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就是一種閱讀
朋友對我說,最喜歡跟你一起逛書店了。我問為什麼,他說你一看見書就滔滔不絕地講,評價書的選題、裝幀、結構,談書作者的趣事,還能上下左右地聯繫,很有意思。我哈哈大笑,是的是的,買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閱讀的過程。
我別無所長,唯好讀書,更愛買書。上中學時,我曾將買書的經歷和趣聞寫成一篇《買書稗言》,算是個人買書史的一個階段性總結。那時手頭可支配的零花錢極少,想要買啥書,特別困難——現在情況也沒有根本性的好轉,對於一些少見的珍本、大型的叢書,仍舊不敢貿然問津。即便忍痛放棄了很多心儀的好書,買書仍然是我平日生活中最大的開銷。
說買書就是一種閱讀,這一點不假,常買書特別是喜歡淘舊書的朋友們一定贊同我的看法。首先,買書是閱讀的延伸,不讀書的人不會買書;其次,買任何書都有一個遴選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同門類書之間的比對、不同作者相同題材之間的比對、相同書籍不同版本之間的比對等等,都需要你調動諸般知識儲備來應對;另外,買舊書若想撿漏,更需要對圖書市場和學術動態有所了解,否則你根本不知道哪些書是「漏」、以什麼樣的價格買到它才算是「撿漏」。
如今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有次聽一個朋友說他現在買葯都得在淘寶網上搞定。雖然有些誇張,但畢竟反映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網上交易的便捷度已經大大超過實體店鋪。買書也是如此,在網上買書不僅可以輕鬆地找到一些常見的圖書,而且能夠比照不同商家貨物的質量、品相和價格,以便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進行購買。網購新書往往如此,而網購舊書的優點則絕非僅此,還在於能夠搜尋到久覓不得或印量極少的好書。有人說網購風險大,實際上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不僅沒有那麼可怕,反倒常常是處處可見溫情。記得本科畢業前,我在網上看中了一套三本饒宗頤先生的《選堂集林·史林》,是台北明文書局於1982年出版的,此書最能代表饒公的史學成就,且為較少見的台灣版本,不能不叫我這個饒粉「大動食指」。當時這三本書賣家開價850元,好說歹說只能讓到800元。我躊躇幾日終於咬牙跺腳決定買下,並留言告知賣家郵寄地址,他見地址是高校,便問我是不是學生,當確定我是在讀的大學生時,他竟自砍其價:「750元包郵給你!」收到寄來的《選堂集林》,三本書被厚厚的報紙、塑料泡沫和紙盒保護著,嶄新如初,真是令我高興又感動。
要說網路對於我們買書有什麼壞處的話,那就是現在很多商家在售書前知道上網去查一查圖書的市價了,往往本來賤價出售的書經店主查閱一番後,便被極有底氣地漫天要價。但即便如此,買書撿漏的經歷也有不少。朋友每每不解,買幾本破舊爛書至於這麼高興么?況且你又不會高價出售。我笑而不答。淘書尋寶的樂趣,雖然常常在於低價買得好書,但樂趣又豈僅在於此呢?
我買書的理由和動機很多:有時因為覺得此書必讀,有時因為此書中某篇、某章、某段甚至某句見解極精,有時因為服膺此書作者,有時因為此書裝幀版本俱佳等等,往往一時心癢便立即拿下。又因為我的愛好與關注的領域極多極廣,於是存書便不可救藥地愈來愈多,家中和學校宿舍、工作室內到處都堆滿了各種門類的書,以致在書桌上寫作都感到擁擠逼仄。對於這些書,若想將它們每一本都從頭至尾一字一字仔細讀過,顯然毫無可能,但是我看重的恰恰就在買書前和買書時的這一階段,這是培養和訓練好眼光、好品味、好學養的至佳途徑。
想起王峰(漢風)先生好像有本書叫做《買書不讀》,雖然我沒有讀過,但我敢肯定,他一定是個會讀書、也懂讀書的人。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