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哲學與讀書人的思想、態度與擔當

哲學與讀書人的思想、態度與擔當

對於哲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將哲學理解為思考問題的方式、為人處世的方法,有些人把哲學上升為世界觀與方法論。其實,哲學是對人性的普遍「求真」而言的,是一門「愛智慧」的學問,是「彰顯真理,消除虛假的思想行動」。

不管做學問與否,人都是社會的人,日常交往中我們都要與各種社會規範打交道。社會規範在維持固有的社會秩序的同時,將會消磨人的求知與批判本性,使人放棄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思考。而哲學卻讓我們時刻保持著對「智慧」的「愛」,時刻保持著對「真理」與「批判」熱情。哲學帶來的是「深刻的思考、清晰的表達、勇敢的辯論以及求真的精神」,這也恰恰是學術研究—重新發問常態中不尋常內容—對我們的要求。正是這個意義上,哲學與學術研究有著天然的聯繫,對學術研究有著其他學科無可替代的影響。

人是會思考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著對問題的獨特看法和態度,正如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哈姆雷特一樣。做學問更是需要思考,因此,思想和態度就成為學問研究的兩大基本要求。如此,做學問可以有「四重境界」:

境界一,沒思想沒態度。這是最低級的,也是學術研究中為我們所不齒的。做學問沒有自己對問題的思考,自然也不會有屬於自己對於問題的態度。這樣的人可能根本不配做學問。境界二,沒思想有態度。這種人的典型表現是對問題不經思考就表達觀點,或是附庸風雅或者是趨炎附勢、迷信學術權威,做一些大路貨的學問。其研究是一種零邊際貢獻的勞動,學術成果中規中矩,毫無營養可言。這樣的人終其一生都只是在別人耕種過的土地上勞作,算不得真正的做學問。境界三,有思想沒態度。這種人處於學術研究的入門階段,對事物有著自己的思考,或是因為思考的不夠深入,或是囿於壓力,並沒有提出屬於自己的明確學術觀點與結論。這種學術研究是價值不完備的,產出的只是學術半成品。境界四,有思想有態度。這是學術研究的最高境界,是我們提倡所要達到的。深耕某一領域,對研究內容有自己的思考,具備能力並敢於將自己的研究所得以明確態度示人。這才是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

和哲學一樣,做學問也是「理性化」的過程,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否定自身,在常態與反思的衝突中尋求進步。學術研究不只是簡單確定什麼是「真理」,但更重要的是可以批判人們所謂的「真實之物」,對「常態」事物進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態度。思想本身可能不深刻,但思想的過程卻一定是深刻的。如同哲學挑戰神話一樣,做學問也要敢於對既有觀點進行批判,這種勇氣與智慧來自於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深刻思考的過程與思想本身的深刻,從來沒有捷徑。因此,做學問需要踏踏實實,來不得半點的偷懶。同時,學術研究要有價值,能夠在前任的基礎上提供自身的邊際價值。學術研究能夠解決具體問題才是有價值的,這需要強烈的問題意識與責任擔當。如同哲學一樣,任何學問都不只是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改變世界。所以,唯有達到有思想有態度的學術境界,才能做一個真正思考並改變世界的學者。

學術研究做到有思想有態度,小則可以答疑解惑,大則可以傳道受業。學術研究做到有思想有態度,學問做到這重境界,不僅可以相信真理、接近真理、讓真理顯現,更可以以真理之顯現解決具體問題。而踏踏實實做學問,思想態度有擔當,不是以某種固化的思維方式躲在書齋中不問世事,而是以「出世」之心思考問題,以「入世」之心表達觀點,以「用世」之心解決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夏目漱石最經典小說《我是貓》選讀:貓眼看人生
二十年資深偽球迷,最粉仍是中國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