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國銀行資管業人均管理理財存續規模為60.56億
資管新規的出台改變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過去賴以生存的舒適土壤,這要求銀行資管必須改變以往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向精耕細作的「真資管」的經營模式轉型。「真資管」的經營模式本質是對傳統資管業務邏輯的重構,涵蓋前台、中台和後台等多個領域,需在投研、交易、運營、風控、合規、銷售、系統等多方面做紮實的努力與鍛造,而這一切均離不開與之相契合的人才戰略。
6月29日,普益標準公布一份最新調研分析結果顯示,2018年1季度,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資管行業人均管理理財存續規模為60.56億,但不同性質銀行人均管理規模差異較大,國有行及股份行等全國性銀行佔全市場總人數不到30%,但卻管理著銀行理財市場70%的市場份額。具體來看,全國性銀行(含國有行和股份行)人均管理存續規模超過100億元,城市商業銀行人均管理存續規模為30.79億元;農村金融機構人均管理存續規模為12.44億。
從理財業務組織管理模式選擇來看,僅不足8%的銀行理財業務部門為事業部形式,其餘92%的機構均為非事業部制,尚無子公司成立;在非事業部制中,80%的銀行理財業務管理部門為一級部門、12%的銀行理財業務管理部門為二級部門。另外,僅有45.61%的銀行設置了專門的資產管理部、資產管理業務中心、資產管理事業部或者資產管理中心;其餘54.39%的銀行將理財業務歸屬到金融市場部、財富管理中心、理財業務部、投行部等大部門進行管理。
從銀行理財業務條線崗位設置看,50%以上為前台人員,包括產品、營銷等崗位,中後台力量較為薄弱。具體來看,僅城市商業銀行前台與中後台的比例為1:1,其餘類型銀行中後台人員佔比普遍在50%以下。
在理財業務條線相關崗位設置方面,城商行與農村金融機構普遍更為重視風控合規,偏重於資管業務的實際落地與運作,而中後台支持如資產配置、投研、系統等力量極其薄弱。
投研崗位方面,各類型銀行投資崗設置率高於研究崗。其中,40%的股份行理財業務管理部門設置了研究崗,在所有類型銀行中研究崗設置率最高;資產配置與組合管理相關崗位方面,股份行設置率為50%,城商行與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置率僅為10%左右;交易崗位方面,國有行設置率為50%,股份行設置率為64%,城商行與農村金融機構交易相關崗位設置率只有30%;運營崗位方面,農村金融機構設置率僅略高於10%,其它各類型銀行設置率基本為40%左右。
從銀行理財業務人員素質看,目前各類銀行理財業務從業人員主要為碩士學歷,而高學歷(博士、碩士)人才在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的佔比呈依次下降趨勢。其中,國有行理財業務從業人員主要為博士及碩士學歷,股份制銀行理財業務從業人員主要為碩士及本科學歷,城商行與農村金融機構的高學歷人才偏低。從證書資質看,股份行理財從業人員證書資質具備情況較為豐富,但整體看,銀行理財從業人員證書資質擁有率仍較低。
普益標準分析認為,當前,中國銀行業資管業務的崗位設置與人才儲備顯然不能支持資管新規所帶來的壓力和挑戰。在資管新規之下,各銀行需對資管業務的組織架構、部門設置、交易與風控流程、業務邏輯等多方面進行重新建構。
就國有行與股份行而言,在現階段各類型崗位設置率相對均衡的條件下,應進一步加強對投研以及系統兩方面的人才建設。投研方面,需進行全市場、全領域的投研人才培養及儲備;系統人才方面,可建立自有的資管業務系統開發或設計團隊,直接對接本部門的業務人員,有效建設相關業務系統,通過金融科技,形成技術壁壘。
對於城商行及農村金融機構這類中小銀行,應加強資產配置、組合管理、交易等相關人才建設,豐富產品條線,同時注重人才研究能力的培養。針對當前中小銀行資管機構投資崗位遠多於研究崗位這一現實,需著眼於單一或小範圍行業與領域,吸納業務專才、研究專才,打造個性化的投研能力。
在系統建設上,中小銀行並不具備大型銀行的全系列系統開發能力;而在中國資產管理市場的監管規則、數據要求、市場邏輯、運營環境正在發生快速變化的當下,中小銀行比較穩妥且可行的一種選擇是,各業務條線在頂層設計層面首先實現思路上的統一,待頂層設計完成後,各業務條線在不同時點分步實施,完成相應的功能架構和升級,並根據外部和內部環境變化進行快速迭代,最終實現各子系統之間的有效整合。
據悉,該調研是向154家各類型銀行資管機構發放的調研問卷結果,隨後通過對理財業務存續規模數據和理財部門員工數據進行了相應的整理分析。
(經濟日報 錢箐旎)
※世界竹藤大會部長級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美國退群後,俄羅斯立刻遞交了入群申請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