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人的工作和美國老闆遠不是你想的那樣?附11個真相!!!

美國人的工作和美國老闆遠不是你想的那樣?附11個真相!!!

原標題:美國人的工作和美國老闆遠不是你想的那樣?附11個真相!!!


這才是美國出品,ID:MIGUO-1,作者:Mark Abadi、Lena



印象中的美國人總是早晨6點多早早出門,下完3點就早早收工到沙灘上曬太陽了,果真如此嗎?事實上,相比較其它歐洲發達國家的「自由」和「人性化」,美國人才是真正的「工作狂式」的模式!一起來看看他們工作起來的真相是什麼狀態吧~這裡包含美國人老闆,美國人的加班模式。。


1. 平均工作時間很長


圖片來源於:Syda Productions/Shutterstock.com


也許美國工人最臭名昭著的習慣就是長時間工作。


根據知名統計機構蓋洛普(Gallup)於 2014年的一份報告,美國全職工作的員工每周平均工作47小時,居世界上第一,明顯高於西歐發達國家。但米叔默默想說,這也就是在西方國家中而已,在咱國人眼中部分美國人也是很愛"磨洋工"的。


在歐洲,《工作時間指令》規定歐盟僱員每周工作時長不得超過48小時。在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工作的美國籍教授Cary Cooper指出,德國和瑞典等一些歐洲國家的員工,每周工作時間差不多是35個小時。


《跨文化交際》的作者Craig Storti表示,歐洲人認為美國工作狂式的工作實際上並沒有有效地利用時間。「歐洲人認為,高成效的工作,應當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而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2. 美國人很少休假



圖片來源於:Sylvie Bouchard/Shutterstock


每個國家的休假時間各不相同,但美國人的休假時間似乎最短。雖然大多數公司每年都為員工提供兩周左右的帶薪假期,但真正休假的美國人很少。

根據職業網站Glassdoor的數據,美國員工平均每年只休了公司給的帶薪休假時間的54%。


相比之下,像瑞典這樣的國家,每年有5周左右的帶薪假期,所以他們對美國的工模式都十分抗拒。Cooper教授告訴美國《商業內幕》雜誌,「相比較其他因素,美國公司更看重生產力。目前在美國,工作中的倦怠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各公司、行業及工會都在討論這個現象。其他國家的員工認為,如果不隔一段時間休一次假的話,就不能很好地在工作中保持狀態。」


3. 產假也少得可憐



圖片來源於:Fiona Goodall / Stringer


根據2014年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美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阿曼這些國家一樣,不保證女性有帶薪產假。雖然有無薪產假,但《家庭與醫療休假法》規定,最多也只能休12周,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少很多。


例如:在芬蘭,孕婦可以在分娩前7周開始休假,並且假期可以一直持續到分娩後的第16周。而准爸爸有8周的帶薪假期時間陪伴自己的妻子。


*註:根據2008年的數據,法國夫婦兩人法定的產假天數合計為318周(足足有6年的時間),其中有薪產假為22周。西班牙夫婦兩人合計為312周,其中有薪的產假為18周。


德國和瑞典,夫婦休產假的天數不如法國多,但帶薪的產假天數卻是經合組織國家中最多的——德國夫婦法定可休天數合計是170周,有薪產假47周;瑞典夫婦合計163周,有薪產假也為47周。英國新生兒父母享受的產假時間在歐洲國家居於中等水平,夫婦法定的產假天數合計80周,其中有薪產假13周。


美國人在對於休假態度上,女性還能被理解為把家庭放在首位,而男性則會被別人認為對職業的懈怠。

4. 美國人喜歡坐在辦公桌前吃飯



圖片來源於:Flickr/Sarah Marriage


美國人還因時刻把自己綁在辦公桌前而聞名。根據2015年的一項調查,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會在午餐的時候離開辦公桌,大部分人都是邊吃飯邊工作。最可怕的是,數百萬美國上班族還會為了工作而不吃午飯。


看看法國、西班牙、希臘和其他歐洲國家,午休時間常常超過一個小時,而且基本上沒人坐在電腦前。


5. 美國人很少午休,也懶得活動



圖片來源於:Flickr/Alan Cleaver


在美國,即便是吃完午餐,他們也懶得出去走走,就一直埋頭工作工作。看到身材高大的同事午餐時拿出一份塞牙縫都不夠「火雞三明治」或者「便當沙拉」,忙起來確實會邊吃邊做事,但是工作的忙碌還是與公司大小、城市位置、行業有著直接聯繫。


而在瑞典,大部分上班族都很享受「fika」,這是一些公司制定的比接杯咖啡時間長的休息時間,公司員工會在這時候聚會和社交。許多北歐公司都在每天的工作中準備兩個休息時段,一個上午,一個下午。

研究表明,工作中偶爾起身休息一下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恢復注意力,更好地記住各種信息。


6. 下班還會發電子郵件



圖片來源於:Marcos Mesa Sam Wordley/Shutterstock.com


很多國家認為,美國最糟糕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下班後還會給同事發郵件,或者繼續回復郵件。


在其他文化中,對於工作和個人生活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區分,兩者很少互相干擾。Storti提到,法國在這方面就採取了比較極端措施,允許員工在工作時間後,不用回復與工作相關的郵件。


「在歐洲,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內會100%投入,但是他們回家之後,一切就已經結束了。他們很討厭被工作的事拖到很晚。周末的電子郵件也是這樣,即使是發件人也沒指望收件人會立即回復。」


他還提醒,「如果他們周一來公司的時候,看到你在周天給發了郵件的話,會為此感到十分不爽。在他們的觀念里,美國人就是這樣,工作生活攪在一起,不會停止工作。」


米叔在大學時,教授們回復郵件都很及時,甚至有次小組熬夜討論時遇到問題,晚上1點給導師發郵件,導師居然秒回,總之,養成隨時隨地刷郵件的習慣不會錯。


7. 美國人不怎麼和同事打交道


圖片來源於:ANG SHERPA/flickr


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其他國家的人相比,美國人在工作場所之外與同事有社交活動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如果在工作之外與同事見面,通常是在特定的場合,比如慶生或者升職。


但這不是什麼好現象,因為根據Accountemps的一項調查,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員工和57%的高管認為,當你和同事是朋友的時候,工作效率會有所提高。


8. 美國人對自己的工作沒什麼自豪感



圖片來源於:Flickr


大多數美國人不像其他國家的員工那樣,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充滿認同。


日本就非常尊重那些成就「shokunin」的人,大概客可以理解為「精通某一行業」。福特漢姆大學教授Ben Cole二月份在《商業內幕》雜誌的一次採訪中表示,美國人都很兢兢業業地工作,以此養家糊口,但他們中很多人都忘了「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


Cole說,「在美國,很多員工認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養家糊口,其實一份工作歸結到底,是需要自我認同的。需要對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認為自己在做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9. 美國人的工作滿意度也不高



圖片來源於:Allan Rotgers/flickr


根據Universum的2016年對世界各國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很多國家都把美國甩出去一大截。美國位居全世界上第36位,和南非、菲律賓和哈薩克差不多。排名前五的國家是:丹麥、挪威、哥斯大黎加、瑞典和奧地利。


10. 美國職場等級分明



圖片來源於:Strelka Institute for Media, Architecture and Design/flickr


美國人都很看重商業頭銜,如果某個人是博士學歷,就一定會尊稱其為「XX博士」,稱呼教授職稱的人也一定會加上「教授」這個頭銜。米叔在這需要說明下,美國與國內在「教授」「博士」稱呼上有所差異,在國內「教授」貌似更加受到尊重,而國外正好有所相反。


雖然很多教授是博士,但學生往往稱呼教授為「DR.XX」而不是「Professor xx」。在美國無論什麼職業,只要是博士學歷,稱呼「Dr」一定錯不了。


老美對「Dr vs Professor」是有所區分的例子有很多,例如:米叔在大學時曾上一門管理內部風險課程,課程並非傳統模式,教授來自安永的高管。米叔在第一次郵件中稱呼為「Dear DR.xx」,但教授則回復:「請稱呼我為Professor,我並沒有PHD博士學位」。另外,老美學生間也會對教授頭像進行討論,為此還會專門上網查詢教授簡歷。

商業公司也是如此,對於級別較高的人也不會直呼其名。並且,美國人在工作中就算有什麼意見的話,一般也不會直接挑戰上司的權威。


相比之下,丹麥這類北歐國家的公司,同事之間的「平等度」就更高,沒有那麼在意頭銜和職稱。丹麥裔美國作家Kay Xander Mellish在LinkedIn上寫道,「他們敢於挑戰自己的老闆。丹麥的員工更喜歡那種『開放式政策』,能自己獻計獻策的,告訴他的上司,或者是公司經理他真實的想法。」


如果他同意經理的策略或者觀點,他會直言不諱地說出來——因此在丹麥很多公司的會議上,每個人都可以發言。」


11. 美國老闆們更「事無巨細」



圖片來源於:Sebastiaan ter Burg/Flickr


喜歡和團隊成員一起工作,專註每一個細節,是美國老闆和丹麥這類北歐國家老闆在工作方式上的另一個不同。Mellish表示,在丹麥,老闆們更傾向於獨立工作,只有必要的時候,才會和團隊成員一起工作。


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工作上,從美國大學起,學生們就已經被天天植入「團隊合作棒棒的」「未來你們是離不開團隊合作的」。


因為在課程設計中無處不在的「團隊合作」,很多校方會要求教授的課程設計中必須加入:小組作業、小組討論、小組演講等「團隊」形式。但實際上,學生們抱怨連連,每學期每個班都會有小組間為此撕逼事件發生。下圖是老美學生吐槽「團隊作業」的圖片:


(從左至右:1. 99%的活兒都是他乾的;2.從頭至尾不知道要幹什麼;3. 他說他會幫忙,但並沒有;4. 最開始突然消失,最後項目完成了才出現)


另外,當兩國人在一起交流時,美國老闆的專註點是每一個細節,丹麥人腦子裡卻是,「為什麼他們要把所有的東西都給我?我真的不需要知道這些細節。」

看完了以上11點工作狂模式,你有沒有感到美國人加起班來也挺拚命的?不過,我猜,肯定有人會說:加班是什麼我不知道,反正我天天住在辦公室。那是當然,敢跟咱們國人比?先把中國女人比下去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美國 的精彩文章:

親歷美國人的葬禮,關於生死值得深思!

TAG:這才是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