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跑馬拉松?因為跑步比做人簡單
近幾年,馬拉松賽事舉辦的如火如荼,跑馬拉松的人越來越多了,2017年僅在中國就有600場馬拉松賽事,總參賽人數突破500萬……在大多數人看來,馬拉松是這樣一種運動,它要求人在固定的時間段內奔跑42.195公里,它從頭到尾就是一項只有付出沒有回報的運動:充滿了勞累、疲乏、抽筋、口渴、呼吸困難、疼痛、絕望、淚水、汗水……
那麼累,為什麼要跑馬拉松?
為了嘗鮮?為了挑戰自我?為了跑完金標賽事、國內大滿貫、國際大滿貫,讓自己的人生有可以吹牛、裝B的資本?
1. 馬拉松的特殊魅力,只有跑過的人才知道!
參加馬拉松,小編一般的狀態是這樣的:
賽前,懷著無比激動而又期待加緊張的心情備戰,等待比賽的到來:我會不會PB?我會不會跑崩?跑完又有美照可以發朋友圈了!跑步中出現意外咋整?跑完又會被晒黑了,面膜有白貼了……
比賽中,一路奔跑時,一張五官扭曲的臉、疲憊的身體、急促的呼吸,感覺要死了,心裡暗暗發誓,我再也不跑馬拉松啦!心想跑道上留的淚與汗,都是當初報名腦子裡進的水!
比賽完,等疲憊沒了,疼痛消了,人又活過來了,上次的痛苦經歷也沒有讓我長記性,看見有合適的比賽,又屁顛屁顛的報名了。好了傷疤忘了疼,沒錯,說的就是我!稍微正常一點怎麼會像我呢?!
跟小編一樣不太正常的估計大有人在吧!
為什麼要跑馬拉松?不斷地問別人,為什麼不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到底想在跑步的路上你獲得了什麼?這些問題只有自己最清楚,別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足以作為自己的嚮導,而且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相同,甚至有可能相反。只有自己親身體驗才能真切的感覺出真諦。馬拉松的特殊魅力,恐怕只有真正跑過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
2. 吃苦精神
2015年,潘石屹跑完紐約馬拉松,在微博中寫到:
跑完紐約馬拉松回來後不少朋友問為什麼要跑馬拉松?
我:我從小身弱多病,上學時體育好幾次不及格,要補考。五十歲後,我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常常坐在舒適的沙發上,工作上也沒有什麼太操心的事,一切都得到的太容易。人的狀態是一個平庸的五十多歲的中國商人。我相信村上老人常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得到太容易就會不珍惜,最後必然失去。少年時吃苦的歲月常常成為我美好回憶,五十歲後我決定行動起來,鼓勵我跑馬拉松的是吃苦精神。這次馬拉松比上次快了46分鐘,當我的名字因跑馬拉松出現在《紐約時報》上時,我很高興很踏實。儘管字小得幾乎看不見,除了我無人注意。
我現在的生活過得挺好呀,我為什麼還要跑馬自討苦吃?因為跑馬拉松是一種信仰!一場馬拉松能給你,絕不僅僅是個獎牌。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心肺忍耐極限,手臂酸痛,腿部機械運動,每一個身體部位的疼痛,都是對自己意志力的考驗。「一日跑馬,終生跑馬」是他們心中神聖而純潔的精神信仰。每一個跑步的清晨,傍晚,都是對生命的熱愛與不辜負。有了信仰,就會不畏困難、堅持向前,量的積累才會引起質的飛躍。
當你認識到生活中的好多事情,比堅持跑步更要艱難的時候,每一次的奔跑反而變成生活中的一顆糖,在所有如意不如意的時候越跑越甜,跑步和你就融為了一體,你會感受到如果兩天不跑步就會難受,生活不吃點苦頭,就沒有的甜頭,你喜歡跑步大汗淋漓之後帶來的暢快感,喜歡征服每一個5公里、十公里、半馬、全馬、超級馬的成就感。跑馬備戰的人,把每一次參加馬拉松當作一次成果的驗收,平時的量變,在比賽中引起質變,辛苦的付出變為收貨的甘甜。
痛並快樂著,不跑步的人無法理解那種心情!
3. 跑過之後,才會感受到什麼叫做涅槃重生!
小編曾看過一位跑友的賽後分享的心得體會說:
「首馬,看到終點拱門的那一刻我差點哭出來,可能是因為看到了希望,終於看到終點的曙光;可能因為勇氣,沒想到自己居然可以這麼堅持,堅持最終有了結果,覺得自己變強大了,能面對更大困難了。」
很多跑馬的任由這樣的體會:「跑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要掛了,到了終點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跑完了。」真正跑完比賽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很難用語言形容出來的。其實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經歷痛苦忍耐之後收穫的成功才是最甜美的。
優異成績的背後反映了自己的訓練質量和艱苦歷程,就像游泳冠軍傅園慧說的:「鬼才知道我過去三個月經歷了什麼,有時候真的以為自己要死了。那種感覺,生不如死。」
跑步的時候,我站在珠峰之顛,跑過終點後我依然活著。馬拉松讓人感受到什麼叫酣暢淋漓;讓人經歷生無可戀,同時懷疑人生之後,涅槃重生。跑步能堅持下來,也是因為跑出了樂趣跑出了癮!體驗不一樣的樂趣和勝利喜悅!
跑馬拉松很痛,但那種痛苦是天堂!
跑完我會在大庭廣眾之下淚奔,你問我為什麼眼睛裡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馬拉松愛的深沉。
4. 擺脫那個不想要的自己,為了更好的自己!
剛開始跑步,你的主要目的可能是:為了減肥、為了讓身體有健康的狀態,為了瘦,為了穿上那件心儀已久的裙子!而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編有個朋友,因為失戀一度很傷心,經常到附近的公園散心,在公園裡她看到很多跑步的人,一圈又一圈跑得樂此不疲。後來,她覺得一直走,有點乏味,就慢慢跑了起來,從3公里,5公里到10公里,在公園裡跑步還認識到很多小夥伴,不愛說活的她,話也多了。一個月後,見她,狀態大不一樣。她說:「跑的時候流的汗水多了,那麼淚水就會少了,身體跑累了,就會減少內心煩惱的思緒,回家後,洗漱完倒頭就會睡,不會一個人待在屋子裡無謂的難過,發獃到失眠。跑步讓我過上了有目標驅動的生活。」現在的她,已經跑了數場半馬,去年也跑完了自己的首個全馬,喜歡上跑步之後的她,變得更有活力,更美了!
萬科老總毛大慶,2013年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症,當時醫生開了6種葯,但是每一種的副作用都非常大,他擔心恐怕從43歲起就要與藥物為伴了。恰逢當時公司開始推廣全民體育運動,開始跑步,於是他「被迫」走上跑道,周末時候就有教練「架著」出門跑步,在一個多月以後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五公里。
「對於我來說感覺就像是過年一樣。那天晚上的我沒有吃藥,睡得還特別香甜,感覺人生進入了一個新的狀態和新的境界。」就這樣,從一公里開始、到五公里、十公里、直至第一個半程馬拉松。「從此,便走上了與長跑難捨難分的道路。」「在那種寂靜的寒冬里,與跑友擦肩而過,開始享受著自己的心跳,第一次感覺到:自律,會給人帶來那麼美妙的感受。」
48歲的他已經完成第70個馬,從抗拒到享受,跑步改變了他的生活。他說「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一旦出發,必須到達。」
跑馬拉松某種意義上就是訓練出一個更加厲害的自己。因為馬拉松需要相當的紀律,實踐,勤奮和決心才能完成在長跑中所感受到的精神和身體的喜悅,也是來自於一種對於現實壓力的解脫。跑步讓更多的人,成功的擺脫了過去的自己,喜歡上跑步、跑馬拉的自己!
5. 因為跑步比做人簡單!
你嘗嘗感嘆這個社會,好多人不守規矩、不講原則、投機取巧。人生很複雜,跑步很簡單。
跑步過程中,你無需帶著面具,只有你和自己內心在對話。只有在跑的過程中,你才能安靜地傾聽你呼吸的起伏、血液的轟鳴,與你的內心對話,和你的身體對抗。在馬拉松賽場上大家都平等的,只有水平高低,速度的快慢,42.195km的距離需要需要每一個人一步步跑完。
跑步是我自己跟自己相處的方式。馬拉松是一個很長時間的相處,會讓你發現各自各樣的自己,拼搏的、堅持的、輕鬆的、絕望的、自信的、忐忑的、踏實的、虛榮的、堅忍的、煩躁的……42.195公里的距離,讓你體驗個透徹,然後衝過終點的那一瞬間,你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是你的,你可以擁抱你愛的人,你可以大聲吶喊釋放憋屈在心裡的忍耐。只要你開始去做,只要你堅持去做。
在跑的過程中,你的目標很明確:開心快樂、健康向上、無傷、完賽、PB。你可以扔開一切一切煩人的、糟心的、讓人悲傷的、讓人抑鬱的、讓人憤怒的事情,去奔跑,去享受,去紀念那些熱血沸騰、熱淚盈眶、為了目標努力認真拼搏的日子!
6. 不經過,怎能看見風景。
很多跑者,喜歡到全國各地、世界各地去跑馬,遇見不一樣的人、領略不一樣的風景、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還有等你用腳步征服的遠方。只要在路上,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有人說,每一個跑步的人都是「孤獨患者」。而他們不懂,跑者跑過的風景是宅在家裡的人永遠感受不到的。他們雙腳交替前行,跑過熙攘的人群、喧囂的鬧市,跑過街邊的花園、人頭攢動的馬拉松,他們見識過春的繁花似錦、夏的熱情奔放,秋的清爽宜人、冬天的寒風揚雪。
日常跑完的每一個清晨、夜晚,他們會格外珍愛生活,突然發現自己住了這麼久的城市在太陽升起之前,在喧囂落下、華燈升起的時候居然可以這麼美。同時又格外釋然,一切終將逝去。身體雖然有些疲憊,可跑者的內心卻已經充滿了能量,來迎接元氣滿滿新的一天。
「為什麼要去登珠穆朗瑪?」面對這個問題,英國著名登山家喬治·馬洛里回答,「Because it is there」——因為山在那裡!
「為什麼要跑馬拉松?」「因為馬拉松在那裡!」
馬拉松除了紀念以外本身並沒什麼意義,只有你的堅持,賦予了它不一樣的意義。
然而,當繁華落幕,每個人終究會跑向同一條——心路。
那麼,
你為什麼要跑馬拉松?
TAG:42195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