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氣功養生六法
道家的氣功養生術是通過對人體精、氣、神,心身、心性的整體鍛煉,使之與自然更為合諧統一,而達延長壽命,甚至長生的一種境界。其說:「若能游心虛靜,息慮無為,服元氣於子時,時導引於閑室,攝養無虧,兼餌良藥,則百年耆壽,是常分也。」為此,氣功養生術在被道家實踐、運用、總結、發展的過程中,開創了道家也是氣功史上別具特色和風格的一整套系統的練養功法。我們擇其主要的內容與特點,大致分為道家氣功養生六法。
一、修心養性法
修心養性是道家養生的基本功夫,性包括了性情、理性、心神,性力生命之體,心為知覺靈明之樞,兩者互為存在,性為心之體,心為性之用。因人的心神性情最易外馳追逐,被外物所累,以至氣血虧損,生命短促夭折。元李鵬飛「心者一身之主,神之帥也》靜而生慧也,動而生昏矣。學道之初在於收心離境,入於慮無,則合於道焉。」所謂「收心離境」即指收斂性情,脫離外界的各種干擾,進入一個靜定的精神狀態,達到自我覺悟。在這種純靜的氣功態中不僅使人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並可以煥發人本身具備的先天智慧。此外修心養性的另一重要方法還在於涵養道德。道家認為人的是非好惡都是由慾望而起,但人不可能無欲無念,關鍵的是不為物慾所役使。彭祖曰,「凡人不可無思,當漸漸除之,人身虛無,但有游氣,氣息得理,百病不生。」又曰:「道不在煩,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失得,不思榮辱,心不勞,神不極,但爾,可得千歲。」《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亦說:「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可見修心養性在道家氣功養生中是極為重要的了。另外記載道教修心養性的靜功資料也是相當豐富的,靜功也稱性功,《莊子》中即載錄了許多靜功功法,如「守一」,「存神」,以及後來的「止念」,「收心」,「存思」,「定觀」,「內視」,「守中」,「睡法」等等都屬道教的靜功。今人肖天石先生在其著作《道海玄微》中收有經他整理的「道家靜坐十二心法」計有一靈獨覺法,泯外守中法,冥心守一法等。我們認為道家倡導的修心養性法不僅能夠治病祛疾,強身健體,啟發智慧,涵養道德,並在順其自然的情況下,使己欲與社會發展相統一,把道置於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中去,使那些看來不可調和的生活矛盾形成一種新的綜合,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潛力。
二、形體鍛煉法
形體鍛煉是由古代相傳的導引術發展而來,它將行氣、漱咽、按摩、肢體運動相結合,形成了以動物象形動功和導引體操兩大類為主體的健身術。屬氣功中的動功。道教養生家認為導引可以療病健身。葛洪說,「一則以調營衛,二則以消谷水,三則排卻風邪,四則以長進血氣。故老君曰:『天地間,其猶棄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言人導引搖動,而人之精神亦盛也。導引於外,而病癒於內,亦如針艾攻其榮俞之源,而眾患自除於流末也。〃並依據天地運行不息的理論,言:「停水則穢臭,委木則蟲生,馬不行則腳直,車不駕而自朽,所以人體必須如流水戶樞,經常運動。《四氣攝生圖》指出導引的要點在於宣通四肢血脈,而不可追求形勢,「即不必鸞飛鳳舉,猴擲虎蹲,但展四肢,動搖九竅,令其血脈流轉,上下宣導」。在道教典籍中列導引法千有餘條,且各個功派還自有秘法,總之法、式很多。陶弘景整理漢晉以來諸法,著有《導引養生圖》,《導引桉摩篇》。《真詰·協昌期》收有魏晉道教上清派導引法數十種。唐司馬承禎把靜坐,握固,思神,叩齒,引氣,導引等多種道術編排成一套完整的坐式導引動功,相當豐富,還有立法、卧法。說:「其諸導引,亦不可總為諸法,恐煩勞,任逐便為之,然終須從首至足,令相承取通也」。另《養生方》與《養生導引法)>兩部著作,其中收載了幾百種治病功法,且根據不同的疾病分門列類,十分可貴。後世流行的張三丰武當拳,內家拳,龍虎功,太極拳,八卦掌,行意拳等等,都是屬於道教導引動功之類的煉養功夫。在此我們提出,在運用形體鍛煉法進行鍛煉時,應分別身體情況,辨證運功。
三、呼吸鍛煉法
道家氣功養生術的基本科學根據是我國古代的元氣論。《上清洞真品>)說,「人之所生也,稟天地之元氣為神為形,受元一之氣為液為精。天氣減耗,神將散也;地氣減耗,形將病也;元氣減耗,命將竭也。」把人的生命運動歸結於元氣的變化,並運用醫家命門之說,認為人之元氣即為腎間動氣,此氣出自命門,「命門之氣動出其間,間由中也,動由生也,乃元氣之系也,精神之舍也。」故命門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之焦之源.其氣為人之稂本。道教養生家進行呼吸鍛煉的主要目的即在於培固元氣,強身於內。在歷代道家有關元氣與養身,元氣與生命之關係的大量論述中,就其特點而言,呼吸鍛煉的方法主要有吐納法、行氣法、海氣法、咽氣法、調節法、節氣法.鍊氣法、閉氣法、委氣法、布氣法、六氣法,散氣法、胎息法等等。在《胎息秘要歌訣》中述閉氣訣即卧床閉氣洽病法,布氣訣即發放外氣為人療疾,六氣訣即六字訣法。此外還有存守五臟神法,存守眼神法以,念五玉法,念六龍法等,總之,呼吸鍛煉可謂內煉的長生要道。
四、服食丹藥法
服食包栝兩大類,一是指草木藥石,一是指營養物品。道教養生家指出,四時服食,各有宜忌,體魄盛衰,滋補以常。多與煉功相配合,吐納導引,各視所宜,調伏中節,佐以藥石,講求三分用藥,七分內養,調整全身的氣脈循環,鍛煉五臟六腑,筋骨皮肉的功能,抵抗外來邪氣的侵襲,補充人體內部的元氣,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在歷代的服食書中,以我們今天的科學觀點去看,確是價值極高的一套完整的葯補疔法和飲食營養學。但是在服食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外丹,用於長生不老這個目的卻走向了反面。所謂「外丹」,即是用鉛汞及其它藥物配製後,放在特製的鼎爐中燒煉而成的化合物。初步煉成的叫「丹頭」,只能作為點化之用,不能服食。再進一步,便煉成了服食的丹藥,即所謂的「金丹〃。此術初創於兩漢,魏晉南北朝是其發展時期,葛洪說:「長生之道,不在祭祀鬼神也,不在道引與屈伸也,升仙之要,在神丹也。」唐朝時乃臻極盛,外丹術一度成為道教的重要修鍊方術。據外丹著作的記載,燒煉的原料僅礦石葯即達六、七十種。主要有丹砂、雄黃、雌黃、石榴黃、曾清、礬石、磁石、戎鹽,合稱八石。又以鉛汞為基本材料。隨著外丹術的發展,服食丹藥者日多。由於不了解金屬礦物的性質與人體的性質是有本質上的區別,何況如象水銀、砒霜這類物質所含成份,對人是有劇毒的,誤食往往中毒死亡。五代時,梁太祖服道人龐九經所進金丹,「眉發立墮,頭背生痛。」南唐烈祖服金石葯,患疽致死。蓋當時燒煉外丹,全國已成風氣,其結果是大失敗。至此服食者包括煉丹士才逐漸產生了懷疑,外丹術開始衰落。我們說外丹術雖然是在製造黃金和長生丹藥上完全失敗了,但在長期的燒煉實踐中,卻為我國藥物學和古代化學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五、內丹修鍊法
外丹術的沒落,促進了內丹術的發展。「內丹」簡單說來,就是人身體之內精、氣、神三者的一種結合物。內丹家將人體的某些部位比作爐鼎,以精、氣、神力內煉三寶。所謂的「精、氣、神」,乃指人體先天稟賦的元精、元氣和元神。其中精是基礎,氣是動力,神是主宰。以神(意念)為火候,以精氣為藥物,以神馭氣,以神煉精,使精氣神聚凝不散,而結成內丹。故此道教養生家將此法視為煉養功夫的核心。煉丹的部位有上、中、下三個丹田。其位置諸說不一。一般認為,上丹田在頭頂中,又名泥丸宮。丹家又稱乾宮。內煉中煉精化氣之時,此處為還精撲腦的地點。在鍊氣化神時,又為陽氣上遷的地點。中丹田在臍之上,位於人體之正中。因其為一身天地之中。乃藏元始祖氣之竅,所以又叫作祖氣穴。《悟真篇》說:「要得穀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葉文叔註:「玄牝之宮,即中宮也,中藏真一之氣,生金精也。」中宮玄牝,亦中丹田。下丹田又名正丹田,其位置醫經一般指在臍下一寸三分處,丹經則指臍內一寸三分。在小腹外形輪廓中,沖脈的直線與帶脈交叉地方與臍相平,形成田字,所以叫做丹田。它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古人稱之為「性命之祖」、「生氣之源」、「陰陽之會」、「臟腑之本」等。
內丹修鍊過程,一般分為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四個步驟。築基是基本功,重在填虧補虛,以達到精全、氣全、神全。煉精_化氣是在築基基礎上進一步煉養精氣神,是從神為用,合煉精、氣,使之化為諸氣相合的「氣」進而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由有入無,重返先天虛空。道教中人相信,內丹煉成後,人不僅可以長生還可以化形分身,可以成仙,具備種種超人的特異功能。今天我們當在去其神秘虛幻,取其合理有義的東西中,做更深入的探討。
六、天人合一法
在進行上述的各種修鍊方法中,道家養生術同時強調並十分重視的是人與自然界的協調統一,順時頤養。《混俗頤生錄卷上·春時消息第三》說:「人稟陰陽五行,四吋肅殺之氣,差若毫髮,瘵癘則生。是以手足象天地,血脈象江河,毛髮象草木,嗔怒象雷電,兩目狀日月,嗜欲稟生殖。氣候小差,人多疾疫,即反其令,瘵癘則生。細而察之,萬不失一。」彭祖認為長壽的關鍵在於適度莫傷。冬天要注意保暖,夏天要時常納涼,順應四季節氣的變化,使身體舒適安康。《修真秘錄》食宜篇說:「真人曰:酸咸甘苦食之,各歸其時,春夏秋冬頤之,勿逆其藏。」《八素》雲,「春宜食辛(辛能散也)》夏宜食咸(咸能潤也),長夏宜食酸(酸能收也),秋宜食苦(苦能堅也),冬宜食甘肥(甘能緩中而長肌肉,肥能密理而補中),皆益五臟而散邪氣矣。此四時之味,隨所宜加之,食皆能益臟而除於邪,養生之道,可不移矣」。孫思邈在其養生理論中總結了一套動靜相宜,起居有方,飲食適度,涵養道德的綜合煉養功夫。指出縱情恣欲,不知節度,是百病之根源。古人認為日常生活中傷生的因素很多,如困思,強舉,悲憂,極樂,汲汲所欲,寢息失時,房中無節,飲食過度等等,皆足以致傷損壽。「凡此之類,譬猶水火,用之過當,反為害也。不知其經脈損傷,氣血不足,內理氣疏,髓腦不實,體已先病,故為外物所犯,因氣寒酒色以發之耳。若本充實,豈有病也!」又曰「但知房中,閉氣,節其私慾,適飲食,則得道也。」也就是說長壽之道就在人們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合理地安排好生活,家庭生活和諧有節,營養豐富有度,加強身體鍛煉,不去追求時髦無益的東西,你就能夠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