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高、中、低到底有多大差距?6款NVMe M.2 SSD對比評測

高、中、低到底有多大差距?6款NVMe M.2 SSD對比評測

隨著主板、CPU內置PCIe 3.0通道數的大幅增加,以及NVMe SSD技術的成熟、價格的下調,特別是近期快閃記憶體與SSD價格整體的大幅下跌,NVMe SSD的普及度得到迅猛提升,其中又以體型小巧、安裝方便、價格相對較低的NVMe M.2 SSD最受市場、用戶的關注。所以當本刊才於6月初製作了《到底比SATA強多少?2018 5款NVMe SSD新品實戰體驗》文章後(該文已測試4款NVMe M.2 SSD新品,如需了解三星、台電、十銓、威剛部分產品的用戶,請點擊打個響指就能滅掉SATA SSD? 快來領教5款NVMe SSD的真實實力閱讀),隨後應讀者要求我們又特別再次收集了6款2018 NVMe M.2 SSD新品,涵蓋高、中、低三類M.2 SSD。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通過多項實戰測試來了解不同定位、不同配置的M.2 SSD在性能表現上到底有何區別?在預算範圍內,到底哪款M.2 SSD能滿足你的需求?

NVMe+3D NAND TLC成M.2 SSD新趨勢

對於M.2 SSD這類產品,最初不少人可能會認為它那小巧的體形就是為小型計算設備而量身打造的,但不曾想歷經幾個階段的發展後,M.2 SSD也成為性能的代言人。與傳統SSD相比,最初的M.2 SSD大多採用的也是SATA主控晶元,與2.5英寸的SATA SSD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仍受限於600MB/s的介面帶寬。後來一些M.2 SSD也採用了早期的PCIe主控晶元,如浦科特的M6e、金士頓的HyperX Predator系列,這些SSD分別採用了PCIe 2.0 x2、PCIe 2.0 x4的主控,其傳輸帶寬提升到了1GB~2GB/s。

而在NVMe技術普及後,NVMe主控自然也就在M.2 SSD中得到了大量應用。除了老舊的SATA主控,即便相對於PCIe主控,NVMe主控也有巨大的優勢—要知道NVMe SSD主控的起步標準就是支持PCIe 3.0 x2,擁有2GB/s的介面帶寬,而支持PCIe 3.0 x4的NVMe主控晶元則能提供高達4GB/s的傳輸帶寬。

NVMe主控大幅降低了延遲,提升了並行讀寫性能。

同時NVMe主控大幅加強了並行讀寫性能,允許存儲系統一次最多可執行64K(64000個)隊列,並且允許每個隊列擁有64K的命令。而之前固態硬碟使用的AHCI標準僅支持存儲系統一次最多執行1個隊列,每個隊列32條指令。

此外NVMe標準對多核心處理器進行了更好的優化,新加入的中斷模式可以讓多個處理器核心同時向NVMe控制器發出命令。同時比起AHCI技術標準,NVMe可以降低控制器和軟體介面部分的延遲,NVMe精簡了調用方式,執行命令時不需要讀取寄存器,而AHCI每條命令則需要讀取4次寄存器,一共會消耗8000次CPU循環,從而造成2.5微秒的延遲。

快閃記憶體方面,與傳統SSD類似,大部分M.2 SSD也從早期使用MLC、SLC顆粒轉換到現在全面使用TLC顆粒,而在2018年更加流行的則是3D NAND TLC顆粒。對廠商來說,採用3D NAND TLC顆粒最主要的好處就是降低成本,如西數與東芝聯合開發的BiCS 3D快閃記憶體現在最高已實現了64層堆疊,其單顆核心容量達到64GB,而之前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核心容量只有16~32GB,這意味著快閃記憶體顆粒單位面積下的容量翻倍。

另一方面,部分3D NAND TLC顆粒還明顯提升了寫入性能,同時廠商也為TLC SSD設置了特別的SLC CACHE即把用於OP保留空間的快閃記憶體模擬為SLC快閃記憶體。當然一旦寫入大容量數據的話,還是很容易出現緩存溢出,遇到性能不濟的3D NAND TLC顆粒,其連續寫入速度直接降低到100MB/s左右,甚至100MB/s以內。

3D NAND TLC顆粒是佔據2018年M.2 SSD市場的主力。

總之NVMe主控+3D NAND TLC顆粒就是當前M.2 SSD的主流硬體配置形態,那麼我們將如何測試才能反映出它的真實性能呢?

我們如何測試

測試平台

處理器:Core i7-8700K

主板:華碩TUF Z370-PLUS GAMING

顯卡:GeForce GTX 1080

內存:宇瞻黑豹極光DDR4 3200 8GB×2

電源:安鈦克(Antec)HCG850 GOLD

操作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

基準測試

在這部分測試中,我們將使用可以同時顯示固態硬碟傳輸速度、IOPS的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基準測試工具,除了常規的1GB文件測試外(註:讀1GB、寫1GB,實際寫入2GB測試文件),我們還將採用32GB文件測試(註:讀32GB、寫32GB,實際寫入64GB測試文件),以測試在使用大容量文件時,固態硬碟的真實性能,會不會因為耗盡SLC CACHE而掉速。

SLC CACHE緩存容量與全盤寫入性能解析

通過HD TUNE PRO全盤寫入測試,進一步測試固態硬碟SLC CACHE緩存容量的具體大小,以及其真實的寫入性能,TLC顆粒是否會拖累固態硬碟的寫入性能。

遊戲與程序應用性能

通過涵蓋遊戲、Adobe PhotoShop、InDesign、After Effects、Word、Excel等9種應用軟體的PCMark 8存儲性能測試,以及實際啟動《絕地求生:大逃殺》、《使命召喚:二戰》兩款遊戲,考察固態硬碟的遊戲與程序應用性能。

發熱量測試

使用專業的PASS MARK BurnInTest PRO對固態硬碟進行連續15分鐘讀寫的烤機測試,考察每款M.2 SSD的溫度。

PCIe 3.0 x2主流NVMe SSD

威剛XPG-SX6000系列 256GB

介面:PCIe 3.0×2

主控:瑞昱RTS5760 4通道

快閃記憶體:美光 3D NAND TLC

板型:M.2 2280

質保時間:5年

參考價格:449元

這款SSD採用了來自瑞昱的RTS5760 PCIe 3.0 x2主控晶元,它採用四通道讀寫設計,快閃記憶體方面,它則搭配了美光研發、威剛封裝的3D NAND TLC快閃記憶體,並配備一塊散熱片。

基準性能測試

受限於PCIe 3.0 x2介面,這款SSD的傳輸帶寬不會特別高,從測試來看,它的連續讀取速度在916.74MB/s,低隊列深度隨機4KB讀取性能則維持在主流水準,約7761.11IOPS。而讓人感興趣的是它的寫入性能,在1GB容量測試上,它的連續寫入速度就達到910.22MB/s。而在我們將寫入容量大幅提升到32GB後,它的寫入性能並沒有大幅下跌,仍保持在661.78MB/s。

1GB文件測試成績

32GB文件測試成績

SLC CACHE緩存容量與全盤寫入性能解析

在HD TUNE PRO的全盤寫入測試中,雖然測試中它的寫入速度沒有達到基準測試中的那麼高,但在大約前90GB容量的文件寫入中,它的寫入速度都維持在350~470MB/s左右,表明它擁有一個較大的SLC CACHE,這顯然也是它為什麼不易掉速的原因所在。當然如果寫入容量超過90GB,寫入速度則會大幅下跌至不到100MB/s,數據就比較難看了。

SLC CACHE容量大約有90GB,因此在日常應用中寫入掉速不會太明顯。

遊戲與程序應用

它的遊戲啟動時間也與其他產品的表現差不多——《使命召喚:二戰》遊戲上的啟動時間在8.34秒左右,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上的啟動時間在12.84秒。而在PCMark 8測試中,得益於較大的SLC CACHE緩存容量,這款SSD在測試中的總成績仍突破5000分,在InDesign、After Effects等常規軟體的讀寫中,其任務執行時間與高端SSD的差距都不到1秒,即便在寫入5640MB數據的PhotoShop重載任務中,它也只多耗時約5秒。

威剛XPG-SX6000系列 256GB PCMark 8存儲性能

發熱量測試

由於配備了散熱片,因此在15分鐘的BurnInTest PRO SSD滿載測試時,這款SSD的工作溫度並不是特別高,測試結束時的工作溫度在73℃。

PCIe 3.0 x2中端NVMe SSD

金士頓A1000系列 480GB

介面:PCIe 3.0×2

主控:群聯PS5008-E8 4通道

快閃記憶體:東芝 3D NAND TLC

板型:M.2 2280

質保時間:5年

參考價格:999元

這款SSD採用了來自群聯科技的PS5008-E8四通道主控晶元,帶寬為 PCIe 3.0 x2。快閃記憶體方面它則配備了基於東芝技術,金士頓封裝的64層堆疊3D NAND TLC顆粒。

基準性能測試

儘管它的介面帶寬只有PCIe 3.0 x2,但群聯PS5008-E8顯然擁有更強的性能,其連續讀取速度達到1310.3MB/s。而在寫入性能上,在使用1GB容量測試時,與其他同級產品類似,其寫入速度也可以達到910.22MB/s,在使用32GB容量測試時,其寫入速度同樣會出現明顯下跌,不過寫入速度仍能保持在近400MB/s。

1GB文件測試成績

32GB文件測試成績

SLC CACHE緩存容量與全盤寫入性能解析

金士頓A1000系列 480GB SSD初段的寫入速度在400MB/s到720MB/s左右波動,隨後在寫入容量達到約40GB時,速度穩定在接近500MB/s,在寫入約110GB後,寫入速度則下調至接近400MB/s,最後在寫入容量達到約450GB時,垃圾回收開始,速度進一步下跌,但最低速度也控制在270.3MB/s左右,因此其全盤寫入速度可以控制在400.8MB/s,比很多PCIe 3.0 x4主流M.2 SSD都要好得多。

金士頓A1000系列 480GB SSD的全盤平均寫入速度可以達到408.8MB/s

遊戲與程序應用

在遊戲應用中,金士頓A1000系列 480GB SSD還是有較好的表現,《使命召喚:二戰》的啟動時間不到8秒,《絕地求生:大逃殺》的啟動時間為12.75秒。在PCMark 8存儲性能測試中,它也獲得了5000出頭的評分,得益於較高的寫入速度,它在寫入5640MB數據、讀取468MB的PhotoShop重載任務中,其任務耗時只有353.4秒,與高端產品相比只有約3秒的差距。

金士頓A1000系列 480GB PCMark 8存儲性能。

發熱量測試

儘管沒有配備散熱片,但這款金士頓A1000系列480GB SSD的發熱量也不算很大,在15分鐘的BurnInTest PRO SSD滿載測試結束時的溫度為74℃,與一些配備散熱片的產品相比也沒有高不少,表現不錯。

PCIe 3.0 x4主流NVMe SSD

銘瑄復仇者NM5 M.2 240GB

介面:PCIe 3.0×4

主控:慧榮2263XT 4通道

快閃記憶體 英特爾:3D NAND TLC

板型:M.2 2280

質保時間:3年

參考價格:409元

這款SSD採用了四通道無需緩存設計的慧榮2263XT PCIe 3.0 x4主控晶元,並搭配編號為「29F0IT2ANCTH2」的英特爾64層堆疊3D NAN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但沒有配備散熱片。

基準性能測試

與PCIe 3.0 x2的主流NVMe SSD相比,藉助帶寬優勢,銘瑄復仇者NM5 M.2 240GB的連續讀取速度已接近2000MB/s,同時這款SSD也表現出不錯的隨機4KB讀取性能,在QD1低隊列深度下也達到15915.42IOPS。而在使用1GB容量測試文件時,其連續寫入速度也突破1200MB/s大關。不過如使用32GB文件進行測試時,因為實際寫入測試文件達64GB,這款SSD的寫入速度就會出現明顯掉速。

1GB文件測試成績

32GB文件測試成績

SLC CACHE緩存容量與全盤寫入性能解析

從測試圖可以看到這款SSD的緩存容量的確不算太大,不到36GB,在寫入36GB以後,SSD的寫入速度則會出現下跌到156MB/s左右。而在寫滿約204GB之後,SSD則會進行積極的垃圾回收,一邊清理出空白塊,一邊進行寫入,因此寫入速度會下跌到100MB/s以下,最低寫入速度只有87.5MB/s。

SLC CACHE容量不到36GB,耗盡後寫入掉速比較明顯。

遊戲與程序應用

這款SSD在《使命召喚:二戰》遊戲上的啟動時間只有8.02秒,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上的啟動時間也只有12.63秒。而在PCMark 8存儲性能測試中,銘瑄復仇者NM5 M.2 240GB 5009的總分則只與PCIe 3.0 x2產品相當。較差的寫入性能有時還是會拖後腿,如在寫入5640MB數據的PhotoShop重載任務中,它那374秒的耗時就明顯比其他NVMe SSD要長一些。

銘瑄復仇者NM5 M.2 240GB PCMark 8存儲性能

發熱量測試

由於沒有配備散熱片,沒有任何輔助散熱措施,因此在結束15分鐘BurnInTes t SSD滿載測試時,銘瑄復仇者NM5 M.2 240GB最後的工作溫度要高於那些配備了散熱片的產品,達到76℃。

PCIe 3.0 x4主流NVMe SSD

阿斯加特AN系列256GB

介面:PCIe 3.0×4

主控:慧榮SM2260 8通道

快閃記憶體:美光大S 3D NAND TLC

板型:M.2 2280

質保時間:5年

參考價格 :379元

這款SSD採用了支持PCIe 3.0 x4介面、8通道設計的慧榮SM2260,並搭配來自美光大S(SpecTek)的3D NAND TLC顆粒。此外,該產品還配備了一塊鋁製散熱片。

基準性能測試

藉助PCIe 3.0 x4通道,這款SSD的讀取速度也可輕鬆突破2000MB/s。同時它還擁有不錯的低隊列深度隨機4KB讀取性能,IOPS達到16228.46IOPS。寫入性能方面,在使用1GB文件時,它的連續寫入速度可達992.25MB/s,總分輕鬆上萬。不過在換用32GB大容量文件,實際寫入測試文件為64GB,耗盡其SLC緩存後,它的連續寫入性能則會劇烈下降至僅僅141.84MB/s。

1GB文件測試成績

32GB文件測試成績

SLC CACHE緩存容量與全盤寫入性能解析

從HD TUNE PRO全盤寫入測試可以,這款SSD的SLC CACHE容量大約有31~32GB左右,在這個範圍內進行寫入的話,連續寫入速度可以保持在接近1000MB/s,不過如超過此容量,它的寫入速度就會大幅下降,僅僅只有120MB/s左右。而在寫入容量超過200GB後,SSD會開始積極地進行垃圾回收,寫入速度進一步下降到100MB/s以內。

SLC CACHE容量在32GB左右,耗盡後寫入掉速比較明顯。

遊戲與程序應用

憑藉非常不錯的低隊列深度隨機4KB讀取性能,這款SSD在《使命召喚:二戰》遊戲上的啟動時間只有7.41秒,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上的啟動時間也只有12.29秒。同時在反映一般程序應用的PCMark 8存儲性能測試中,它的表現還是令人滿意。其總分達到5041,在寫入5640MB數據的PhotoShop重載任務中,其任務耗時只有352.6秒,即便與高端產品相比也沒有太大的差距。

阿斯加特AN系列256GB PCMark 8存儲性能。

發熱量測試

得益於散熱片的配備,阿斯加特AN系列256GB在運行15分鐘BurnInTest Pro SSD滿載測試時,其發熱量明顯小於那些沒有散熱片的產品,工作溫度為71℃,要稍微涼爽一些。

PCIe 3.0 x4中端SSD

建興睿速系列T10 PLUS 512GB

介面:PCIe 3.0×4

主控:憶芯STAR1000 8通道

快閃記憶體:東芝 3D NAND TLC

板型:M.2 2280

質保時間:3年

參考價格:999元

這款SSD採用了由中國憶芯科技研發的憶芯STAR1000 NVMe SSD 8通道PCIe 3.0 x4主控晶元,並搭配東芝原廠3D NAND TLC顆粒。此外它還配備了一塊印有中國風Logo,做工厚實的紅色散熱片,用戶可自行安裝。

基準性能測試

從基準測試來看,睿速系列T10 PLUS 512GB在1GB容量測試下就表現出了不錯的性能—連續讀寫速度雙雙破千兆每秒,隨機4KB QD16 IOPS更高達302851.7IOPS。而在我們將測試容量提升到32GB後,其寫入速度也會出現明顯下降,不過仍能穩定在531.73MB/s,因此其測試總成績仍能突破7000分。

1GB文件測試成績

32GB文件測試成績

SLC CACHE緩存容量與全盤寫入性能解析

從全盤寫入測試來看,睿速系列T10 PLUS 512GB的SLC CACHE應該不大,在測試剛開始就掉速,不過其在寫入大約前70GB容量時,連續寫入速度都能保持在430~500MB/s左右,能夠滿足大部分用戶的日常應用。但在超過這個範圍後,T10 PLUS 512GB的寫入速度就會出現劇烈波動,最低可到35.4MB/s,因此它的全盤平均寫入速度並不高,只有293.8MB/s。

在寫入速度超過70GB容量後,SSD的寫入速度變得非常不穩定。

遊戲與程序應用

睿速系列T10 PLUS 512GB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中的啟動上表現正常,啟動時間為12.61秒,與其他產品差不多。但在《使命召喚:二戰》遊戲的啟動中,經多次測試,其耗時始終要略多一點,在9.73秒左右。而在程序應用上,這款產品的PCMark 8存儲性能測試成績也略低一點,總分為4991。主要問題在於各項應用如InDesign、After Effects、Illustrator、Photoshop的耗時都要多一些,但差距不大,大多多消耗的時間也就在1秒以內。

睿速系列T10 PLUS 512GB PCMark 8存儲性能。

發熱量測試

雖然配有散熱片,但這款SSD的發熱量還是比較大,在15分鐘的BurnInTest PRO SSD滿載測試結束時,散熱片比較燙手,軟體偵測溫度為75℃,用戶需做好散熱措施。

PCIe 3.0 x4高端SSD

西部數據 Black系列-3D版 1TB

介面:PCIe 3.0×4

主控:西部數據自研8通道主控

快閃記憶體:閃迪 3D NAND TLC

板型:M.2 2280

質保時間:5年

參考價格:待定

這款SSD採用了西部數據自行研發的三核心、8通道、PCIe 3.0 x4主控。快閃記憶體方面,它則搭配了閃迪64層 BiCS 3D NAND TLC顆粒,不過這款SSD沒有採用任何輔助散熱措施。

基準性能測試

顯然,高端產品就的確具備高端產品的價值—在1GB文件測試中,它的連續讀寫速度均雙雙突破2000MB/s,14675.12的總成績與其他產品拉開了大幅差距。而就算使用32GB文件測試,這款SSD的連續寫入速度也沒有太大下跌,仍保持在1668.35MB/s,在32GB文件測試下也能拿到12908.59分,讓其他產品難以望其項背。

1GB文件測試成績

32GB文件測試成績

SLC CACHE緩存容量與全盤寫入性能解析

在全盤寫入測試中可以看到,它擁有一個超過100GB的大型SLC CACHE,在這個範圍內寫入的話,寫入速度基本可以保持在1375MB/s以上,而在SLC CACHE耗盡後,它會一邊清空SLC CACHE,一邊寫入數據,也就是說一些數據會在清理SLC CACHE的時候直接寫入到快閃記憶體,一些數據則寫入到SLC CACHE。因此寫入速度時高時低,但最低速度也可達到639.3MB/s。所以這款產品擁有940.3MB/s的平均速度。

這款SSD擁有超過100GB的超大SLC CACHE,在耗盡緩存後,最低寫入速度也在600MB/s之上。

遊戲與程序應用

在遊戲應用中,這款SSD僅需7.71秒就可完成《使命召喚:二戰》的啟動;在《絕地求生:大逃殺》中的啟動上,耗時也只需要12.61秒。在PCMark 8存儲性能測試中,西部數據Black系列-3D版 1TB M.2 SSD獲得了5063的高分,在各項應用中都能與其他SSD拉開小幅差距—如在PhotoShop重載任務中,它的執行時間比阿斯加特AN系列256GB少用2.5秒,在After Effects中的耗時也比銘瑄復仇者NM5 M.2 240GB少用1.1秒。

西部數據 Black系列-3D版 1TB PCMark 8存儲性能

發熱量測試

高性能顯然還是帶來了較高的熱量,在15分鐘的BurnInTest PRO SSD滿載測試結束時,西部數據Black系列-3D版 1TB M.2 SSD的工作溫度達到77℃。

高、中、低到底有何區別?

程序遊戲應用差別不大

通過以上測試,不知大家對定位不同的高、中、低M.2 SSD有什麼感覺?首先從程序體驗來看,它們的差別的確不大,而且定位中、高端的NVMe M.2 SSD在程序、遊戲應用上,相對於價格更低的產品也不能完全保證勝利。關鍵原因還是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到的—消費級應用更依賴低隊列深度的隨機4KB讀寫性能,而當前NVMe主控性能更突出的地方往往在它的高隊列深度隨機讀寫性能上,各類NVMe主控所謂幾十萬IOPS往往指的是其在高隊列深度下的隨機讀寫性能,在消費級應用中,這些性能則難有用武之地。

當然高端M.2 SSD在總體趨勢上相對中、低產品還是保持著小幅領先,而如果你只是希望將M.2 SSD用作程序啟動盤、系統盤、遊戲啟動盤等偏向隨機讀取應用,且預算有限,那麼定位主流、中端的M.2 SSD就能滿足需求。

高、中、低到底有何區別?

傳輸速度與掉速程度就是答案

高、中、低三類NVMe M.2 SSD它們最大的差距一還是在傳輸速度上,高端NVMe SSD的連續讀寫速度都可輕鬆突破2000MB/s,而定位中、低的NVMe M.2 SSD在讀寫速度上一般能確保雙雙過千就算不錯了。另外PCI 3.0 x2 NVMe SSD在傳輸速度上會受限於帶寬,在這部分指標上有明顯的劣勢,難以突破1400MB/s。

高、中、低三類NVMe M.2 SSD的另一大差別就在於掉速控制上。大家都知道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寫入性能無法同MLC顆粒相比,因此才加入SLC CACHE來提升體驗,但面對不同的用戶、五花八門的應用,固態硬碟的SLC CACHE很有可能會遭遇耗盡的一刻,這時就需要比拼SLC CACHE的演算法、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性能。

測試中主流SSD的SLC CACHE大多採用較「笨」的演算法——先寫入SLC CACHE,耗盡後直接寫入快閃記憶體,因此在SLC CACHE耗盡後,如快閃記憶體顆粒性能差,就會為用戶帶來非常糟糕的體驗,寫入速度跌入不到200MB/s、甚至不到100MB/s。

而中端M.2 SSD如金士頓A1000系列480GB在演算法上可能沒有什麼突破,但其快閃記憶體性能較好,可以保證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寫入速度都維持在接近400MB/s,最低寫入速度也能保持在250MB/s以上。而測試中的高端產品西部數據 Black系列-3D版 1TB就更加「聰明」,可以實時主動清理SLC CACHE,再加上優秀的快閃記憶體寫入性能,使得其擁有高達940.3MB/s的全盤平均寫入速度。

因此如果用戶想盡量避免出現嚴重的掉速現象,那麼切記不要僅僅被那些使用1GB容量測試,實際讀寫測試都在SLC CACHE中進行的光鮮測試所蒙蔽雙眼,大容量文件讀寫測試、HD TUNE PRO全盤寫入測試也是你需要參考的重要指標。

請重視固態硬碟原始形態發熱量

最後對於M.2 SSD來說的另一大考察指標就是它的發熱量,總體上來看配備散熱片的產品在溫度控制上要略好於M.2 SSD。但是大家也沒必要 「歧視」那些沒有散熱片的M.2 SSD,它們沒有配備散熱片則能為用戶提供更高的自由度。畢竟如果將它們用於超極本、超薄本等小型運算設備,這時還為M.2 SSD加裝散熱片的話,就有可能遭遇安裝兼容性問題。

不過我們認為對於一款M.2 SSD來說,其銷售形態就代表了它的使用形態,如原始形態沒有散熱片,那麼就必須在該形態下保證固態硬碟能夠穩定使用,否則就不是合格產品。而令人欣慰的是,在本次測試中,所有沒有配備散熱片的M.2 SSD儘管發熱量稍高,但工作溫度並沒有大幅上升,而且在烤機測試中都沒有出現任何錯誤。

此次使用BurnInTest測試SSD發熱量的具體設置。一般而言,使用連續讀寫模式可以儘可能地提升SSD的工作溫度。

買回M.2 SSD固態硬碟後,請即刻進行烤機測試,無需多長時間,一般15分鐘即可,如出錯或溫度異常就立即退貨。

但我們不能確保每款固態硬碟都具有這樣的水準,在曾經的測試中,我們就遭遇了這樣一款產品—沒有配備散熱片,短短几分鐘的BurnInTest測試就出了10多個錯,溫度飆升到100℃,不得不緊急中止測試以防硬體損壞,這款產品的品質顯然嚴重不達標。因此不管您購買的是高、中、低哪類定位的M.2 SSD,不管它身價如何,購買後請立即用BurnInTest這類軟體進行檢測,測試中如有錯誤、溫度飆升就請立即退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型計算機 的精彩文章:

高通發布驍龍632/439/429三款SoC;AMD 7nm工藝領先Intel成真…
一加6上手評測:穿上西裝的綠巨人

TAG:微型計算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