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泠印社-平湖秋月-西湖

西泠印社-平湖秋月-西湖

西泠印社

我去了孤山,遊了西湖。

我上孤山,是為了尋找《笑傲江湖》里的「梅庄」。《笑傲江湖》中有一個「梅庄」,梅庄在哪兒,第十九回《打賭》中有這樣的文字:

「向問天一笑,縱馬來到一個所在,一邊倚著小山,和外邊湖水相隔著一條長堤,更是幽靜。兩人下了馬,將坐騎系在河邊的柳樹之上,向山邊的石級上行去……遍地都是梅樹,老乾橫斜,枝葉茂密……見大門外寫著「梅庄」兩個大字,旁邊署著「虞允文題」四字。」

梅庄具體位置在哪兒,這裡沒有明確地寫出來。我猜是在孤山。根據「和外邊湖水相隔著一條長堤」這句話可以把區域縮小到白堤和蘇堤內側,「一邊倚著小山」可以排除沒有小山的地方。

如此一來,剩下的符合條件的地方就不多了。孤山便是其中之一。西湖的梅花,不禁讓人聯想起「以梅為妻」的林逋故事。孤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林逋曾經植梅數百株於此。上面引用的這段文字中提到一個歷史人物——虞允文,虞允文生活的年代在林逋後約一百年。林逋逝世後一百多年,虞允文題寫了「梅庄「的庄名。兩相結合,不妨做一個大膽的推測,梅庄很有可能就是在林逋所植梅的基礎上營建的。「虞允文」這個人,確定了梅庄營建的大概時間,暗示了梅庄與林逋的淵源。小說突兀的提到「虞允文」這個與小說沒有必然聯繫的人物,大概用意在此。當然,這麼猜測對不對,只有金庸知道。不過有一點一定是對的,那就是梅庄在孤山。這是有文為證的。小說第二十二回中寫到」脫困上了孤山後,從斜坡上穿林近庄,耳聽得庄中寂靜無聲,輕輕躍進圍牆。「這裡明確了梅庄在孤山。

「孤山」兩個大字,幾乎有一個人那麼高。孤山的「孤」字,少了一點,瓜字上那一點沒有。據說,這是「孤山不孤」的意思。這個解釋很妙!孤山之所以叫孤山,真正的原因,按張岱的說法,是「山不連陵曰孤。」

「孤山」這個名字,給人孤單和遺世獨立的感覺。現在,孤山非但不孤單,反而遊人如織,一派熱鬧景象。西泠印社遊人尤其多。西泠印社依山而建,印社的建築依著山勢高低布局,有上中下三層,蓮池、柏堂、印廊在下,仰賢亭、山川雨露圖書室、寶印山房等在半山腰,其它建築大部分在山頂部。印社內的景緻層次分明,是很立體的,建築與山形融為一體,自然和諧。

西泠印社的建築,無論是亭、堂、樓、閣、館,還是廬、室、房、庵、塔,都隨山勢布置,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步入西泠印社,便如走進山水畫之中一般。西泠印社之園林,是想像中的山水畫在現實世界的實物,設計建造園林的人,把理想的世界變成了現實世界。在這樣的園林里,遊人觀景如同賞畫。在西泠印社,隨便你從哪個角度觀賞,看到的都是一幅構圖巧妙的畫。遊人移動一步,轉動一度,看到景物就會發生變化,美景一步一變,變化無窮,而且每個角度都很美。隨手拍一張照片,都是一副絕美的畫,隨機挑一個角度,都是一副絕美的畫。變化無窮,耐看如此!

孤山景物具體是怎樣的?且聽我細細道來。

沿著孤山路走,不久就看見西泠印社的月門,月洞門狀如滿月,面朝湖面,與西湖只有一路之隔。穿過月門,便進入西泠印社,裡面真是別有洞天,與牆外完全是兩個世界。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個蓮池,這個蓮池不大,但是很自然,與周圍環境很協調。一般的池子與地面都有一個很明顯的邊界,人為建造的痕迹很重。但是這個蓮池不一樣,地面和池子有很自然的過渡,完全像是天然生成的一樣。池中種睡蓮,養游魚,生趣盎然。蓮池北是柏堂,西邊是竹閣、印廊,東邊印人書廊。東西都有許多書法作品。可惜我不懂書法,只欣賞了啟功先生的題字。啟功的字很有特點,很好認,我一眼就認出來了。

轉過柏堂,來到「前山石坊」前。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它的美感震動了,世間居然有這樣好看的「門」。石坊兩豎一橫,通身石質,造型簡潔,氣度不凡。雖簡而不失雅緻。兩柱上有篆書楹聯,聯曰「石藏東漢名三老,社結西泠紀廿年」,坊額有「西泠印社」四個字,用隸書寫成。根據楹聯內容推斷,這個石坊大概有九十多年歷史了。它的旁邊有一株高大挺拔的樹木,年齡似乎比石坊還要大些。石坊背後有一簇修竹,蒼翠欲滴,清風吹過,莎莎作響,姿態婆娑。

一條階梯穿過石坊。階梯全由石頭鋪就,很乾凈。石頭形狀不規整,大小也不一。有一種不整齊的美感。孤山上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石頭。有的石頭是天然形成的,是原來就在此的土著,這些石頭比較完整,不規則,石頭上長滿青苔,青苔上躺著枯黃的落葉。石頭上的青苔顯得不太乾燥,像剛剛淋過雨一樣,濕漉漉的感覺;有的石頭一個面被削平,平整得像一面牆壁,被刻上書法作品。這些石刻的書法作品裸露在陽光下、空氣里,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有的石頭一部分浸在水中,一部分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那部分被削平,刻上書法作品,水位升高的時候,水中游魚大概會與石刻文字相遇吧!石刻書法倒映在水中,當紅魚、白魚怡然不動的時候,字跡清晰可見;一塊巨大的石頭橫亘山崗,被從中間鑿出一個曲折的通道。這塊石頭一部分露出地面,一部分深埋土裡,露出地面的部分大概有幾間房屋那麼大。

山頂,是一塊比較平坦,比較開闊的地方。由曲曲折折的石頭階梯拾級而上,到了山崗,眼前便豁然開朗,有別有洞天的感覺。山崗是西泠印社最讓我感到意外和驚喜的地方。

在山上流連忘返,直到日落才戀戀不捨地下山。路上回想所見美景,不禁感嘆設計者的高明布局,驚嘆世界上真的有這麼理想的園林。能夠遇到,欣賞到這麼用心的園林藝術,真是不虛此行。

平湖秋月

下到湖邊,只見湖畔楊柳依依,隨風搖曳。湖面煙波浩渺,遠山連綿起伏,湖山低矮,湖水浩淼,似有萬頃湖光。浩淼的湖水將本來就不高的湖山襯得更加低矮,低矮的湖山又將西湖襯得更加浩淼。

沿著湖邊的路走,不久便到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看到一塊碑,上書「平湖秋月」四個字,像是康熙的字。平湖秋月,此情此景,想起以前看過的電影,記得裡面有一首詩,詩曰「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詩中描繪的情景與這「平湖秋月」相似,不禁默念數遍。西湖的風不冷不涼,很舒適,只是這風有些寂寞。一個人不是寂寞,一個人想另一個人的時候才是寂寞。

此刻月亮已經升起,一輪圓月掛在藍天,鑲嵌於城市頭頂的上空,隔著西湖,看到遠處都市華燈初上,萬家燈火,湖中一葉遊船,三三兩兩遊客泛舟湖上。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念無與為樂者,不禁感慨萬千。所謂借酒澆愁愁更愁,名山獨游也是一般的徒增憂愁。清風明月,秋風送爽,如此良夜,本該與朋友把酒賞月。但是故人遠在他方,身旁無一知己,不禁唏噓嘆息!

西湖

西湖,久聞其名。來杭州之前,我就對西湖充滿了良好的印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詩歌,《水滸傳》《濟公遊記》等明清小說;《白蛇傳》等民間傳說,金庸小說等近現代文學作品,《西湖》等紀錄片,都把杭州西湖描繪成人間天堂,美不勝收。我想像中的西湖,是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但是到這裡實地遊覽之後,大失所望。我覺得自己被欺騙了。西湖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好。

其實,西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藝術作品把西湖表現得那麼美麗,那也只是藝術作品中的西湖,不是真正的西湖,無所謂欺騙。西湖之美麗,除了它確實有值得人們稱道的美麗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西湖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西湖美在她有文化,有故事。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曾經在西湖上演,比如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濟公故事,梅庄四友的故事……正是這些出色文學作品讓西湖於自然之美上又增添了文化之美。

可以這麼說,西湖沒有西湖文學,西湖的美麗就要遜色不少,西湖的魅力就要遜色不少。是西湖文學,成就了西湖的美麗!

圖片:網路

編輯:魏素素

請您贊一下支持有美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美堂 的精彩文章:

TAG:有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