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他擁有格萊美奧斯卡托尼獎大滿貫,是當之無愧的音樂劇之王!
上個星期,被譽為美國「話劇和音樂劇最高獎」的托尼獎出爐,有一位剛到70歲的老人獲得了2018年托尼獎終生成就榮譽獎。
他上台以後對著電視屏幕說,「我不得不說,我完全不知所措…謝謝百老匯,不僅僅是為了這個獎項,而是讓一個小男孩的夢想成真。謝謝你!」
GIF
聽起來像是第一次獲獎的新人會說的感言,但其實,他已經獲得了7次托尼獎,7次奧利弗獎,3次格萊美獎,理查德羅傑斯卓越音樂劇獎,和肯尼迪中心榮譽。
You Must Love Me
Andrew Lloyd Webber
Andrew Lloyd Webber
00:00/02:50
他還因歌曲《You Must Love Me》,贏得了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原創歌曲獎。
這個謙虛且牛逼的老人,就是世界「音樂劇之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
他一生創作了十幾部音樂劇,數量不多,但每一部都是經典。
比如《貓》,從1981年首演開始,它就屢創奇蹟,成為英國有史以來連續公演最久的音樂劇。
它也以3358場演出打破票房紀錄,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四大音樂劇之一,而這個數字還在持續更新。
比如音樂劇中的永恆佳作《歌劇魅影》,改編自法國作家勒魯的同名哥特式愛情小說——幽靈愛上了劇院的女演員,一切因愛而起,也因愛消失…
舞美、構思,其中的音樂更是經久不衰,它也成就了韋伯作為世界級大師的輝煌。
而這些所有成就的開始,都源於韋伯頒獎辭中說的——一個小男孩的夢想。
1948年,韋伯出生在倫敦肯辛頓特的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親是音樂學家、管風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母親是鋼琴老師。
韋伯很小就受到父母的影響接觸了音樂,和弟弟分別學習鋼琴和大提琴,到九歲的時候,他已經可以作曲了。
不過小時候的他最感興趣的是歷史和建築,10到14歲的時候,他幾乎遊覽了英國全部的名勝古迹,還留下了詳盡的圖片和筆記,這些資料到現在他還保存著。
也在那個時候,他開始對劇院有了越來越深的興趣。
1965 年,17歲的韋伯認識了20歲的有志青年,牛靜大學法律系的蒂姆·賴斯(Tim Rice),他喜歡音樂,想成為流行音樂歌手和詞作家,兩人對於音樂的志同道合,讓他們有了第一次合作,但當時還沒有受到太多人關注。
1968年,韋伯和作詞家賴斯
19歲時,韋伯最終在牛津大學歷史系和音樂中選了音樂,他正式進入皇家音樂學院學習管弦樂編曲,也與賴斯合作繼續研究音樂。
後來他們受一個學校老師的委託,為孩子們創作了一部音樂劇《約瑟夫和神奇綵衣》,1968年,這部音樂劇在學校首演,大家都非常喜歡,甚至要求加場,還上了報紙。
1978年,他們又合作編寫了一部音樂劇《艾薇塔》(Evita), 這部音樂劇在愛德華王子劇院上演,其中的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成為了當時最熱門單曲。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Andrew Lloyd Webber
Julie Covington
00:00/05:25
後來,韋伯的作品逐漸在百老匯出現,內容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深刻。
《貓》
Memory
貓 音樂劇 [精編版]
Andrew Lloyd Webber
00:00/04:16
《歌劇魅影》
The Music of the Night
Music of the Night
Andrew Lloyd Webber
00:00/05:36
《搖滾校園》
Substitute
Live at Leeds
The Who
00:00/02:07
在音樂劇取得巨大成功後,1992年,他還為巴塞羅那奧運會寫下閉幕式主題曲《生命只友》(Amigos Para Siempre)。
在韋伯的世界裡,音樂是一個窗口,把人心最溫軟,最脆弱,最堅韌,最動情的一面,都戲劇性地放大,留給觀眾難以言喻的震撼。
Amigos Para Siempre (From "1992 Olympic Games")
Songs from the Stage
The Sign Posters
00:00/04:33
它誇張,卻又真實,因為只有音樂和愛才能直抵人心。
紐約時報稱他為「歷史上最成功的作曲家」,對音樂和音樂劇的真誠,讓他自己也成了觀眾心中不朽的經典。
如今韋伯70歲了,仍是大家心中最偉大的音樂劇之王。
向大師致敬!
搜尋世界音樂往期好文章
只要進入世界音樂入口頁面
點擊進入現場往期文章搜尋」
輸入關鍵字即可
趕快來尋寶
TAG:世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