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駁幾個關於「泰坦尼克海難」的謬誤
網上有一篇關於「泰坦尼克海難」的文章,描述了當時的種種人性光輝。這是一篇多年前的舊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人翻出來,加上一些時新應景的評論和感嘆,發到諸如微信微博的自媒體上,從而引發又一輪新的傳播。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篇文章中有許多謬誤,有的甚至是嚴重的。於是,傳播者的評論和感嘆就彷彿飄蕩在空中樓閣之中,不免使人尷尬。
最近,這篇文章又出現在朋友圈中。為消除此文對讀者的誤導,我針對其中的謬誤進行逐一批駁。當然,也許還有我沒發現的謬誤,就只能待方家進一步指正了。
謬誤一:
「泰坦尼克號上的五十多名高級職員,除指揮救生的二副萊特勒倖存,全部戰死在了自己的崗位上。」
實際上,倖存的高級職員除了二副萊特勒外,還有三副皮特曼、四副伯克斯哈爾和五副羅伊,此外還有包括總糕點師喬金在內的許多船員。這些倖存的船員幾乎全部盡到了自己的職責,許多船員的表現可圈可點,如萊特勒、羅伊、喬金。
但不可否認的是,泰坦尼克海難中,男性船員、特別是高級船員的生還率大大高於乘客。泰坦尼克海難共遇難1503人(英國貿易局統計數字),倖存者705人,總生還率31.9%,其中男性成年乘客的生還率17.9%;而倖存的男性船員多達189人,生還率為22%,其中船副這種高級船員生還4人,占船長船副8人中的50%。
這有多方面的原因,拋開人性的原因不談,還有兩個客觀原因,一是按當時的規範,每個救生艇上必須要有兩名船員來負責;二是船員的身體素質好,求生能力強。所以,船員生還率高不會掩蓋他們的職業精神,但刻意拔高而對之諱言就有些不妥了。
倖存的二副、三副、四副和五副
謬誤二:
「凌晨二點一號電報員約翰·菲利普接到船長棄船命令,各自逃生,但他仍坐在發報機房裡,保持著不停拍發『SOS』的姿勢,直至最後一刻。」
根據Walter Lord於1955年撰寫的《A Night to Remember》記載(作者採訪了六十餘位倖存者),泰坦尼克號的兩位電報員菲利普和布萊德,在沉船前10分鐘,即2點10分左右,在船長的許可下,均離開了電報室,各自逃生,布萊德逃到船頭,幸運地爬上了B號摺疊艇得以生還,菲利普逃向船尾而遇難。
我更認可此書的說法,想想看,電報室位於船的前部,泰坦尼克是船頭先沉沒的,此時電報室的電力就不能保證了,所以發報員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完全沒有意義。
電報員菲利普
錯誤三:
「泰坦尼克號一副曾命令亞斯特四世上船,被他憤怒地拒絕:『我喜歡最根本的說法(保護弱者)!』然後,把唯一的位置讓給三等艙的一個愛爾蘭婦女。」
同樣是根據Walter Lord於1955年撰寫的《A Night to Remember》記載,亞斯特一家是在二副萊特勒的指揮下登上4號救生艇的,而不是一副默多克(他在另一側船舷指揮)。當時萊特勒嚴格執行婦女兒童登艇的原則,只讓亞斯特夫人登艇,夫人登艇後,亞斯特以「夫人懷孕」為由要求上艇照顧,被萊特勒拒絕了。所以亞斯特一開始是曾尋求登艇的。可貴的是,此後,他體現出了紳士風範,再也沒有請求登艇,最終遇難。
實際上,泰坦尼克頭等艙乘客的生還率也遠遠超過了其他乘客(特別是三等艙),頭等艙男性成年乘客的生還率也不低,達33%,這一現象體現出了階級的巨大差異。船快沉沒時,三等艙通往甲板的門還被關著,導致三等艙的大量的婦女兒童蒙難(婦女與兒童生還率分別僅為46%和33%),這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也有表現。這一事實不能不說是泰坦尼克海難的一大污點。
說到污點,還有兩個不得不提。一個是戈登准爵的行為。他在將夫人和女秘書送上了1號救生艇後,詢問指揮登艇的一副默多克:他能否登艇。此時,由於組織不力、混亂的原因,1號救生艇旁幾乎已經沒有其他乘客了,所以,稍顯靈活的默多克同意了戈登的請求。戈登准爵的登艇並沒有太多爭議,但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後,他卻阻止了司爐查爾斯試圖駕艇返回救人的舉動,這件事無論如何是要被譴責的,因為1號救生艇上只有區區12名乘客,還余有28個空位呀。另一個污點就是泰坦尼克號所屬的白星航運公司總裁伊斯邁。他當時就在船上,正是他施壓船長加速航行,催化了災難的發生,但他卻拋下了他的乘客和員工,可恥地擠上了救生艇。這兩個污點充分體現出了人性的自私和懦弱,古今中外蓋莫能免。
白星航運公司總裁伊斯邁
當前,許多國人對中國媒體在災難事故發生時的煽情和歌功頌德行為非常反感,諷刺為「將壞事變好事」。實際上,一百零六年前,西方在「泰坦尼克海難」時,就已經這麼做了,當時的新聞報道和宣傳有許多誇大之詞和虛假報道。於是,一起超級重大的責任事故,變成了西方崇高文明精神的展示場,英國政府的責任也隨之大大淡化、甚至銷於無形了。
現在,「泰坦尼克海難」的這些誇大之詞和虛假報道還在中國廣為流傳呢,那篇網文就是其中之一。
最值得看的一本講述泰坦尼克海難的書
---------- 我的華麗的分割線 -----------
想要閱讀我的更多文章,
歡迎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關注我的「西里雜談」公眾號:
TAG:西里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