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既不是悲觀,也不是盲目的樂觀
我們為什麼會有恐懼心?大家有沒有想過,凡夫眾生為什麼會有貪婪的心?為什麼會有憤怒的心?更深的原因是什麼?我為什麼會要貪?內在的更深的原因是因為恐懼。我總是恐懼,我擔心我未來會資用不足,我擔心我未來的生活會遇到困難,所以我很恐懼,我希望現在多佔有一點,貪婪的心就起了。
為什麼會有憤怒的心?因為我擔心自己受到傷害,有這種害怕受傷害的恐懼,所以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為有恐懼。為什麼有恐懼?因為我們總是用知識來面對事物,而知識是有限的,而萬事萬物是無窮無盡的,所以我們永遠都會活在深層的恐懼裡面,活在永遠都不滿足裡面。
佛教裡面說苦集滅道四聖諦,大家都知道。有些人說,苦諦就是什麼?人生就是苦,世間的果就是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講很多很多。
但是你不要背那些名相,你直接來說什麼是苦,你怎麼領悟這個苦?如果你老是背那些名相,有些人不信佛法,也不了解佛法,他就認為佛教是不是太消極、太悲觀了,怎麼老是說人生是苦呢?當然是有很多苦,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我覺得快樂的事情也很多。尤其是現在物質條件好了,我想吃什麼都可以。我也有空可以去旅遊,我滿世界都可以去,我覺得也很快樂。你怎麼老是說苦呢?他就會誤解佛教很悲觀。
其實怎麼樣?佛教既不是悲觀,也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什麼?而是用智慧如實觀。諸法本來的相是怎麼樣的,真實相是怎麼樣的,我們如實地去覺照它,用無窮無盡的當下的智慧去覺照它,這是如實觀。
那麼佛教說苦,其實什麼是苦?這個苦其實是指內心之中因為迷了,所以永遠都不滿足,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們學佛老是說:「哎呀,我業障重,我不夠好,我要好好懺悔,我要更加精進地修行,要累積種種功德,有一天我會往生極樂世界,有一天我會開悟,有一天我會成佛。」
但是你為什麼不考慮當下頓悟成就呢?對不對?你為什麼不懂得運用活的智慧,當下頓悟,開啟內在的自性的無盡的功德寶藏呢?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切都具足,為什麼具足?因為他是用當下的智慧,無窮無盡的智慧,所以不管你有多少境界,不管這個境界是順利還是不順利,他用無窮無盡的智慧在境界上來修,他都沒有障礙。所以,我們要知道要從境界上來修。第一個是講從心念上、從內在的心上來修,所以說,打破成見,當下圓成的現觀智慧,我們是要在念頭上下功夫,向內在下功夫。第二種智慧是從境界上來下功夫,就會顯現無窮無盡的智慧。
----節選自大願法師《如何證悟般若三昧》
TAG:大願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