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伏穴位敷貼療法

三伏穴位敷貼療法

健康掌中寶

您的貼心養生寶典

NO.16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天人合一、順勢而為是中醫養生治病的特色。

專 家 簡 介

李蔚江,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講師。上海近代中醫流派傳承「楊氏針灸」傳承人。上海慈皓堂中醫門診部中醫科主任。上海儒醫堂中醫門診部、上海固生堂中醫門診部、上海熙和堂中醫門診部特聘專家。師從於全國針灸名家葛林寶教授和推拿泰斗嚴雋陶教授。中國針灸學會會員、中國推拿學會會員、上海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分會理事,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針灸推拿教育分會會員。上海中醫藥大學《懸灸保健技術》的開發者和項目負責人。上海市中醫特色診療技術——中醫小兒推拿(精油膏摩)技術持有人。獲得小兒推拿教學模型和梅花五行灸罐專利2項。

臨床專長綜合運用中醫內服(湯藥)外調(針灸推拿等)技術治療頑固性失眠、憂鬱症、腫瘤、婦科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產後康復、男科性功能障礙、前列腺疾病、不育症、兒科過敏性體質調理以及內科雜病。

每年的梅雨季節過後,氣溫快速上升,天氣逐步進入到盛夏季節。自然界氣候變化影響著人體的生理功能,即使人體處於病理狀態下也會受到自然界變化的影響,依據這個規律,我國古代醫家提出了冬病夏治的理論

「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里陰病證,如咳嗽、哮喘、慢性泄瀉、關節冷痛僵硬、怕冷、體虛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用辛溫、逐痰、走竄、通經藥物,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和治療這些疾病。

根據我國的太陰曆法,俗稱「陰曆」或「農曆」,「三伏」通常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分為初伏、中伏、末伏,每年入伏時間都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

天干地支是我國傳統的計日、計年的方法。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初伏」是從夏至節氣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共10天。「末伏」是從立秋節氣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也是10天。「初伏」與「末伏」之間即為「中伏」。

依據中醫理論,陽氣是推動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陽氣衰微,就會百病叢生。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曰:「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因此中醫治病養生非常注重人體陽氣的補充。三伏天正是補充人體陽氣最好的季節。

三伏天時往往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自然界陽氣亦最旺盛,此時,對應的人體肌膚腠理開泄,經絡腧穴也更為敏感。在這段時間內,體表給葯容易經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中氣血的運行可以直達病處,從而對臟腑功能進行調節的效應也可以事半功倍。「三伏」期間,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做穴位敷貼的傳統,有病可以治病,無病可以強身。

運用三伏穴位敷貼治療哮喘就是冬病夏治中一個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在清代張璐所著的《張氏醫通》中有記載:用白芥子凈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用以治療哮喘。

成人每次貼敷時間為每次2小時左右,兒童相應縮短。如果局部有燒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果出現起皰,水皰不可擦破,若破裂,用龍膽紫塗擦,注意局部清潔,一般不會留瘢痕。

在吸取古人經驗的基礎上,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又改進了配方和劑型,發明了經絡穴位貼,使得敷貼操作更加簡便、實用,也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不良的皮膚反應。取穴通常用大椎、膏肓、天突、膻中等,在臨床運用取得良好的療效。

不僅如此,經絡穴位敷貼療法的治療病種也從原來的以呼吸系統疾病為主,擴展到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風濕性關節炎等常見病和疑難雜症如腺肌病、痛風等。

冬病夏治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經絡穴位敷貼療法是現代中醫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

-圖片-

來源網路

-專家門診預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伏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40歲嫂子真是會穿!三伏天就穿這幾款,回頭率百分百
三伏貼到底有用嗎?沒弄明白這些,千萬不要讓寶寶輕易嘗試!

TAG: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