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擁有種姓制度,那麼外國人去印度怎麼算?會在哪一級呢?

印度擁有種姓制度,那麼外國人去印度怎麼算?會在哪一級呢?

印度雖然與國際社會的合作越來越多,但是其內部很多的傳統依然得以保持,而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種姓制度,這種體系中明顯的不平等與近代興起的先進的民主平等思潮相悖,因此常被批評為反現代化的落後制度。1947年以後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廢除,各種種姓分類與歧視被視為非法,然而在實際上它仍然無處不在。印度本地人在種姓制度中的地位顯而易見,那麼外國人的話,會被劃分到什麼層級?

種姓制度的層級劃分主要依據是膚色深淺,此制度初期正是以此來劃分的,膚色越淺等級越高,淺膚色人種的人才有人的權利,其他的人就低等很多了,甚至在一段時期內僅等於牲畜。這樣分的話,來自歐美國家的白人自然而然的是高等人,屬於最高的意中人。

黃種人中的東亞人種,因為相對某些地區還是比較白的,更因為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優勢,等級雖然不如白人,但是基本上不會遭受歧視和壓迫,但是也不要想會有額外的優待。東南亞的人種相對就略黑了一些,地位自然就會比較低。

黑人如果依此而論自然地位就低得很了,基本屬於最低層級,各種歧視在所難免,甚至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其實早期印度本身是沒有種姓制度的,其起源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雅利安人從印度西北部進入南亞次大陸,而雅利安人自己本身因為職業等是分為三個群體的,戰士集團即剎帝利,祭司集團即是婆羅門,第三個集團是相對低等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者,就是吠舍。後來許多印度的土著居民也被納入了雅利安社會體系,成為首陀羅,首陀羅的最初來源不僅包括被征服的土著居民,還包括雅利安人和當地土著生的混血後代。至於其他人,就完全無法列入種姓了,地位基本等同於牲畜了。

由於征服者雅利安人的淺色皮膚和當地人的深色皮膚對比鮮明,所以雅利安人為了為了保持自己血統的純正性,膚色就成為了種姓制度最為重要的因素。種姓在印度語言中被稱為瓦爾那(Varna),這個詞本來的含義就是膚色。

這種制度在社會生活長期的積累沉澱,慢慢的就使整個社會適應並且成為了它的一部分,所以即使如今印度很多的有識之士已認識到它對社會的長期的持續可能造成的危害,已經通過立法來完全否定了他的合法性,甚至制定了一系列的懲罰措施,但是這並不能真正改變已經依照這種制度運行了千萬年的社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偉大歷史之詞 的精彩文章:

TAG:偉大歷史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