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種視角看歷史:如果慈禧不挪用軍費,甲午戰爭清朝能贏嗎?
原標題:換種視角看歷史:如果慈禧不挪用軍費,甲午戰爭清朝能贏嗎?
歷史課上談到甲午戰爭,我們必問的問題之一就是:我們為什麼輸了,而且還輸的那麼一敗塗地?課本上的標準答案是清政府的腐敗,比如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海軍的軍費去修頤和園,去大肆鋪張的過生日,以致北洋水師的實力大打折扣。那麼,如果慈禧不挪用軍費,甲午戰爭清朝能贏嗎?
我們首先來看看甲午戰爭中的一些細節。例如:致遠號在打光了炮彈後試圖撞沉日本軍艦,結果反被日軍軍艦擊沉,這些打出去的炮彈都去哪了?為什麼最後日軍軍艦一艘未沉呢?說明了什麼問題?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要麼炮彈的命中率低,要麼帶的彈藥太少。命中率低說明清軍的軍事素養不過關,彈藥不夠說明清軍的戰備工作不到位。
我們都知道,清末傑出的海軍將領,民族英勇鄧世昌,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毅然駕「致遠」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但不幸被日軍一發炮彈擊中,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于波濤之中,實現了「艦在人在,艦亡人亡」的承諾,令人欽佩。但是,從中也能看出,軍艦上養寵物也是個問題。軍艦這種高技術的軍備,需要精細的保養,這麼昂貴的軍艦上都能養寵物,又能說明什麼呢?北洋水師軍紀鬆弛。該軍艦上養寵物承擔責任的人絕不該是慈禧。
再看日本方面,為了擴充軍隊,日本從1890年就拿出60%的國家財政收入建立和發展近代化海軍,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之1885年就開始的十年擴軍計劃。到甲午戰爭前期,日本以建立了一支擁有6.3萬常備兵和23萬預備兵的陸軍,並擁有排水量7.2萬噸的海軍軍艦,總噸位大大超過了北洋海軍。此外,日本參謀部還不斷派遣特務間諜潛入中國,秘密繪製了中國東北和渤海灣的詳細地圖。
面對日本不斷增強的軍事威脅,清政府反應遲鈍,「帝黨」(光緒一派)與「後黨」(慈禧一派)之爭又使其內部矛盾重重。後黨一派把持朝政,他們低估日本的侵略意圖。認為日本儘管虛張聲勢但並不敢對華大動干戈。一直作為慈禧手中傀儡與工具的光緒又不滿慈禧的專政,集結部分官僚與之爭衡。而這些清朝最高統治者內部的矛盾與差異,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清政府的團結對敵與自衛決策。
打輸了仗國家與個人都有一定責任,哪怕是英雄也不例外。因此,結合種種事實,即使當年慈禧沒有挪用軍費,面對上下一心積極準備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清朝也不一定能夠取勝。
※盤點唐太宗李世民十四個兒子的悲慘命途
※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政策,到底是張學良的主意,還是蔣介石的主意
TAG:奇葩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