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姿勢―足踝部解剖

姿勢―足踝部解剖

因為足部的結構似及許多骨骼之間彼此相連的關節,讓足部可似直接承受身體的重量,且兼具最佳的穩定度與活動度。如果足部結構正常,肌內系統只須消耗最少的力量,便能支撐住身體重量。

足部同時也扮演避震器的角色,所似它必須要在走路、跑步丶跳躍等等行走位移的動態功能中,適應各種表面。即使腳下所踩的不是水平面,如沙的丶草的、坡面,足部仍然必須看清況進行凋整,使足在其上方的結構與關節有穩固的底座。

足部骨骼可似分成三類:

1.7塊跗骨

2.5塊跖骨

3.14塊趾骨

從結構上來看,足部必須承受許多重量,且承受的重量通常比體重更多。為了承受重量,足部有二個足弓:

縱向足弓

橫向足弓

正常的足弓弧度對姿勢非常重要,因為正常的足弓可以讓足部有力量、穩定度、柔軟度,以及彈性。足弓過低或過高都是異常的現象,可能會對一般姿勢帶來不好的影響。

足弓正常與否,取決於沿著費司氏線排列之數個結構的解剖學位置:

內髁

舟狀骨隆趄

第一跖骨頭

踝關節位於脛骨、腓骨與距骨的交會處。

踝關節讓足部可以在矢狀面作背屈和跖屈的動作。一般踝關節在矢狀面的活動范園為70°。足部的冠狀面/額狀面動作並不會出現在腳踝,但會岀現在腳踝正下方、稱為距下關節的位置。這個關節由距骨與跟骨組成,有三個關節連接面,讓足作內翻與外翻的動作,這些額狀面的動作活動範圍約為60°。

儘管踝關節的面積較小,但卻在身體姿勢上,以及站立行走、跑步時將身體重量轉移至足部的任務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自然地,在腿部肌肉張力與來自各方向的支撐韌帶的協助下,踝關節能保持本身的穩定度。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外踝的位置相對於內踝在較為遠端且偏後方,這也是踝關節動作軸心不平衡且側傾約10度的原因。

由於所有機制的每個部分和結構都會遇到各個方向的動作,因此當過度施加力量在腳踝上的時候,腳踝很容易受傷。踝關節對身體動作與方向猛烈快速的變化尤其敏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圖康復 的精彩文章:

TAG:華圖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