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果——吳鳳柿、赤鐵果、奇果等
人心果(Manilkarazapota),山欖科熱帶水果,為常綠喬木,墨西哥南部至中美洲、西印度群島一帶,因人心果外形長得像人的心臟,故因而得名。也有人以台語稱為「查某籽仔」。主要分布在台灣、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省份,在台灣人心果也被稱為「吳鳳柿」。人心果多栽培於熱帶國家,果實縱剖面似人心。於民國九年,由爪哇引進,種於嘉義。現於嘉義、台南、雲林等地均有栽培。
形態特徵人心果為熱帶常綠喬木,高8~15米或更高,無性繁殖植株則較矮小,莖幹和枝條灰褐色,具有明顯葉痕,全株具白色乳汁。葉互生,密集於枝頂,革質,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濃綠色,有光澤,長6~15厘米,寬2.5~7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葉背突起。全緣或稀微波狀,兩面無毛,具光澤;葉柄長1.5-3厘米。人心果的果皮呈淺咖啡色,表皮粗糙,從外表看長得極似帶黑的馬鈴薯。
人心果之所以清洗起來比較困難,主要是因為其外表粗糙,而且皮很薄,一洗就破。因此,很多人為了圖省事,簡單地用水沖沖就吃。其實,人心果屬於植物,植株比較低矮,果實細嫩多汁,這些都導致它容易受病蟲害和微生物的侵襲。因此,種植人心果的過程中,要經常使用農藥。這些農藥、肥料以及病菌等,很容易附著在人心果粗糙的表面上,如果清洗不幹凈,很可能引發腹瀉,甚至農藥中毒。
果為漿果,形狀因品種而異,有心臟形、橢圓形、圓形、卵形等。長3~8厘米,直徑3~7厘米,單果重40~170克,果皮薄,灰色或銹褐色,果肉黃褐色,柔軟,糖分超過18度,有石細胞,可食率88%~90%,可溶性固形物19.8%~24.3%。從著果到成熟期9~10個月。味甜。種子扁圓形,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澤,每果有種子1~9粒,通常3~6粒,在果肉中呈輪輻狀排列,易與果肉分離。染色體數為2n=26。
地理分布
人心果原產墨西哥猶卡坦州和中美洲地區,美洲熱帶地區、東南亞各國和印度等作商業性栽培。後陸續被引種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加勒比海地區及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中國所栽培的人心果是20世紀初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引入,主要分布於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等省(區)的南部和中部。生長習性
喜高溫和肥沃的砂質壤土,適應性較強,大樹在-2~-3℃仍能安全過冬,在肥力較低的粘質土壤也能正常生長發育。人心果在11~31℃都可正常開花結果,幼果在–1℃受凍害,大樹在–4.5℃易受凍害,–2.2℃受寒害,如作經濟栽培,應在氣溫較高的地區發展。人心果要求水分充足,年降雨量在1300mm以上,生長較好,根系深,很耐旱,較耐貧瘠和鹽分,樹高,葉片較大,枝條脆,易折。
人心果果實芳香爽口、口感綿密、齒後留香、營養豐富。除鮮食外還可加工製作果醬、果汁及果珍等,具有清心潤肺的功效。人心果樹富含膠狀乳液,稱為「奇可膠」,是製造口香糖的高檔環保膠基。人心果樹四季常綠,樹形優美,常用作行道樹和綠化、觀賞樹種。人心果當水果生吃,味極鮮美,還可製成果醬、果乾、果酒等。人心果樹樹榦中有白色樹膠,是製造口香糖的上等原料。一般採收後放置5至7天再吃,滋味最佳。
人心果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對心臟病、肺病和血管硬化有輔助療效,是海南島著名水果。葯部分以果實,樹皮入葯。中藥名:人心果。性味功能甘,淡。清熱解毒。主治用法胃脘痛,急性腸胃炎,扁桃體炎。內服:煎湯,5-10克。營養人心果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分以及對人體生長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和氨基酸。它裡面含有的硒、鈣量更是高居水果、蔬菜之首。
1、馬尼拉果實長圓形,縱徑7.6厘米,橫徑5.8厘米,單果重150克,可食部分佔64%,果肉淡黃褐色,含可溶性固形物23.0%,每100克果肉含果汁重70克(67毫克),味較甜,每果種子2粒,粒重1.6克。
1、橢圓形類果實橢圓形或卵圓形,縱徑5~7厘米,橫徑4~6厘米,單果重50~100克。按其枝梢狀態又分為硬枝型及軟枝型,前者枝條較粗硬,樹體較高大直立,結果較少。廣東栽培多屬此類,尤以軟枝型受生產者歡迎。2、圓形類圓形類在海南又稱巴子固。果實圓形,直徑5~6厘米,產量高。海南文昌、瓊海及廣東普寧有分布。3、扁形類扁形類在海南又稱糖子固,果實扁圓形,果較少,四季開花,植後較早結果。
TAG:秋柳美食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