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震:不要侵吞實體經濟血液的金融

黃震:不要侵吞實體經濟血液的金融

6月29日,由《華夏時報》與洞見傳媒聯合舉辦的「新金融新趨勢暨2018年金融科技峰會」在京召開。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指出,新金融究竟根本使命是什麼?如果只是換一種工具來做金融?那麼我們這種金融依然是侵吞實體經濟血液、殺雞取卵,那麼我們還需要嗎?如果我們用技術加速這種抽貸、抽血的方法那這種金融可以不要。必須用全新金融理念來引入技術才有意義。

黃震介紹說,現在金融已經獨立於實體經濟膨脹發展,變成了一種自我複製、自我膨脹、自我異化,全球金融都已經異化,變成了資金通脹,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空轉,不能流向實體經濟,所以金融科技要重構金融,讓金融回歸它的本質。最重要的是要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打通金融與實體經濟連接與賦能渠道。

這時候金融監管也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金融過去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有哪類經營就有哪類監管機構,民間金融過去是沒有人管的野孩子,現在我們國家逐漸發展地方金融,將創新力量納入監管視野、納入監管過程。

所以科技革命,不是簡單的任何一個科技公司都可以做金融。我拜訪微軟、谷歌時,他們說這個有嚴格邊界,「我們頂多提供一些技術服務、數據服務,我們自己不能做金融」,這是2013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蓬勃興起美國不溫不火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持牌經營是金融作為特許經營的要求。中國過去五年大家試錯得出結論,金融還是要嚴格監管,民間金融、類金融發展沒有牌照、沒有監管導致更多騙子介入導致魚龍混雜,今天要通過風險整治來打掃戰場,付出了巨大代價。

黃震強調,希望區塊鏈領域不要再重演這個一哄而起又一鬨而散。金融科技給現代科技的賦能意味著金融生態重構,各種技術可以看到技術、市場和監管越來越一體化,而真正造成割裂是人為割裂,每個人認知能力有限,會劃分這個領域是民間金融、那個領域是准金融、那個領域是正規金融,其實這些金融內在流動的都是資金和數據,他們應該相互聯通相互流轉。所以在科技、金融、產業當中應該讓賦能面延展。像資金在所有產業領域中應該是融通的。但是現代金融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發生一場金融危機,所以為了截斷危機、隔斷危機採取了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隔離了風險也導致了資金不能流通。

黃振說:「我們今天賦能的是希望資金融通,與之相伴數據也是融通的,我通過賦能,從金融到產業沒有打通,我們還是打通了科技到金融這個環節,下一步要幫助實現的是金融到產業的這些渠道進一步打通,幸好我們的科技本來就沒有邊界,就沒有隔離、封閉,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科技相互聯通在一起,所以借著已經聯通在一起的技術基礎設施,就有望把這些數據在裡面進行流動,打通,進而在此基礎上推動持牌金融機構介入,讓資金在各個部門打通,實現金融賦能產業。」

有四個要點,第一個已經形成、連在一起的社會經濟和基礎設施、應該開放合作,現在各個部門都以自己擁有一定數據、形成數據孤島,進行隔離,可能因為技術能力和安全需要,未來我們應該以更高的安全係數推動各個部門、各個生態節點都能夠開放合作。

第二相互賦能,過去我們傳統領域講賦能指人的能力提升,現代科技讓每個人能力都在提升,科技讓我們能夠開汽車、拍照片、能夠用電腦等等,那麼也讓我們金融機構、實體產業提高數據、能源使用效率和水平,賦能既是對個人也是對機構,也是一種傳導。

第三各個部門要形成高效綠色協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的發展觀,綠色發展、協同發展。最後實現價值分享,不能像過去一樣與鄰為惡,殺雞取卵,剝奪客戶自己壯大起來,這種做法是現代經濟不允許的,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讓實體經濟做大你從中分享其中價值才是合理的。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時報 的精彩文章:

央媽釋放7000億資金後「降准+加息」或成政策選項
知識付費為何再度受到資本追捧?

TAG:華夏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