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出動24萬精銳部隊拯救歐洲大陸,至今這片土地依然是生命禁區
這是一個令全人類心頭一緊的危機時刻,1986年4月26日,正在進行惰性試驗的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由於操作不當,造成核原料溫度突然從400攝氏度陡然升高到2000攝氏度,在現場人員來不及撤離的情況下,發生劇烈爆炸。
爆炸如此猛烈,以至於四號反應堆像受到了轟炸一樣。頂蓋被徹底炸飛,肉眼無法識別的核輻射從開口向外猛烈噴發。一名隨蘇軍直升機抵近觀察的記者拍下了四號機組爆炸後的慘狀,照片中布滿密密麻麻的噪點並不是膠片質量不好,而是核輻射轟擊底片所致,噪點越密集,說明核輻射越強烈。
在短暫的慌亂無措之後,蘇聯立刻開始全力救援。投入人數之多,反應之迅速值得稱讚!在不到24小時內,蘇軍基輔軍區近衛第17、51、97、15、40摩托化步兵師和第34、161摩托化步兵師等24萬人的精銳部隊都被緊急動員起來。先後投入了2500輛以上裝甲車、運輸車、推土機、油罐車、消防車和救護車,在事故核心區域有超過一萬多名蘇軍戰士奮不顧身的參與救災行動。
遺憾的是,人類此前尚無應對核事故的經驗和專業設備,絕大多數蘇軍士兵只佩戴一個簡單的防毒面具便開入核沾染區。在認識到核輻射的危害之後馬上調集更專業的防護設備,分發給在現場作業的工兵和防化兵。然而這些裝備也只是加強鉛皮內襯而已,對事故現場的高劑量核輻射來說,防護效果形同虛設。幾乎每一張現場照片都能看到膠片被射線轟擊形成的密布的噪點。
在核心區域工作的一萬多蘇軍士兵幾乎無一倖免,幾乎與一個齊裝滿員的近衛摩步師人數相當。這其中有237人是在一周內死亡,1500人受到嚴重輻射,在數月內相繼去世。在整個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救援的2年時間中,約60萬蘇聯人,包括警察,工人和技術人員參與到其中,規模不亞於蘇德戰爭中的一次大會戰,只不過,這次他們的敵人是無形卻致命的射線,他們挽救的是整個歐洲。
在行動中,蘇聯空軍出動大量直升機參與吊運物資,空投硼砂等任務。由於防護意識不到位,在毫無防護的情況下,六百多名直升機飛行員成百次的飛越四號機組上課,受到的輻射劑量一點都不比地面人員少。這600多飛行員也無一倖免,全部因輻射過量而在幾個月到幾年時間內相繼離世。
在最危險的清理核殘渣的過程中,蘇軍工兵身穿厚重的防護服也無法與猛烈的射線相抗衡,每個人只能上去工作半分鐘,就必須立刻回到安全區,已經等候的戰友立刻頂替上去繼續作業,如此周而復始不停的工作。總共清理了170多噸二氧化鈾以及核反應產生的核廢料。
據公開數據表示,人體受到連續一小時,6希伏特以上的輻射便會死亡。當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導致的熔融物,其輻射劑量依然高達9.6希伏特/小時,即便是32年後的今天,進入已成鬼城的切爾諾貝利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一名靠近當年事故現場的烏克蘭小夥伴隨身攜帶的蓋革計數器顯示,當前每秒輻射劑量為6.66毫希伏,若逗留達到一小時,則輻射劑量將超過23希伏特/小時,遠遠超出人體所能承受的最大劑量。由此不難想像,當年參與救援的蘇軍士兵和工人是冒著怎樣的生命危險,他們的壯舉足可載入史冊。
切爾諾貝利事故之後,蘇聯頒發了救援勳章和救援紀念章。筆者手中這枚便是莫斯科鑄幣廠在1990年鑄造的,全新未配發的切爾諾貝利救援紀念章。中心圓形區域是阿爾法,貝塔和伽馬射線穿透人體血液的圖案,象徵著救援者無私無畏的精神。背景是一個大紅十字,代表他們為拯救全人類做出的貢獻。整塊紀念章為純銅材質,拿在手裡沉甸甸的感覺,聯想到當年那些場景,不由得令人心生敬佩。如果不是數十萬蘇聯軍民英勇救援,現在的歐洲,起碼有一半將成為廢土。
※單價12萬測距10公里誤差小於0.1米,解放軍重金進口瑞士望遠鏡
TAG:大閱無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