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都長安的唐音鼓韻

古都長安的唐音鼓韻

西安鼓樂,主要流行於陝西西安城鄉地區及沿終南山麓一帶,民間原以「樂器」「細樂」稱之,是以吹打樂器為主並有歌有舞多段體結構的大型綜合性樂種。它源於唐,起於宋,興於元明,盛於清,綿延至今,從未中斷。西安鼓樂被稱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

在西安市周至縣有一個南集賢東村鼓樂社,歷史悠久,據說是唐「安史之亂」時,宮廷樂人散落於終南山下周至縣南集賢村,開始傳授樂曲,經過千餘年的口傳心授,如今依然活躍於民間。明清以來,西安鼓樂在保留中國古代傳統音樂基本形態特徵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大型套曲的音樂形式。中國傳統音樂中的許多因素如譜、器、律、調、曲、詞以及演奏形式、曲體結構、旋律旋法等,都在這個古老樂種中留下了印跡,代表性樂器有笙、管、笛、雙雲鑼、戰鼓、座鼓、樂鼓、獨鼓、單面鼓、高把鼓、鑼、鈸、鐃、鉸子、木梆子等十餘種。

西安鼓樂保留著中國古老的記譜方式。我曾發現、記譯、整理了一首西安鼓樂篳篥(即管子)獨奏曲《雨霖鈴》,經由西安音樂學院「西安鼓樂藝術團」演奏,後赴德國、法國、瑞士、荷蘭、比利時、西班牙、波蘭、烏茲別克、馬來西亞等多國傳播演出,引起較大轟動。

段安節《樂府雜錄》有載:「『雨霖鈴』者,因唐明皇駕回至駱谷,聞雨淋鑾鈴,因令張野狐撰為曲名。」也就是說《雨霖鈴》這個曲調,原是唐明皇為悼念楊玉環,采霖雨中鈴聲,最初由梨園子弟張野狐吹奏的曲子,傳於世。

胡震亨在《唐音癸簽》的唐曲一文中寫道:「雨霖鈴,帝幸蜀,南入斜谷,霖雨彌旬,聞鈴聲與山相應,悼念貴妃,因采其聲如雨霖鈴曲以寄恨。」另在《樂通·三》里的篳篥獨奏曲中就有《雨霖鈴》這首樂曲。

《雨霖鈴》原系一首教坊曲,崔令欽《教坊記》中的唐代燕樂樂曲名中,大麴凡四十六種,亦有《雨霖鈴》一曲(又稱《還京樂》)。但從中國古代音樂史料中所窺,之前只有文字記述,而從未見到樂譜。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們從西安佛教鼓樂社余鑄先生處發現《西安白道峪教衍和尚藏抄譜本》中有一首名為《雨霖鈴》的古曲,始知西安鼓樂中有此曲遺存且流傳至今。樂曲速度徐緩,音調深沉,從樂曲所表達的意境分析,其旋律、旋法皆適合一件近似於人聲的樂器——管子(即篳篥)演奏。這引起我們極大的興趣與關注,由此查閱了大量有關資料,經過反覆分析研究,不但這首《雨霖鈴》曲名與史載《雨霖鈴》曲名一致,而且樂曲表現的情思也很吻合,所用演奏樂器也是相同的。

《樂府雜錄》記載:「篳篥者本龜(音:丘) 茲國樂也,亦曰悲篥,有類於笳」。管子初源於西域龜茲國,後傳入中原,在隋唐宮廷燕樂的諸部伎樂中使用甚廣。它的音色明亮高亢,善於演奏平緩、深沉的曲調。《雨霖鈴》全曲速度徐緩平穩,音樂凄涼悲切,用管子特有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把樂曲凄切、哀傷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

此樂曲篇幅不長,可分《引子》《慢板》《快板》三部分。《引子》的旋律悠然不定,以空曠的音響,同音型連續下行的節奏把人帶入了悲痛的回憶之中。《慢板》的音樂以緩慢的節奏,平穩而深沉的旋律,給人以凄風苦雨、陰雨連綿、無限惆悵之感。隱約間,似有鈴聲叮噹。《快板》音樂又以新的素材,與「慢板」形成鮮明對比,大跳的旋法使音樂顯得非常激蕩有力。

《雨霖鈴》音樂頗似失意的人面對殘酷的現實,痛苦的遭遇。此時此刻更加激起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然而現實卻明晃展現出一幅境異人非的悲涼情景。音樂充分表現了在寒風凄厲、苦雨連綿的夜晚,面對茫嶺蒼山、鈴聲棧道,只有唉聲嘆氣、無可奈何的心情。

《雨霖鈴》從被發現、記譯直至流傳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2010年在北京參加第二十九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展演活動。2013年參加由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組合展演評獎」活動榮獲「優秀演奏」一等獎。2017年《雨霖鈴》收編集於《西安鼓樂概論》一書中。這曲遺存在西安鼓樂的唐音鼓韻,被我們發現、整理,經過記譜、譯譜、演奏並傳播、流傳的過程,也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獲得新生的一個生動案例。在陝西民間,還有許多百年老社傳承著西安鼓樂,有許多著名藝師在整理著西安鼓樂的歌章、念詞與藏譜。早在2004年4月,文化部批准「西安鼓樂」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第二批專業試點項目。2006年5月,它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如此完備的保護體系下,這來自千年之前古都長安的唐音鼓韻會傳承永久。

程天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感冒後,試試這3個妙招,病情或能快速好轉
戳穿「中國威脅論」!中國軍力發展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正能量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