之機。

946年,契丹再次大舉入侵,杜重威率晉軍主力屯駐在不宜於屯大軍的中度,奉國都指揮使王清主動請戰。初時晉軍小勝,諸將請大軍繼進,杜重威卻不許,暗地裡竟遣心腹向耶律德光祈降求賞,當得到「降則以汝帝中國」的承諾後率軍投降。當杜重威命將士整軍集結時,軍士踴躍以為要戰,當得知是投降契丹時,軍士皆慟哭、聲震原野。可見晉軍將士並非不能戰、不想戰,而是被杜重威脅迫出賣了。

後晉如此,宋朝更是如此。1126年,即靖康元年,金軍從黃河北岸渡河攻宋,騎兵用了5天時間才渡完黃河,偵察兵在周邊探了一圈竟未發現宋軍的一兵一卒,以至金人大笑:「南朝可謂無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豈得渡?」然後金軍步兵從容渡河,圍開封滅北宋。由此可見,如此腐敗墮落的宋朝,就算它擁有幽、薊十六州的天然屏障也同樣是滅亡的命運。

顯然,石敬瑭割幽、薊十六州致使宋滅的黑鍋是宋朝統治者扣給他的,而對於他治下的百姓來說,這位皇帝雖不是聖君,但也稱的上賢君。石敬瑭繼承了後唐明宗李嗣源「息兵革、登年穀」的治國理念,又接受輔臣桑維翰「推誠棄怨以撫藩鎮,卑辭厚禮以奉契丹,訓卒繕兵以修武備,務農桑以實倉廩,通商賈以豐財貨」,為後晉百姓創造了一個賴以休息的環境。

至於石敬瑭當契丹的「兒皇帝」,確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當時他被困晉陽城中,勢同累卵之下,向契丹求援是唯一的生路。隋末唐初,唐連續向突厥的始畢、出羅、頡利3名可汗稱臣納貢,唐太宗說:「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國家草創,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於突厥,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匈奴。」這或許也是石敬瑭的苦衷和志向。630年,唐滅東突厥;657年唐滅西突厥,完成了唐高祖「志滅匈奴」的遺願。如果石敬瑭活得久一些歷史又會怎樣呢?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本文由軒軒有禮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軒軒有禮 的精彩文章:

少年被拐賣做奴隸挖煤,煤礦塌方大難不死,不久被封為侯貴不可言
戚繼光死後戚家軍的命運:參加了萬曆三大征,最後被努爾哈赤所滅

TAG:軒軒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