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阿掖山 漫話老爺頂
阿掖山,是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的一座名山,位於區政府駐地安東衛的東側,主峰海拔高度314米,山上風光秀麗,人文薈萃。阿掖山之於嵐山,猶如嶗山之於青島、千佛山之於濟南,她是嵐山城市的一張靚麗名片。
奇怪的是,早前阿掖山這個名字少有人叫,民間一直將此山喊作「老爺頂」, 另外,安東衛人還習慣稱它為「東山」,東部山下居民則常稱其「丫口山」,解放後因山頂上建設安裝了軍用雷達,此山又被廣泛稱為「雷達山」。
阿掖山名稱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編寫的《安東衛志》(安東衛,明代抗倭海防重衛,現為嵐山區政府駐地),以及康熙年間編寫的《日照縣誌》。且看《安東衛志》的記載:「阿掖山:在城東四里,形勢端重,冠於群山,誠一方之巨鎮也。」「阿掖」二字組合非常奇特,其意思如何?至今尚無令人信服的解釋,有待探考。近些年來,因為嵐山城市和港口發展迅速,地方宣傳資料都將此山統一稱作「阿掖山」,阿掖山名字方才叫響開來。
「老爺頂」在嵐山地方不知叫了多少年了,現今不少中老年人仍習慣如此稱呼。老百姓口中的「老爺頂」,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專指阿掖山峰巔,廣義則代指整座山。
阿掖山極頂為什麼被稱為「老爺頂」?現今絕大多數山民可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前些年嵐山區有學者還曾撰文考析過老爺頂名稱來由,文中稱老爺頂之「老爺」或為「琅琊」轉音(山東省東南部古屬琅琊郡),「老爺頂」即是「琅琊頂」。對此觀點,筆者不敢苟同。
圖註:秦朝統一全國後,地方實行郡縣制,全國分為三十六郡。琅琊郡為三十六郡之一。
深入阿掖山周圍山莊採風,個別有見識的老者會告訴你,因為舊時山頂上修建有老爺廟,所以就叫老爺頂。這樣回答對還是不對,回答者自己心中也沒底,只因祖輩相傳如此。若是再追問:山上哪座廟是老爺廟?廟裡的老爺又是誰?好像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
「老爺頂」源於「老爺廟」,依筆者看來,山民如此回答基本正確,只是不夠具體。阿掖山東北山麓,歷史上曾有一座卧佛寺,古謂卧佛院,當地人通常稱其為下寺(山頂還有一座上寺)。在古卧佛寺遺址處,現今仍存活著兩株歷經劫難的千年銀杏樹,挺拔直立,超然物外。近一二十年來,阿掖山佛事重歸興旺,在西側山腰復建了卧佛寺,如今這裡梵宇巍峨,香火鼎盛,好一派大乘氣象。可現代人有所不知,歷史上阿掖山道教風尚也極為顯著,甚或不亞於佛教,明清時期山上曾建有一些道教宮觀,只可惜後來毀壞殆盡。《安東衛志》記載的道觀如下:
「三元行宮在阿掖山頂,(明代安東衛)指揮王世祿、衛紳胡承烈建」
「上寺(註:上寺是俗稱,本名觀雲院)在阿掖山(主峰)之東,即衛景『山寺晨鐘』處也,創於至元年……有元人刻碑在。」
神州名山往往與道教、佛教都有關係,中國歷史上道佛並存,二者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融合。看來,阿掖山也不例外。
國學文化告訴我們,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影響深遠。道教認為高山之頂聳入雲端,與天庭最近,是天地交匯之處,神仙真人常在那裡出沒,因此,道士偏愛在山巔建立宮觀,營造如登仙境、朝天敬神的氣派。中國很多名山的峰巔,都存在歷史遺留下來的道教人文景觀,像這樣充滿道教氣息的山頂,不少地方都喜歡稱其「老爺頂」。如河南輝縣天界山老爺頂、河南郟縣蓮花山老爺頂、山西汾西姑射山老爺頂以及山西霍州霍山老爺頂……
國內老爺頂地名何其多也!要知道,這些地方舊時基本都是道教聖地。那麼,老爺頂「老爺」到底是誰呢?
熟悉道學的人應該都知道,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其信奉的神仙譜系極為繁雜,道教徒對神仙一律尊稱「祖師」。而在我國民俗中,各種宗教派別、學術流派以及行業的祖師,往往又被敬稱為「老爺」,譬如,大刀關公老爺,木匠魯班老爺,等等。再者,「老爺」也可以是指對神明的尊稱,如土地老爺、城隍老爺和閻王老爺等。概因於此,若是山頂供奉道教神仙,便會生成「老爺頂」地名。
道教神譜中,老子是最受崇拜的神靈,被尊為道教之祖,他由現實中的人逐漸被崇奉為神。那麼老爺頂之「老爺」,可以一言以蔽之,即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神明。
註:本文作者張所昆 ,乃道教文化愛好者。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