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故宮乾隆花園的修復者,也是奧運獎牌成型者,潛心30年如今作品價值千萬

他是故宮乾隆花園的修復者,也是奧運獎牌成型者,潛心30年如今作品價值千萬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北京玉雕

由光明網、咪咕文化聯合主辦的「致?非遺 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動,帶你領略北京玉雕的魅力。

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

12000年前,

遼寧鞍山一個小孤山

出土了三件玉質砍斫器。

證明中國的玉文化已有上萬年曆史。

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

玉雕的品種主要有人物、器具、

鳥獸、花卉等大件作品,

也有別針、戒指、印章、飾物等小件作品。

2008年玉雕入選第二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傳統玉作有「南玉」和「北玉」之分,

以北京為中心的「北玉」,

是一種以雄渾莊嚴的氣韻

與俏色巧雕的設計所聞名的特種工藝。

北京玉雕技藝源遠流長、深厚精湛,

在製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藝,

遮瑕為瑜成為琢玉的重要法則。

匠人利用玉石的天然造型、

色澤、質地、紋理和透明度,

創作出許多巧奪天工、妙趣天成的珍品。

體現出京城特有的皇家風範和文化氣息,

是原宮廷玉雕工藝的繼承和發揚。

提到北京玉雕,就不得不提到丘處機。

很多人知道丘處機都是通過金庸的武俠小說,

在《射鵰》或《神鵰》中,

全真道士丘處機被描述為一位

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

然而歷史上的丘處機其人卻很少有人了解。

歷史上的丘處機不僅是

道教全真道掌教、全真道"七真"之一,

還被稱為北京玉雕的始祖。

據說他小時家貧,當了道士後到處雲遊,

見多識廣,學到了琢玉技藝。

他曾遠到新疆和闐采玉,

有傳說他用小毛驢運白玉回北京。

也有傳聞說他曾救過一批玉雕匠人,

所以琢玉的人稱他為"邱祖" 。

丘處機死後被葬在北京白雲觀。

因他對玉器行有貢獻,

每逢正月十五邱祖生日這一天,

北京玉雕藝人們要到白雲觀去祭拜這位祖師爺。

說起北京玉雕,

最有名的要數08年北京奧運

所用的「金鑲玉」獎牌。

2008年奧運會,

當捷克女子射擊選手

卡埃蒙斯摘得北京奧運首金。

國際奧委會羅格先生為她佩戴上

首枚「金鑲玉」獎牌。

世人都為中國奧運獎牌的設計所驚嘆。

而這小小獎牌也包含了無數匠人的心血。

這其中,也包括張鐵成。

張鐵成,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雕藝術大師。

北京玉雕技藝傳承人,印璽製作技藝傳承人。

現任北京玉尊源玉雕藝術有限公司總工藝師。

08年奧運獎牌最終的成型者便是他。

當時奧運金鑲玉獎牌

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團隊設計,

其中,張鐵成提交的獎牌玉石搭配方案:

金牌選用白玉,

銀牌選用青白玉,

銅牌選用青玉,

最終獲得奧組委批准。

GIF

當初,為了讓獎牌中的玉環

能夠完美與獎牌結合,並保證耐摔性,

張鐵成和他的團隊沒少花功夫。

在製作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就是獎牌的抗摔問題。

他反覆試驗摔打,

讓獎牌從高處落下時不會摔壞,

並最終從高壓鍋圈中找到了靈感。

GIF

張鐵成想到在獎牌金屬內壁

和玉環外緣的凹槽增加密封圈,

起到緩衝振動波的作用。

經過無數次抗摔實驗,

終於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題。

這次的獎牌製作,

把中國傳統的玉文化傳遞給國際,

不僅僅是奧運會的一大特色,

同時也是中國玉文化對外傳播的一次重要機遇。

2016年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火了,

同時也捧紅了一群修文物的匠人。

而那時,張鐵成已在故宮修了6年文物。

2010年,張鐵成參與到故宮博物院

「乾隆花園」內部裝飾陳設玉器的修復工作。

「乾隆花園」又稱寧壽宮花園,

是乾隆皇帝為自己打造退休後頤養天年的居所,

位於故宮東北部,

是太上皇宮寧壽宮的一部分。

乾隆皇帝在六十歲大壽慶典後下旨脩建,

並親自指揮參與了宮殿和花園的營造,

使用了當時最上等的材料和最出色的工匠藝人,

其內部豪華建築里保存下的裝飾和裝潢,

是公認中國清代宮廷歷史上最出色的室內設計。

也是故宮內現存唯一室內

未受到人為干預的宮廷原狀遺存。

「乾隆花園」各建築中

裝飾和裝潢中是工藝種類最多,難度最大的。

集中反映了木彫、玉雕鑲嵌、竹絲鑲嵌、

彫漆鑲嵌、琺瑯鑲嵌、鑾銅鑲嵌、

螺鈿鑲嵌、織綉鑲嵌、書畫鑲嵌貼裱等

乾隆時期裝飾工藝的最高水平。

用於鑲嵌的材料奢華至極,

螺鈿、玉石、瑪瑙、玳瑁、孔雀石、

青金石、珊瑚、象牙等 應有盡有。

其中僅窗上就鑲嵌著數千片和田玉,

不過由於花園從未對外開放,

所以外界知之甚少。

這次修文物的經歷,

讓張鐵成對玉雕工藝

又有了更高的體悟和進益。

吊鏈花籃(翡翠)

在玉器雕琢方面,

張鐵成可以算得上是「玉痴」,

專撿別人不敢碰的「硬骨頭」。

一般玉雕師們不敢輕易觸碰的「鏈子活」

卻是張鐵成的拿手絕活。

他設計製作的翡翠吊鏈花籃,

用的是一台3000元的打磨機器,

然而卻創造出價值超過千萬的作品。

牡丹團扇(翡翠)

中國玉雕藝術的八千年的傳承,

來自於每一代匠人的創新發展,

張鐵成製作的翡翠《牡丹團扇》

就是一件製作風險不小的創新作品。

作品選用冰種翡翠雕制而成。

扇面以浮雕手法表現一株迎風擺動的牡丹花,

扇面地子以透空花手法

表現出輕薄通透的紗質效果,

在不到一毫米厚的材料上,

用鏤空的手法透了1573個大小一致的眼。

如果製作時一不小心,

透壞一個眼作品就前功盡棄了。

九龍浴佛(珊瑚、白玉、碧玉作品)

每一件玉雕作品背後,

不知耗去琢玉工匠多少心力。

它承載著匠人的辛勤汗水,

傳遞著歷史的文化情懷,

如同一位溫謙的君子,

平靜地向觀賞的後人講述著前世今生。

秋喜圖(瑪瑙)

李宗盛的《致匠心》中有一句話:

手藝人往往意味著:固執,緩慢,少量,勞作。

但是這些背後所隱含的是:

專註,技藝,對完美地追求。

這也是張鐵成這30餘年玉雕生涯的註腳:

專註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

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

文章來源:光明網 作者:庄寄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江蘇紅通人員王頎投案 涉嫌職務侵占罪2013年外逃
加入足球隊 愛上世界盃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