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皇上家的水缸,文能辟邪納福,武能立滅走水

皇上家的水缸,文能辟邪納福,武能立滅走水

近幾年多部良心古裝劇,不僅情節好看、演技在線,古人的禮儀、用語也是更加講究;觀眾的文言文造詣不知不覺就提升了,而且還get到了不少新鮮的「老詞」。

初聽到「走水」一詞,小編還以為是暴雨突襲,皇宮排水不善,所以淹了。結果鏡頭一轉,原來是某處失火,士兵們正在奮力撲救。後來得知,走水,是古人對失火事件的一種避諱說法。

奇也是奇了,怎麼大官府邸、帝王皇宮,一旦發生火災,就立刻有水可以用來撲救呢?這可就要歸功於傳統的蓄水工具——吉祥缸了。

皇上的吉祥缸

當遊覽故宮時,我們會見到許多兩耳加獸面銅環的大水缸矗立眼前。它們金光燦燦,質樸端莊,穿越過歷史長河,歷經過史事滄桑,現在成為了故宮必不可少的景觀。它們便正是當年故宮裡重要的防火工具之一,其規模設置可以說是當時最高的消防安全標準。

大缸學名叫吉祥缸或者太平缸,一般由鐵、銅、青銅材質鑄造而成。明朝時,以鐵質吉祥缸為主,兩側帶有鐵環大耳;清朝時則以銅和青銅為主,缸體較大且帶有獸頭銜環。根據《大清會典》記載,紫禁城宮中一共有308口吉祥缸。

吉祥缸的安置講究多

在清代皇宮中,各個院落陳設何種吉祥缸、安置幾口吉祥缸都有明確規定。鎏金銅缸等級最高,陳設在太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門,共有18口;在後院各處安放的則是一般的銅缸或鐵缸。

為什麼要將鎏金大缸擺放在這些顯著位置呢?只是為了好看嗎?當然不!

因為位於中軸線上的宮殿是皇宮中體量最大的建築,而鎏金的吉祥缸是蓄水量最大的一種。所以,為了極大限度保證整個皇宮滅火用水的充實,保護重要宮殿,自然就將這些最大號的吉利缸擺放在這條中軸線上。

多才多藝的吉祥缸

故宮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文化的濃縮與精華。吉祥缸遍布在故宮的各大重要位置,它自然也不只是簡單粗暴的防火工具。說起來,它也是多才多藝的缸了。

裝飾作用

清代的吉祥缸為銅質,顏色光澤既奪目又莊重;且工藝十分精美,都裝飾有獸首,頗具威嚴。這些吉祥缸放置在清宮各處,襯托著紫禁城的紅牆黃瓦,顯得大方高貴、莊嚴肅穆,頗有皇家氣派。

辟邪納福

在風水上,水能聚財,有財源廣進之意。所以日常便有儲水的吉祥缸,在古代也有著很高的吉祥寓意。吉祥缸上的獸首,多為兇猛的奇獸,所謂「獸面銜環辟不祥」,所以,吉祥缸也有著鎮宅辟邪的作用。

防火系統

吉祥缸又名「門海」,取意為門前有一片大海。取之不盡的海水可撲滅大火,寄託了家宅遠離災患的願望。每口吉祥缸可儲水三噸,由專人負責管理,缸內一年四季從不缺水;到了冬天為了防止水結冰,宦官在缸內填滿了碳,給水缸加蓋,這樣能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

據歷史記載,清宮曾經發生過二十多次的大型火災,小型火災也有十餘次。例如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宮都曾經被大火焚毀。因此,宮中遍布的吉祥缸,防火任務艱巨;而它們對於減少火災損失,也是功不可沒。

排水系統

前幾年京津兩地先後暴雨突降,城區很多地方淹水、交通癱瘓,那場景還歷歷在目。而當時,位於城市核心的故宮,內部卻毫不受雨水影響。要知道,無論下多大的雨,在故宮內也不會發生大面積積水現象,正是得益於故宮有一套設計完整的排水系統。

這麼給力的排水系統,充分彰顯著古代先賢們的智慧。就在每個吉祥缸底,都設置有直徑為半厘米左右的圓洞,雨水便是從這些洞里流入下水道。

是誰鑄造了吉祥缸?

乾隆年間,官員按照乾隆帝的旨意找到了專門為宮廷製造御用銅手爐的「泰德號」銅鋪,來打造吉祥缸。當時該銅鋪尤以銅器鎏金的技術享譽京城。

拿鎏金銅缸來講,整個工藝非常複雜,其方法是首先在金屬器物表面塗上金和水銀的合金,然後進行烘烤,使水銀蒸發,將黃金滯留下來。

中國古代煉銅技藝

而中國提取銅、鑄造銅的歷史,可以追溯上千年之久。銅是人類最早發現的金屬之一,也是人類最早開始使用的金屬。打銅技藝自春秋髮展而來,為古代冶金技術奠定了基礎。

明清十三行的興旺,將銅藝推至鼎盛,它不但繼承了宋元時期手工業進步的碩果,且不斷有新的發明。

把銅缸擺放在住宅周邊的行為,在古代十分常見,在如今我們只能在一些歷史遺址或旅遊景點才能見到。現在的它們已不再具有防火功能,但確是陳列展覽、收藏欣賞的佳品。通過它的工藝之美,我們彷彿親見當年工匠的高超技藝;通過它的功能設計,我們更能體會到當時建築功能與建築美學的集大成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新覺羅AisinGioro 的精彩文章:

唐楷:法度莊嚴對話雍容自由

TAG:愛新覺羅AisinGio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