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儲朝暉:職業規劃,從娃娃抓起

儲朝暉:職業規劃,從娃娃抓起

隨著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使得輿論對2018年大學生就業情況格外關注。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超過2017年的795萬,高校畢業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然而,較長時間以來,很多人總是習慣將畢業生就業難歸咎為企業招聘人數少、大學生眼高手低等,或者認為在即將畢業之際對大學生開展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培訓就能解決問題。其實,更深層次問題在於大學畢業生意識和能力與就業崗位的需求不匹配,而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又在於自幼兒園到大學經歷的不當教育管理與評價。

從小學入學到大學畢業,中國的教育管理取向是將學校與社會分開,學生進了學校就缺少與自然和社會接觸的機會,就很難了解社會的需求,沒有社會活動的體驗,缺少對職業的了解,沒有發展其職業活動的能力,缺乏從事某一職業與就業的慾望。

同樣,在十多年的教育過程中評價標準始終側重於要求學生拿高分,而忽視了學生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這就造成了大多數學生在臨近畢業的時候仍然沒有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也正是由於中國教育評價標準側重於拿高分,限制了許多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與現實社會的接觸,生成不了與自己相適合的職業願景。

與之相比,世界多數國家在教育過程中都安排了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空間和自主性參與社會活動。比如美國的中小學校有志願者活動、日本的高中大學允許學生去校外打工等。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隨時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並且在評價上要求有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情況以及效果的內容。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形成有機統一,學生在上學期間通過接觸社會,能夠形成明確的職業規劃,或者說知道自己今後想要做什麼。

中國現在的教育體制並沒有與社會充分統一協調起來,這就導致許多大學生臨近畢業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雖然一些大學開始在學生畢業前夕提供職業規劃輔導,但在大學生畢業前夕的幾次職業規劃輔導效果是非常有限的,難以從深層次解決就業的職業興趣、取向、能力等問題,也不足以幫助學生明確今後的擇業方向。因此,應該從幼兒園、小學就開始為學生提供職業體驗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了解職業的機會,豐富學生們的生活,讓不同學生在各自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優勢潛能和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兩者間建立對應聯繫,進而自主建立清晰的職業規劃意識。

最後,大學不應與社會脫節,大學應服務於社會。長久以來,人們都習慣以科研和教學能力來評價一所大學的好壞,而忽視了大學需要培養能夠服務社會的人,明確這個目標並落實到整體教學、管理、評價之中,而不是在學生臨畢業時才去抱佛腳,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也會更徹底一些。(作者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哈哈哈,這些圖承包了一天的笑點
社評:蔡英文發狂言難掩台灣當局的慌亂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