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噴噴的臨武豬油炒菜你想念不

香噴噴的臨武豬油炒菜你想念不

在臨武

為什麼以前吃飯那麼香?

如今的家常菜視乎總少了點什麼味道?

沒錯

就是它

日常生活中,誰都離不開食用油,一日三餐都要吃到它。沒有食用油,就無法激發出香料和食材的香味,菜肴也變得色澤暗淡,入口乾澀, 讓人難以下咽。可以說,食用油就是廚房裡的魔術師,食物的催化劑,神奇的溶和了各類香料和食材的味道,給人們帶來了有滋有味的生活。

它有著比水更高的沸點,能迅速讓食物熟透,節省燃料,同時經過油炸的食物有了獨特的焦香脆爽的口感,在中式烹飪里,油是鍋具和食物之間的媒介,中國的廚師使用油來烹制食物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我的家鄉在湘南農村,千百年來,鄉親們都是食用豬油。

豬油,它潔白細膩,滑若凝脂,性溫無毒,有補虛潤燥的功效,液態時油呈半透明黃色,一般室溫下會凝結成白色固體。鄉親們喜歡吃豬油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僅因為它原料容易獲得,價格也相對低廉,一般人都能吃得起,更由於豬油擁有動物性油脂特有的味道,富含各種飽和不飽和脂肪酸,用它煮出的菜異常香,能增進人們的食慾,很多一輩子吃習慣了豬油的人,一聞到菜籽油就不舒服,都說菜籽油有股難聞的腥氣。

湘南農村歷來都有養豬的傳統,豬是農家的寶貝,它性溫順,體肥滿,適應性強,生長快,吃的是紅薯藤,菜葉子,米糠,剩飯泔水這些最低賤的下腳料,給人們奉獻出的卻是寶貴的動物性蛋白和脂肪。它的肉、血可食, 糞可肥田,毛可以做刷子,皮能做高檔皮鞋,小腸可以做香腸的腸衣和琴弦,可謂全身是寶。

每年到了冬天過年宰殺年豬的時候,鄉親們將豬開膛破肚,清理內臟,那些半肥半瘦的豬肉切割好,下鍋煮熟,塗上甜酒入油鍋炸制,做成紅通通的走油肉後,抹上鹽放入土壇儲藏,或者加入白酒香料鹽腌制風乾幾天,瀝出多餘水分,再掛上柴火灶旁熏制。

豬身上那些肥膘肉和板油不適合加工就切成二指寬的小片,將大鐵鍋放在灶台上,鍋下的炭火燃燒旺盛,通紅的火苗吐得老長,鐵鍋被燒得灸熱無比,這時就可以把切好的肥肉,板油全部倒入鐵鍋煉製,馬上鍋里冒起一陣青煙,在底層的肥肉板油因為高溫,內部的油脂被逼出來,不時發出噼叭的爆炸聲,過了半小時左右鍋里就出現半鍋豬油,吐著白泡,原本白色的肥肉板油變成通體金黃,冒著熱氣,在油鍋里翻滾,體型也縮小到只有先前的三分之一那麼大,等到油熬得差不多時,用鐵爪蘺撈出煉乾的肥肉板油,撒入一把花椒或三奈八角進去,讓油鍋沸騰一會,燒乾水分,這樣可以防止油變哈喇味。

煉豬油其實也是技術活,火候很重要,火太大肥肉會燒焦變黑,油會有糊味,火太小豬油又出不來。

用濕帕包好將鐵鍋端下,放在無人處晾涼,待油溫降到七八十度倒入土陶製成的油罐中,蓋好密封,小心儲藏,以作備用。

煉油剩下的油渣,我們當地土話稱作膏渣,可別小看它,它是濃縮的精華,冷卻後它嚼起來嘎崩嘎脆,焦香四溢,特別適合孩子當零食吃,小時候我們將油渣當做餅乾,嘴饞了就抓上一把,也顧不得手上沾滿了豬油,邊走邊嚼,遇上自己的夥伴就順手給他兩塊,小小的豬油渣給農村孩子的童年帶來了多少歡樂。

或者將它入鍋燜制加入豆鼓辣椒,配上蒜苗,又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下飯菜。中國人懂得物盡其用的道理,不浪費上天恩賜的一絲一縷。

過去生活水平不高,收入有限,平常的農村人家一個月也難得吃上肉,家裡來了客人沒有葷菜招待,只能煮麵來應付。這時豬油就派上了大用場。面煮好後,碗里放上鹽、味精、醬油、蔥花,再加上一塊豬油,沒有高湯就澆入滾開水代替,放入麵條,一碗簡單的豬油拌面就做好了,開水的熱力融化了豬油,晶瑩圓潤的油花星星點點,大大小小,漂浮在湯的表面,同時蔥花的香味充分釋放,鹽味鮮味恰到好處,這碗簡單的面吃起來味道卻不簡單,依然回味無窮,雖然沒有星級酒店裡的那般奢華,也沒有專業大廚的手段高明,吃的就是它的原味,吃得滿頭大汗,吃得酣暢淋漓。

在湘南遊子的鄉愁記憶里總有一縷淡淡的豬油香,揮之不去。

喜歡本文章,您點一個鼓勵!

幸福之家就用帝倫特防盜門,德國工藝,匠心獨具,防撞防撬,12道鎖,固若金湯,現在優惠大酬賓, 突破價格底線,歡迎臨武鄉親來店裡親自選購。地址:官山路武裝部八一建材館 聯繫人:羅經理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臨武 的精彩文章:

TAG:愛臨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