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雙龍壽字型檔平重壹兩」銀幣全球公認8枚,您覺得有道理否?

「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雙龍壽字型檔平重壹兩」銀幣全球公認8枚,您覺得有道理否?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第七屆全國收藏盛會,結交收藏朋友

四位國家級老師同台鑒寶

免費官網發布交易信息(省級廳長、博物館館長、實力投資人士、投資公司均會參與本次活動)

免費評選「五佳珍寶」(六個老師簽名的證書),獲得前五名者免費參與線下電視節目

想讓你藏品被幾百萬上千萬的藏家關注嗎??

想讓您的藏品出手更容易嗎??

想讓你隨時打開手機,打開電腦都能看到您藏品的視頻嗎??

藏品需要包裝,出手需要人脈,還在等什麼???

報名熱線: 155 7485 7543

提前報名,報一件送一件,500一件,其他費用沒有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廣東「壽」字銀幣據傳說是為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而鑄,正面除滿漢文外,左右各鑄蝙蝠圖案,背面正中篆書「壽」字,四周是雙龍戲珠和祥雲紋。這種廣東「壽」字一兩銀幣曾先後鑄造兩次,流傳都很少,當今上海博物館藏有該銀元。

眾所周知,公元1894年,兩廣總督是李漢章(李鴻章的兄長),而廣東總督是康義。康義以其對外國人、外國實物的仇恨及支持義和團運動而聞名。華光普所編著《中國銀幣目錄》中提到清朝人士王伍生留下了一個寶貴的記錄,記錄寫到:康義總督下令為慈禧太后60大壽慶典製造錢幣三萬枚,預計將錢幣作為贈禮運送至北京,但結果並未運送,三萬枚錢幣幾乎全部被融化,僅留下少量十餘枚作為樣品封存。這是目前唯一文字記載有關廣東雙龍壽字一兩銀幣的線索和證據,並且這條信息與歷史記錄相符,因為中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慈禧的生日慶典被取消。雖然記錄中沒有記載三萬枚錢幣的品種及圖紋式樣參考,但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這正是目前錢界公認的頂級珍品廣東雙龍壽字一兩銀幣。

目前全世界公認開門有記載的廣東雙龍壽字一兩銀幣總共有8枚。

據有關錢幣文獻記載:

1.施嘉干先生收藏陽版一枚,著錄於《中國近代鑄幣匯考》,1998年由其夫人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圖1),並著錄於上海博物館出版的《施嘉干先生舊藏中外錢幣》。

2.李偉先先生收藏陰版一枚,《錢幣大師馬定祥》書中著錄的應該是此枚,亦於解放後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3.耿愛德收藏兩枚,一枚陽版被美籍人傑斯·彼得斯買走,至今流落在美國。另一枚陰版被美國人古德曼買走,古德曼的那一枚於1991年6月在美國加州華麗山莊世界錢幣拍賣會露面,被台灣大收藏家張秀清買走收藏於台灣鴻禧美術館,並著錄於《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

張秀清臨終前將這枚錢幣轉賣給當年自己的買家陳吉茂先生,之後陳吉茂又將該幣以8位數的天價,轉賣給中國錢幣界大收藏家周大為先生。這在當時,已成為轟動錢幣界的一件盛事。

4.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枚,見李曉萍《中國近代金銀幣圖典》一書中有著錄。

5.馬定祥先生藏有鉛質陽版一枚,原為耿愛德所藏,馬定祥先生與耿愛德交換藏品時獲此孤品。

6.據傳德國羅斯才爾德家族收藏了2枚(目前未見任何圖錄刊載,所以這兩枚可以忽略不計了)。

廣東雙龍壽字一兩銀幣是罕見的銀幣珍品,收藏價值極大,2012年專家估價在400萬元人民幣左右。在民間的仿製品、偽造品多如牛毛,更有顛覆傳統和歷史的「庫平七錢二」(圖2)、「半兩」(圖3)等制式的臆造品出現,而當年根本就沒有鑄造過這兩種重量。

特別是近十幾年來,在古玩市場上還出現了用「庫平七錢二分」作為底部的廣東雙龍壽字對碟,一些商販竟吹噓其是光緒時期在皇宮中盛糕點使用的銀碟(圖4)。

這種忽悠人的故事可以說是視人而編應有盡有,我曾經辦過3起這種所謂皇室用具的銀盤鑒定,其中有兩例精彩的故事很有趣,一例持有者說其老嬸是慈禧太后的嬤嬤,這對碟子是從皇宮中拿出來的。另一例持有者說得更離譜,自訴10年前去日本探親,是親戚的爺爺隨軍侵略中國時,從某一家古董店搶回國後傳世留下來的。其實這樣的錢幣對碟,根本不是銀質而是白銅的,其製造地點在河南安陽等地,是2000年以後創作的工藝品,與錢幣門類收藏不沾邊,凡是對錢幣有點基本常識的人都不會上當。

當今很多後入門的錢幣收藏愛好者,都是因這枚仿製的廣東雙龍壽字一兩而迷上銀幣,繼而步入到了解或研究錢幣。當然,也正因為該銀幣從清末、民國到現代,在社會上享有一定的名氣和珍稀程度,某些無良商販肆意兜售仿品,致市面上泛濫成災。在市場上最早出現此類仿品是1980年左右,當年各大中城市均有以郵票為主體的古舊物地攤市場,一些不識貨或喜歡貪便宜的老頭、老太對銀元情有獨鍾,像廣東雙龍壽字一兩銀幣由於仿製較好,都會情不自禁地買些準備傳世,而售假者正是瞄準這些缺乏文化和收藏知識的老人大肆行騙。

近年來也有很多年輕人得到了爺爺奶奶或父母祖傳的「寶貝」,由於飽含親情成分,收到寶貝的年輕人都深信不疑,通過電腦去查詢它現在的市場價值。殊不知當今的網路上,也有一些所謂的中介或拍賣公司,把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臆造銀幣或普通銀幣掛在網頁上,將其吹噓為幾百萬至千萬元的價值,以此誘惑有此種銀幣的人與他們聯繫,通過忽悠和誇大其詞,導致持幣者損失了不菲的前期鑒定、手續、保管、圖錄等費用,最終結果是按雙方簽訂的協議物歸原主。

上面這對夫婦算是最為理智的,丈夫上網查了一下,1枚就價值800萬元,打電話詢問後又發圖片去求證,對方回復的口氣非常硬,說這種價值高的珍品銀元,客戶和錢都不是問題,他們公司的客戶中擁有幾十億元的老闆有的是,缺少的就是很難遇到有這種銀元來送拍賣的人,並信口雌黃說只要是圖片中的這一種,不管有多少我們都會幫你找到買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對玉無感?那是因為你沒見過「痕玉」
書畫市場貓膩多,藝術品收藏的必知定律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