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吉人」自有天相

「吉人」自有天相

認識呂吉人先生是源於他出版的那本精美的《平江新圖》。編輯周晨用了精緻的編撰功夫,印刷廠採用了出色的印刷工藝,配合呂吉人先生重彩而不失雅緻的作品聯合呈現出了一本完美的作品圖集,並榮獲了當年的某個最美圖書獎項。作為一個酷愛藏書的人,我至今珍藏。後來的幾個月,經朋友介紹,我又認識呂先生,並為他策划了《重彩江南——呂吉人先生上海畫廊個展》。需要說明的是,此「重彩」我把他讀作「chong」(音「重複」的「重」而非「輕重」之「重」)以此來區別於淡墨和重彩的區別。

呂吉人的藝術啟蒙來自他愛收藏字畫的父親。他曾說,以前家裡掛的畫「換著掛」,到了大伏天總要「曬畫」,那是家中五兄弟「最興奮的節日」。除此之外,每天寫一張大楷、寫一篇日記是必須的功課,父親還為他們創立「五人圖書室」,印圖書證,讓里弄的孩子來借書。因此,呂家兄弟都會「畫一點」,也都看京劇崑曲、聽評彈。呂吉人說,或是受到父親13歲從雙林到蘇州「謀生意」的影響,他們全家或多或少都有蘇州情結,正因如此,他頗愛畫江南古鎮,僅平江路就畫了四十多幅。

1958年,呂吉人拜師賀天健,兩年後考入上海美專。在赴美之前,這兩段求學經歷給他帶來深刻的影響。呂吉人至今記得賀先生的話:「他說對傳統要像打拳一樣打進去,不怕『結殼』,關鍵要從『結殼』裡面打出來。」呂吉人回憶,賀先生習武,說這話時,還比劃著「五指握拳、翻拳、收拳,再翻拳和用力出拳」。1960年,呂吉人在上海美專遇到一批難得的老師:顏文樑、余雲階、孟光、張充仁……「我們的學習氛圍很濃,中國畫、西洋畫的基本功都很紮實,那段經歷現在回憶起來還很美好。」呂吉人說。

1981年,呂吉人赴美入學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在此期間,他接受了西方現代繪畫訓練,但常常在課堂上手執毛筆在宣紙上速寫。「美國的教學很自由,導師不但不制止,還會和其他人說,我有學生用中國筆中國墨畫畫。」專業的西畫訓練讓呂吉人理解了素描對把握結構的重要性,他說:「很多人討論國畫要不要學素描,我認為,國畫應該學習一些素描。素描不只是蘇聯式的明暗對比,也有西方的線描,而且傳統國畫中就有很多素描關係,如陰陽背向、墨分五色,各種皴法等。學點素描可以知道質感、量感、體積感、立體感、空間感等問題,使畫面更加豐富生動,且對鍛煉眼睛、訓練觀察能力、塑造整體觀念都有極大幫助。」

上世紀九十年代,呂吉人回國陪父親探親,從蘇州開始,一路走訪周庄、同里、紹興、西塘、朱家角等地,點燃了其內心的水鄉情懷和思想之切,故此,藝術家筆下的水,自紐約中央公園的《秋艷》和威尼斯的海水轉向國內古鎮。有趣的是,不同作品中的水面倒影都別具一格,這其中有三個訣竅——表現水面的平度、注意倒影的深度、把握水的動感。呂吉人進一步解釋:「水影與風很有關係,無風、微風、小風、大風中的波紋都是不一樣的;青蛙入水、魚兒戲水、小船划水、浣紗撥水的漣漪也是不一樣的;大雨、中雨、小雨的水紋也各有不同。創作於2000年的《浦江燦爛圖》將水光瀲灧融入都市圖景。對於這幅全景式構圖的作品,呂吉人曾撰文表示:「去美國前,浦江兩岸一邊是殖民時期的洋樓和人潮湧動的街巷,一邊則是成片的工廠、低矮的農舍和寬闊的農田。我沒有想到,在我離開的那些日子裡,這裡的變化巨大而令人震懾。」浦江的變化,讓他的創作視角「變得靈動」——全景式地審視著這片熟悉而陌生的家園。

在我策劃的「重彩江南—呂吉人先生上海畫廊」個展中,呂吉人關於自然風情、都市風貌的作品均有展出。呂先生不但能畫「風景」,還能工筆畫生活之「萌寵」,比如,他逝去的愛犬寵貓、象徵雞年大吉的生肖作品也悉數呈現。他說:「我同意『筆墨當隨當下』的觀點。而藝術家要表現當下,生活先要過得有情趣。藝術是發現美、感知美、表現美、傳達美的過程。」

很多圈外人人似乎並不知道呂先生大名,但是,圈內人卻給予極高的藝術評價。

百歲老人、海派大家朱屺瞻老先生看了吉人的作品,連聲讚揚:「好!好!好!」

程十發先生在題詞中寫道:「吉人之畫,貴在有一雙中國人之眼睛」。

謝稚柳先生感嘆道:「現在能像你這樣甘坐冷板凳,認認真真作畫的人越來越少了」。

張仃先生題詞曰:「俱似大道,妙契同塵」。

Gary T. Erbe說:在我作為美國美術家同盟主席的十年期間(1994-2005),很榮幸能有機會結識到許多許多美國和國際的藝術家。偶爾,還可以遇到具有特殊才華和能力的藝術家。

呂吉人就是這樣一位與眾不同的藝術家,我覺得他作品中的繪畫技巧和眼界非常有深度,在很多層面,他是個令我尊重和欣賞的藝術家。呂吉人對他自己喜歡的媒介-水、彩,擁有絕對的掌控力。對於色彩以及題材的敏感是那麼的深刻及多姿多彩。

題材對呂吉人的藝術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水鄉畫中,水面上表現出的明亮的陽光,非常突出。這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調色板並結合他自己純熟深厚的技能。他一直在進行足以能體現其藝術功力的巨幅大畫的創作,以證實了他對中國畫的駕御能力。

著名藝術評論家 謝春彥先生評價說:

歷來的工筆重彩在有意無意間排斥光的妙用,其實色與光是無分無解的,沒有光的色是萎頓僵死的,沒有色的光則為虛無。在吉人的筆下,將色相尋究到中國傳統的丹青,又咀嚼西法把光活入色相,故他的工筆重彩是對舊程式的新生命的注入,與陡以色相示人的淺薄之作大異其旨,我姑名之謂新工筆重彩。

著名作家蘇叔陽先生評價: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是真理。就繪畫而言,毛筆、水墨、宣紙,營造出中國畫的特色,獨特的美學觀讓我們返樸歸真。呂吉人有紮實的中國工筆畫的功底和西畫的功底,他將兩者融在一起,技法上中西貫通,你看他筆下的故事,每一道水波,每一縷陽光,每一片雲朵,每一朵浪花,都在低低吟唱。他一定是江南水鄉的兒子,看他筆下的江南水鄉,每一幅都是一首兒歌,令人魂夢牽繞。

當代著名藝術理論家邵大箴先生說:

程十發先生在看了呂吉人的畫之後說:「呂吉人的畫,貴在有一雙中國人的眼睛。」因為他用中國人的審美眼光,用特有的藝術手段畫紐約的街景,畫威尼斯的風光,他的作品征服了同行,征服了觀眾。工筆重彩因為材質和表現手段繁複的原因,最容易畫得拘謹、冷漠和缺少激情。呂吉人作畫的原則是不動情,決不動筆。誠然,他是用感情畫異國他鄉的景色的,但他筆下蘇州、湖南鳳凰城和上海城鄉景色,帶有他心中更為濃厚的情意。

美術批評家劉傳銘寫道:

呂吉人描繪的紐約街景、威尼斯風光、江南水鄉、浦江夜色,都是我們熟悉的景物。要解決好真實呈現和虛幻表現之間的關係,要將工筆重彩畫得工整而不拘謹,抒情而不冷漠絕非易事。當我們深入吉人的畫中時,我們不難發現畫家對水的發現和表現,對水的鐘情與迷戀,以及描繪水的得心應手。畫家用粗的、細的、長的、短的、線條來表現波長水闊的情狀,用倒影和燈光來映襯水之明麗與寧靜,用絢爛的色彩與起伏的波動來呈現威尼斯的旖旎風流……畫家在為天下之水傳神寫照的同時,也畫出了水之精神與共性:上善若水,至美是水。

我的亦師亦友的好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著名藝術評論家徐明松則親撰長文為《平江新圖》作序,他寫道:

披覽吉人先生歷多年而新近完成的姑蘇水城《平江街》組畫,一幅幅臨水而建老牆斑駁的民居舊厝,枕河凌波的拱橋憑欄,清水蕩漾的倒影鏡像,色調明麗、描繪細膩,逼真宛然。遠看一體渾融,近察筆筆有致。可謂「如鏡取影,妙得神情;其敷色淹潤,點睛生動」(明姜紹書《無聲詩史》)既有油畫塊面的厚重,又不乏水彩的靈動和簡練的構成效果,卻分明是道地的中國畫媒材,在看似陌生化的視覺間離之際,又彷彿遁入「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的意境里。那種虛實相生的「留白」、線面結合的「意象」,又分明是傳統的中國畫表現手法。新時期的改革之初,呂吉人就遠渡重洋,去往美國求學問藝。他當時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改變對於傳統國畫程式化表現認知,而且因為文化阻隔所帶來的對於現當代藝術的認知盲區。並且,他身懸海外,沒有親歷中國在八五新潮之後所發生的美術運動。這並不意味著他是一個孤獨而冷漠的隔岸觀火者,恰恰是這種特殊的經歷,懷揣著對故鄉的熱愛和藝術的追求,他的遊歷反而成為他藝術探索的膏養和動力。他也由此獲得了更為宏闊的藝術思考和藝術表現的空間。所以,將呂吉人的繪畫置於這樣的時空背景里作一觀照,其語言圖式和意境意涵就產生新的解讀方式和解讀可能。

呂吉人旅居海外三十年間,恰恰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國正在崛起的歷史節點。因而,故鄉面貌的日新月異成為他創作的新視角。在一懷鄉愁追溯歷史縱深的文人意緒的同時,他把視野拓展到中國社會發展的宏大敘事上。巨制《浦江燦爛圖》就是當之無愧的代表作。他在作品裡融會了自己也是太多上海人共同的生活記憶,那個曾經抬望眼有著成片農田和低矮農舍的浦東江景,而今觸目可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廣廈,讓他不知今夕何夕,讓他驚詫和感懷的意象:在他初到美國面對自由女神像和曼哈頓夜景所發出的驚嘆;而今,這種驚嘆又回來了。「在閃爍的燈光中,我眼前一片模糊。那些長期積鬱在心底的鄉愁,那些故鄉的老宅、河流和小橋,疊化成現代生活的夜景,雄壯地展卷鋪陳」。為了把宏闊的兩岸江景容納到這約高2米長10米的長卷里,他運用焦點結合散點透視的方法構築畫面空間。將視線的流轉移動的構圖成為畫家表達宏闊視野和雄渾襟懷的寄寓。

即使如此,我仍然要提到呂吉人先生的一幅舊作《伲囡走的是金光道》。這是一幅文革期間上過《人民日報》的巨作,隨便搜索一下,網路上仿品贗品隨處可見。由此可見,呂先生其實是一位成名更早的藝術家。

說到呂吉人先生,不得不提他的父親和他的五位兄弟。因為他的藝術發展道路不僅僅是受到他的嚴父慈父百歲老人呂叔陶先生的教益和影響才走了出來,也是在他的五位親兄弟的互相交流、相互影響而發展起來的。這裡請允許我忽略他的其他弟兄而專門介紹他的五弟呂敬人先生。

我相信我的讀者都是喜歡讀書的人,那麼對呂敬人先生的大名應該有所耳聞,他是中國當代最出色的書籍裝幀設計大師。他早年留學日本,師從國際著名書籍裝幀設計大師杉浦,經由他手設計出版了很多巨著。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長,中國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評價說:

呂敬人著述了《書籍設計四人說》、《敬人書籍設計》、《敬人書籍設計2號》、《翻開——當代中國兩岸四地書籍設計》、《呂敬人書籍設計教程》、《書戲——中國當代書籍設計家》、《中文字體的教與學》、《書籍設計基礎》、《書藝問道》、《敬人書語》等。在美國、瑞士、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進行教學。

呂敬人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書籍設計界的代表人物,是當代中國書籍設計觀念創新的領軍者,他的影響力已不局限於書籍設計界,對中國出版業、設計教育界、信息傳媒、文化創意領域,國際交流等諸多方面產生的大影響,是建國以來,弘揚中國書卷文化和推動中國書籍藝術走向世界的積極開拓者。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張抗抗評價說:

呂敬人他建立起了美書美文的長廊,如今「呂氏風格」已是海內外有口皆碑,在龐大浩瀚的書海里,知音能將敬人設計的書籍一眼逮住。古人將讀書譽為「品書」,意即好書如茶,需細細品嘗,若在書店碰上呂敬人的書,拔腿要溜也難,不一口氣捋到封底再折騰幾個來回,是不會輕易罷了手和眼的。就有為敬人那樣的書籍設計師,也願意繼續努力的寫書。在虛幻浮浪的網路時代,那些實在而美麗的書籍,正在為我們的生活悄悄補充著一絲可觸摸的詩意。

讓我們再欣賞一下呂敬人先生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畫廊老大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畫廊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