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的圍城:帶孩子回中國讀書

教育的圍城:帶孩子回中國讀書

「就像一座圍城」

近日帶孩子回中國探親的張女士因所見所聞,正在困惑和苦惱一件事情:是否該帶孩子回中國讀書呢?就像一座圍城,國內的家長想送孩子出國留學,而國外的家長正想著送孩子回國讀書……

5歲的孩子已識近千字

張女士的侄子和她的女兒同歲,今年都在上幼兒園。然而,侄子的識字量把張女士嚇到了:「當時帶兩個孩子去一家新開張的超市,外面有一些廣告,大概是新店開張特惠,滿多少元送什麼東西之類,5歲的侄子竟將廣告完整流利地讀了下來,而平常明明有教中文的女兒卻一字不識。」

隨後,張女士進一步發現:侄子還能看懂她在微信里和別人發的對話內容。她有意識地拿本兒童故事書「考」了一下侄子,發現他已經可以自己閱讀文字了。

張女士又了解到:侄子所在的幼兒園,每天從早上8點入園,到下午5點放學,一天的安排包括晨練、做手工、唱英語歌謠、趣味數學、背誦三字經、論語、唐詩、跳舞等,還有一些特別的課後藝術培訓課程,滿滿當當的安排。而且侄子十分喜歡待在幼兒園,有時候放了學甚至都不想回家,覺得幼兒園更好玩。

這不禁讓張女士反思:女兒同為5歲,在大溫上preschool,至今別說漢字,就連英語單詞量也非常有限。

「待在加拿大的時候沒覺得什麼,因為大家都這樣。但是和國內一比較,就有點孩子被耽誤了的感覺,基礎不牢,越往後學習只會越吃力。」

和張女士有同感的海外華人家長並不少。據加西周末記者了解,近年來出現了「教育反流」現象,許多家長特地將孩子送回中國接受基礎教育,待小學畢業再帶回來,希望孩子能在中國打下紮實的基礎。

有曾這麼做的家長就表示,孩子在中國讀完小學回到國外後,學習很好,尤其是數學已經相當於的中學水平。關鍵是中文進步特別大。英文一開始雖有差距但在半年內就追回來了,成績在班上拔尖,教室牆上掛了她很多得獎證書,人變得很自信。

送孩子回國讀書

澳洲媽媽後悔不已

然而,送孩子回國讀小學也存在一些問題。5月,澳洲一位華人媽媽就分享了一件令她後悔至今的事:為了讓孩子有堅實的知識體系,該媽媽將年僅7歲的孩子送回上海一寄宿小學就讀二年級。然而,孩子回去才兩個月,竟患上了精神疾病。

原來,孩子回中國後學習根本跟不上,老師經常在課堂上公開指他「拖了全班後腿」、同學也欺負「後進生」,原本簡單快樂的孩子,經醫生診斷,患上兒童抽動症,與之前判若兩人。

還有一位到中國上學的加拿大華裔孩子Edmond也經過了很長的適應期:他完全聽不懂老師說的內容,哭個不停,老師說:「你怎麼哭啊,你是男子漢!」,可是,Edmond連「男子漢」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一開始,Edmond的父母還比較滿意國內老師對孩子的負責以及對孩子的高要求。然而,隨著年級的增長,他們對於中國的「應試」教育也有了看法:才三年級,作業就需要每晚寫到10點、11點才能完成,包括大量需要重複抄寫的東西以及題山題海。Edmond因此沒有時間去發展其他課外興趣愛好。

對於讓孩子回國讀書,張女士其實也有對應試教育的顧慮。除了上幼兒園的侄子,張女士還有一個讀小學五年級、面臨「小升初」的侄女。孩子成績很好,考試都是全班數一數二,各方面能力很強,但是「她整個人都崩得很緊,叫她吃晚飯,居然說沒有時間,因為還有多少頁試卷要做。好不容易三請四請把她叫到飯桌,也完全無法放鬆,匆匆扒了兩口就回書房了。她媽媽很著急,但也沒有辦法,孩子生怕自己沒保住第一。」

張女士還說,其實小侄女以前有很多興趣愛好,「她作文很厲害,喜歡讀各種小說,鋼琴彈得不錯,但是這些基本都讓步給作業了。這才小升初就這麼緊張,接下來中學6年只怕更辛苦。」

中式還是西式?

沒有絕對答案

移民的孩子送回中國讀小學是否更好,其實這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把孩子送回中國讀小學的家長也留意到,國外的教育方法中很注重孩子的調查研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學習的興趣;國外成長的孩子更善於表達……

越來越多的海歸家長意識到,沒有一種模式是絕對的好或壞,最適合孩子的選擇就是正確的。

還有教育專家特別提醒:孩子最好在父母身邊成長,送回中國讀寄宿小學,意味著年幼的他或她需要獨自面對巨大的壓力、挑戰和生活的孤獨,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拿大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加拿大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