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讓你的孩子在困擾中無法自拔

別讓你的孩子在困擾中無法自拔

人生起跑線

教育心得 學習天地 考招信息

現在這個年代的學生相比以前那個年代似乎更顯浮躁,學生跳樓事件屢屢發生,也許是種對亡者同情的人性驅使,輿論往往將矛頭對準事發學生所在的學校、老師,然而卻鮮有對深層次原因的探究。學校為了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除了在安全措施上層層布控外,對那些不聽話的、吵事的、有暴力傾向的學生基本屬於放羊式對待,根本不敢對他們有任何的束縛教育,老師也失去了教育應有的嚴厲,師生之間儼然一片「和諧」,然而學生跳樓事件依然不絕於耳。

這些學生為何心靈如此脆弱呢?從多起中學生跳樓自殺事件來看,有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一時想不開的,有因為被收掉手機一時想不通的??不管什麼情形,我們往往習慣歸咎於這些引發事件,殊不知在漫漫人生長河中,類似這些挫折和懲罰,幾乎是司空見慣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去承受的問題。

我們應該看到這類事件背後的深層次問題。這些孩子們在遇到挫折或者懲罰時,他們沒有選擇與人溝通交流的方式去宣洩心中的鬱悶,往往自己獨自在自我極端的世界中無法自拔。造成這種思想的根源,要麼是平時家庭無原則放任寵愛,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可一世絕不允許受到絲毫侵犯;要麼是因為他們習慣了不受尊重,沒有人會理解體諒他們,碰到任何事情不去尋求他人的開導和幫助,一旦自己想不通,似乎就感覺被全世界拋棄,生無可戀。

在我們的教育中,應從這些根源性問題上著手,家庭學校綜合施策,才是減少學生諸如跳樓自殺等極端悲劇事件發生的根本辦法。

家庭教育,不能過度溺愛。現在家裡都是一個孩子,家長在物質上大量滿足孩子,以為孩子的所有需求都滿足了。家長沒有意識到,正是因為物質上的充分滿足,孩子最重要的一方面被剝奪了,就是通過做小事情得到一種成就感。家裡任何事情,都不用孩子做,孩子就沒有機會幫助別人,這是剝奪了孩子從小體驗成就感的機會。但是成就感的需求並不隨之消失,相對而言是在膨脹,過度的溺愛導致一點點成就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這樣,心理落差就會很大,落差大意味著挫折感的程度大,挫折感的頻率會增多。

家長不能總挑孩子毛病。中國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是採取鼓勵的方式,而是打壓,如果孩子有優點,家長一般看不到,即使知道孩子的優點,也不會表達,一般都會說「你看你的同學某某,多用功」,這就加重了孩子的自卑感。可自卑感表現出來就是自尊心特彆強,不能容忍別人說自己不好,承受打擊的能力相對而言就會比較差。調查中顯示:家庭中,如果父母理解孩子,平時,父母知道孩子去哪裡玩,孩子的朋友是哪些,孩子的自殺意念及計劃就會較低。因為,如果孩子能夠把這些告訴給父母,說明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比較好的。而如果家長總是拒絕或是否定孩子,總覺得孩子不好,總給他挑毛病,孩子的自殺意念、自殺計劃的發生率也會比較高。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當學習天才。父母的對孩子學習上不切實際的不理性高要求,加之孩子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恐懼,足以讓孩子的心理壓力無限增大。多起學生自殺事件並不是發生在成績不好的學生身上,而是成績不錯的學生。文中最先提到的那個截圖事例,就是因為生物單元測試成績不理想而跳樓自殺。另據報道,昆明市福海中學初中二年級的學生莫某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心理負擔過重而服毒自殺。據了解,莫某平時十分聽話,是家裡和學校公認的好孩子,連續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她的父母對這個女兒的期望值很高,平時很少讓她做家務,對她提出的要求也基本上百依百順,但是對女兒的學習成績則要求每次考試都必須在班裡排前3名。經過努力,莫某每次都滿足了父母的期望。但是上學期期末考試她成績不夠理想,沒有進入前3名。因為考試成績不夠理想,父母曾責備過她,此後,莫某情緒低落、沉默寡言,還有過跳樓輕生的念頭,但並未引起父母的重視。之後,終有一天,莫某因為在這種困擾中無法自拔,選擇了服毒自殺。

家長要幫助孩子共同解決問題。在孩子碰到挫折與困難時,不能一味的去找客觀原因,責罰了之,更要去找找自身的主觀原因,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分析失敗的原由,共同尋找解決的辦法。如此,在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才敢於向家長傾訴,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會真正幫助自己,如此才不至於在獨自困擾中無法自拔。

家庭和學校要給孩子一定娛樂空間。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值,學校對孩子的嚴加管理,使得孩子把大量的時間,甚至是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無形中就縮小了孩子的活動範圍,使得孩子無暇去進行其他的娛樂活動。孩子沒有娛樂空間,就少了很多快樂,就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

學校要配備專門師資力量關注和疏導學生情緒。學生的學習主要時間都在學校,老師每天接觸他們,最能第一時間發現掌握學生表露出來的不良情緒,但是一個班往往幾十人,僅靠班主任老師,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人人俱到,因此在這方面,學校要加強心理疏導師資力量的投入,最好配備專門的心理老師,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心理狀況,針對性開展心理疏導,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生起跑線 的精彩文章:

TAG:人生起跑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