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明知糧食出口賣不了幾個錢,為什麼還要發展農業並且低價出口?原來這才是真相
據統計,過去40年內,美國主要糧食和油料作物中,只有大豆盈大於虧,其餘五種都虧大於盈,特別是小麥,十年九虧。稻穀和玉米只有13年贏利,27年虧損。燕麥和棉花9年盈利,31年虧損。小麥更誇張,只有4年贏利,36年虧損。美國大豆競爭力夠強了,也只贏利24年而已,剩下16年都是虧損的。
美國大力補貼農產品,即使讓外國消費者得利也不放棄,有三個理由 1自給自足的農業傳統 2.保障農民收入 3,促進農業生產,保障農業基礎。這是西方主要強國的通行方式。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都有發達的農業,同時國家藉助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補貼農業,保持農民的收入和農業的競爭力。
美國的農產品價格確實低,要說不賺錢當然不可能。美國是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如果不賺錢,美國的農民還願意去做嗎?顯然不符合邏輯。除了內銷外,美國的農產品還遠銷國外,美國人少地多,非常適合發展規模化種植農業,加上機械化的配合,農產品價格低廉,出口到國際市場非常有競爭力,農業訂單持續不斷。
就如題主所說,農產品價格確實便宜,但也能賺錢,跟超市薄利多銷的模式差不多,賣得多賺得多,在世界糧食缺口緊張的背景下,美國農民很難不賺錢。發展農業還可以帶動美國一部分人就業,美國政府何樂而不為。
另外,不能單看美國農業帶來的經濟創收,還要看到農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由於美國農業具有高度機械與科技化的特點,對於農機、冷凍、裝銷、生物科技、環境工程等其他附加產業的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這無異於二次帶動經濟發展。
發展農業,也有助於美國控制和影響其他國家,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的糧食產量佔到世界的16.5%,一些農業薄弱的國家都要依賴美國廉價的農產品,如果不從美國進口,選擇從其他國家進口,民眾的生活成本將會增加,還有可能滿足不了糧食需求。
對於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的美國而言,發展農業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多是確保國家的穩定和提高國際影響力,正因如此美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對農業進行高額的補貼。
美國產糧完全是為自己掌控全球服務,算不得什麼。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的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的飛躍,解決了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吃飯問題,這是何等了不得的事,一直都是中國的驕傲、世界的奇蹟,而且中國對外還有糧食援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美國只是賣糧 但中國是把產糧的方法交給了別人,袁隆平雜交水稻的貢獻,對東南亞很多國家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發展糧食產業無論何時都不會錯。
TAG:徐小娟愛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