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攝生消息論》譯註

《攝生消息論》譯註

《攝生消息論》元·邱處機

春季攝生消息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肝木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春陽初升,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氣所攻,則精神昏倦,宿病發動。又兼去冬以來,擁爐熏衣,啖炙炊成積至春,因而發泄,致體熱頭昏,壅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皆冬所蓄之疾,常當體候。若稍覺發動,不可便行疏利之葯,恐傷臟腑,別生余疾。惟用消風和氣、涼膈化疾之劑,或選食治方中,性稍涼,利飲食,調停以治,自然通暢。若無疾狀,不可吃藥。春日融和,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用攄滯懷,以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他郁。飲酒不可過多。人家自造米麵糰餅,多傷脾胃,最難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飢腹多食,以快一時之口,致生不測。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劉處士云:「春來之病,多自冬至後,夜半一陽生,陽無吐,陰無納,心膈宿熱與陽氣相衝,兩虎相逢,狹道必斗矣。」至於春夏之交,遂使傷寒虛熱時行之患,良由冬月焙火食炙,心膈宿痰,流入四肢之故也。當服祛痰之葯以導之,使不為疾。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令鼻塞咳嗽。身覺熱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強忍,即便加服。肺俞五臟之表,胃俞經絡之長,二處不可失寒熱之節。諺云:「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難。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後飯。」是也。

肝臟春旺

肝屬木,為青帝,卦屬震。神形青龍,象如懸匏。肝者干也。狀如枝幹,居在下,少近心,左三葉,右四葉,色如縞映紺。肝為心母,為腎子。肝中有三神,名曰爽靈、胎光、幽精也。夜卧及平旦,叩齒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清氣爽。目為之宮,左目為甲,右目為乙。男子至六十,肝氣衰,肝葉薄,膽漸減,目即昏昏然。在形為筋,肝脈合於木,魂之藏也。於液為淚,腎邪入肝,故多淚。六腑,膽為肝之腑,膽與肝合也。故肝氣通,則分五色。肝實,則目黃赤。肝合於脈,其榮爪也,肝之合也。筋緩弱,脈不自持者,肝先死也。目為甲乙,辰為寅卯。音屬角,味酸,其臭臊膻,心邪入肝,則惡膻。肝之外應東嶽,上通歲星之精。春三月,常存歲星青氣入於肝。故肝虛者,筋急也。皮枯者,肝熱也。肌肉斑點者,肝風也。人之色青者,肝傷也。人之手足多汗者,肝方無病。肺邪入肝,則多哭。治肝病,當用噓為瀉,吸為補。其氣仁,好為仁惠傷憫之情,故聞悲則淚出也。故春三月水旺,天地氣生。欲安其神者,當澤及群芻,恩沾庶類。無竭川澤,毋漉陂塘,毋傷萌芽,好生勿殺,以合太清,以合天地生育之氣。夜卧早起,以合於道。若逆之,則毛骨不榮,金木相剋,而諸病生矣。

相肝臟病法

肝熱者,左頰赤。肝病者,目奪而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喜怒。肝虛則恐如人將捕之。實則怒,虛則寒。寒則陰氣壯,夢見山林。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腫。肝病欲散,急食辛以散,用酸以補之。當避風,肝惡風也。肝病,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支滿淋溲,大小便難,好轉筋。肝有病,則昏昏好睡,眼生膜,視物不明,飛蠅上下,努肉攀睛,或生暈映冷淚,兩角赤癢,當服升麻疏散之劑。

夏季攝生消息

夏三月,屬火,主於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心氣當呵以疏之,噓以順之。三伏內腹中常冷,時忌下利,恐泄陰氣,故不宜針炙,惟宜發汗。夏至後,夜半一陽生,宜服熱物,兼服補腎湯藥。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受陰氣,食此凝滯之物,多為症塊。若患冷氣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尤當慎護。平居檐下、過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等所在雖涼,賊風中人最暴;惟宜虛堂、凈室、水亭、木陰、潔凈空敞之處,自然清涼。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每日宜進溫補平順丸散。飲食溫暖,不令大飽,常常進之,宜桂湯、豆蔻、熟水,其於肥膩當戒。不得於星月下露卧,兼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一時雖快,風入腠里,其患最深。貪涼兼汗身當風而卧,多風痹,手足不仁,語言蹇澀,四肢癱瘓。雖不人人如此,亦有當時中者,亦有不便中者,其說何也?逢年歲方壯,遇月之滿,得時之和,即幸而免,至後還發;若或年力衰邁,值月之空,失時之和,無不中者。頭為諸陽之總,尤不可風,卧處宜密防小隙微孔,以傷其腦戶。夏三月,每日梳頭一、二百下,不得梳著頭皮,常在無風處梳之,自然去風明目矣。《養生論》曰:夏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饜於日,使志無怒,使華成實,使氣得泄。此夏氣之應,長養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髮痎瘧,奉收者少,冬至病重。又曰: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於熱也。禁飲食湯,禁食過飽,禁濕地卧並穿濕衣。

心臟夏旺

心屬南方火,為赤帝,神形如朱雀,象如倒懸蓮蕊。心者,纖也。所納纖微,無不貫注,變水為血也。重十二兩,居肺下肝上,對尾鳩下一寸。注曰:胞中心口,掩下尾鳩也。色如縞映絳,中有七孔三毛。上智之人,心孔通明;中智之人,五孔,心穴通氣;下智無孔,氣明不通,無智狡詐。心為肝子,為脾母。舌為之宮闕。竅通耳,左耳為丙,右耳為丁。液為汗,腎邪入心則汗溢,其味苦。小腸為心之腑,與心合。《黃庭經》曰:「心部之宅蓮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適寒熱榮衛和,丹錦緋囊披玉羅。」其聲徵,其嗅焦。故人有不暢事,心即焦燥。心氣通,則知五味。心病,則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也。其性禮,其情樂。人年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心脈出於中沖,生之本,神之處也,主明運用。心合於脈,其色榮也。血脈虛少,不能榮臟腑者,心先死也。心合辰之巳午,外應南嶽,上通熒惑之精。故心風者,舌縮不能言也。血壅者,心驚也。舌無味者,心虛也。善忘者,心神離也。重語者,心亂也。多悲者,心傷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面青黑者,心氣冷也。容色鮮好,紅活有光,心無病也。肺邪入心,則多言。心通微,心有疾,當用呵。呵者,出心之邪氣也。故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則含忠履孝,輔義安仁,安息火熾,澄和心神。外絕聲色,內薄滋味,可以居高朗,遠眺望,早卧早起,無厭於日。順於正陽,以消暑氣。逆之則腎心相爭,水火相剋,火病由此而作矣。

相心臟病法

心熱者,色赤而脈溢,口中生瘡,腐爛作臭,胸膈肩背,兩脅兩臂皆痛。心虛,則心腹相引而痛,或夢刀杖火焰,赤衣紅色之物,爐冶之事,以恍怖人。心病欲濡,急食咸以濡之,用苦以補之,甘以瀉之,禁濕衣熱食。心惡熱及水。心病:當臍上有動脈,按之牢,若痛;更苦煩煎;手足心熱;口乾舌強;咽喉痛,咽不下;忘前失後。

秋季攝生消息

秋三月,主肅殺,肺氣旺,味屬辛。金能克木,木屬肝,肝主酸。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肺盛則用咽以泄之。立秋以後,稍宜和平將攝。但凡春秋之際,故疾發動之時,切須安養,量其自性將養。秋間不宜吐並發汗,令人消爍,以致臟腑不安。惟宜針炙。下痢,進湯散以助陽氣。又若患積勞、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乾飯、炙煿,並自死牛肉,生膾雞豬,濁酒陳臭,咸醋粘滑,難消之物,及生菜、瓜果、鮓醬之類。若風氣、冷病、痃癖之人,亦不宜食。若夏月好吃冷物過多,至秋患赤白痢疾,兼瘧疾者,宜以童子小便二升,並大腹檳榔五個,細銼,同便煎,取八合,下生薑汁一合,和收起臘雪水一鍾,早朝空心,分為二服,瀉出三兩行夏月所食冷物。或胸脘有宿水冷膿,悉為此葯祛逐,不能為患。此湯名「承氣」,雖老人亦可服之,不損元氣,況秋痢又當其時。此葯又理腳氣,悉可取效。丈夫瀉後兩三日,以薤白煮粥,加羊腎同煮,空心服之,殊勝補藥。又當清晨睡覺,閉目叩齒二十一下,咽津,以兩手搓熱熨眼數次。多於秋三月行此,極能明目。又曰:季秋謂之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形。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滲泄,奉藏者少,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並穿寒濕內衣。《千金方》曰:三秋服黃芪等丸一二劑,則百病不生。

肺腑秋旺

肺屬西方金,為白帝,神形如白虎,象如懸磬,色如縞映紅。居臟之上,對胸,若覆蓋然,故為華蓋。肺者勃也,言其氣勃鬱也。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總計八葉。肺為脾子,為腎母。下有七魄,如嬰兒,名屍狗、伏屍、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辟臭,乃七名也。夜卧及平旦時,叩齒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臟。鼻為之宮,左為庚,右為辛。在氣為咳,在液為涕,在形為皮毛也。上通氣至腦戶,下通氣至脾中,是以諸氣屬肺,故肺為呼吸之根源。為傳送之宮殿也。肺之脈出於少商,又為魄門。久卧傷氣,腎邪入肺,則多涕。肺生於右,為喘咳。大腸為肺之府,大腸與肺合,為傳泄行導之府。鼻為肺之宮,肺氣通則鼻知香臭。肺合於皮,其榮毛也。皮枯而毛落者,肺先死也。肺納金,金受氣於寅,生於巳,旺於酉,命於亥,死於午,墓於醜。為秋日,為庚辛,為申酉,其聲商,其色白,其味辛,其臭腥。心邪入肺,則惡腥也。其性義,其情怒。肺之外應西嶽,上通太白之精。於秋之王日,存太白之氣入於肺以助肺神。肺風者,鼻即塞也。容色枯者,肺干也。鼻癢者,肺有蟲也。多恐懼者,魄離於肺也。身體黧黑者,肺氣微也。多怒氣者,肺盛也。不耐寒者,肺勞也,肺勞則多睡。好食辛辣者,肺不足也。腸鳴者,肺氣壅也。肺邪自入者則好哭,故人之顏色瑩白者,則肺無病也。肺有疾,用呬以抽之,無故而呬,不祥也。秋三月,金旺主殺,萬物枯損,欲安其魄而存其神者,當含仁育物,施惠斂容,藏陽分形。萬物收殺,雀卧雞起,斬伐草木,以順秋氣,長肺之剛,則邪氣不侵。逆之則五臟乖而諸病作矣。

相肺臟病法

肺病熱,右頰赤。肺病,色白而毛槁,喘咳氣逆,胸背四肢煩痛。或夢美人交合;或見花幡衣甲,日月雲鶴,貴人相臨。肺虛,則氣短不能調息。肺燥,則喉干。肺風,則多汗畏風,咳如氣喘,旦善暮甚。氣病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曰,宜酸以收之,用辛以補之,苦以泄之。禁食寒食肺惡寒也惡肺有病病不聞香臭臭鼻生息肉息或生瘡疥,皮膚燥癢,氣盛咳逆,唾吐膿血,宜服排風散。

冬季攝生消息

冬三月,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溫,勿泄皮膚。逆之腎傷,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斯時伏陽在內,有疾宜吐,心膈多熱,所忌發汗,恐泄陽氣故也。宜服酒浸補藥,或山藥酒一二杯,以迎陽氣。寢卧之時,稍宜虛歇。宜寒極方加棉衣,以漸加厚,不得一頓便多,惟無汗即巳。不得頻用大火烘炙,尤甚損人;手足應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煩燥;不可就火烘食物。冷葯不治熱極,熱葯不治冷極,水就濕,火就燥耳。飲食之味,宜減酸增苦,以養心氣。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養心。宜居處密室,溫暖衣衾,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不可冒觸寒風,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為嗽逆、麻痹、昏眩等症。冬月陽氣在內,陰氣在外,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陽氣內蘊之時,若加湯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於感動,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禦寒;晚服消痰涼膈之葯,以平和心氣,不令熱氣上涌,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煿、肉面、餛飩之類。

腎臟冬旺

《內景經》曰:腎屬北方水,為黑帝。生對臍,附腰脊。重一斤一兩,色如縞映紫。主分水氣,灌注一身,如樹有根。左曰腎,右曰命門。生氣之府,死氣之廬。守之則存,用之則竭。為肝母,為肺子。耳為之官。天之生我,流氣而變謂之精。精氣往來為之神。神者腎藏。其情智,左屬壬,右屬癸。在形為骨。久立傷骨,為損腎也。應在齒,齒痛者,腎傷也。經於上焦,榮於下焦,衛於下焦。腎邪自入,則多唾。膀胱為津液之府,榮其發也。《黃庭經》曰:腎部之宮玄闕圓,中有童子名上玄。主諸臟腑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其聲羽,其味咸,其臭腐。心邪入腎,則惡腐。凡丈夫六十,腎氣衰,發變齒動。七十形體皆困。九十腎氣焦枯,骨痿而不能起床者,腎先死也。腎病則耳聾骨痿。腎合於骨,其榮在髭。腎之外應北嶽,上通辰星之精。冬三月,存辰星之黑氣,入腎中存之。人之骨疼者,腎虛也。人之齒多齟者,腎衰也。人之齒墮者,腎風也。人之耳痛者,腎氣壅也。人之多欠者,腎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腎乏也。人之色黑者,腎衰也。人之容色紫而有光者,腎無病也。人之骨節鳴者,腎羸也。肺邪入腎則多呻。腎有疾,當吹以瀉之,吸以補之。其氣智。腎氣沉滯,宜重吹則漸通也。腎虛則夢入暗處,見婦人僧尼,龜鱉駝馬旗槍,自身衣甲,或山行,或溪舟。故冬三月,乾坤氣閉,萬物伏藏,君子戒謹,節嗜欲,正聲色,以待陰陽之定,無競陰陽以全其生,合乎太清。

相腎臟病法

腎熱者,頤赤。腎有病,色黑而齒槁,腹大體重,喘咳汗出,惡風。腎虛則腰中痛。腎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慾下,膈塞不通,腹滿脹,食寒則泄。在形黑瘦。腎燥,急食辛以潤之。腎病堅,急食咸以補之,用苦以泄之。無犯熱食,無著暖衣。腎病: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若食不消化,體重骨疼,腰胯膀胱冷痛,腳痛或痹,小便餘瀝,疝瘕所纏,宜服腎氣丸。

右四時調攝養生治病大旨,盡乎此矣。他如《靈》、《素》諸篇,皆緒論耳。屠本畯識。

攝生消息論終

《攝生消息論》譯註

一、題解

《攝生消息論》原文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氣功養生叢書,並用齊魯書社2005年出版的《邱處機集》中所載《攝生消息論》校對一過。

《南華真經》說「養形足以存生」。長春真人的《攝生消息論》正是本著這個觀念,教人根據陰陽五行的道理,在一年四季中採用不同的方法,保精受氣,養護生命。

長春真人曾向元太祖進言,敬天愛民,勿嗜殺戮,拯救在兵燹中的生命。而本文則進一步體現了丘祖對普通人的深切關懷,使人體會到真正的人間宗教的大仁大德。人們常說「神仙也是人做的」,沒有神仙是不愛惜下民的,所以關注人間的神仙尤其值得人們景仰膜拜。

二、注釋

1攝生:養生,養護身心。消息,消減與增長互為更替。攝生消息論:論生命盛衰的養護。

2發陳:發,生長,發生;陳,列,敷陳。《黃帝內經·素問·注》:「春陽上升,氣潛發,生育庶物,陳其姿容,故曰發陳也。」「春三月------逆之則傷肝。」:見《素問·四季調神論》。意思是,天地之間一年四季都充盈著氣。春天之氣溫暖和煦,屬陽,陽氣散發,萬物感受生機,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氣:中國傳統文化中,認為天地相連的狀態叫混沌。《白虎通》:「混沌相連。」混沌呈氣態,這個氣古人叫元氣,也稱為「太一」、「太極」。而且認為氣是構成萬物的本源,張載《正蒙·太和》:「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這就是太一生兩儀,兩儀生陰陽的理論。兩儀指天地。道教發揮《老子》、《莊子》的觀點,認為「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認為「大道無形無名」,「先天地而生」,道即氣,而且一氣化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天地判分後,神仙游於天闕,凡人生活在地上。至於祖國傳統醫學則認為大自然充盈著氣,「天有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一年四季中也有春氣、夏氣、秋氣、冬氣。還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的物質,《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醫門法律》說:「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氣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重要的物質,《素問·六節藏象論》:「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生,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傳統醫學還認為人體之氣是由叫做水谷之氣的水谷精華、叫做呼吸之氣的天之六氣和存在於腎中的精氣所組成。由於人體的氣必須在腎、脾、胃、肺等臟腑的共同作用下生成,於是把臟腑的功能活動也叫做氣,即本文中常常提到的心氣、肺氣、脾氣、肝氣、腎氣、胃氣等。

肝木味酸,木能勝土:五臟中的肝,五味中的酸在五行中都屬木,木能克土。五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木、火、土、金、水等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變化叫五行。《尚書·洪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古人認為水具有寒涼、滋潤和向下的特性,火具有溫熱、升騰的特性,木具有生長、生髮、條達、舒暢的特性,金具有變革、清潔、肅降、收斂的特性,土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的特性。古人把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乃至於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病理現象,予以廣泛的聯繫,按照它們的不同的形態、性質和作用,分別歸屬於五行之中。如,歸屬於木的有:四時的春、天乾的甲乙、地支的寅卯、五嶽的泰山、五方中的東、五性中的仁、五星中的歲星、五音中的角、五味中的酸、五臟中的肝、五官中的目等等。歸屬於火的有:夏、丙丁、巳午、衡山、火星、南、禮、徵、苦、心、舌等等。歸屬於土的有:長夏、戊己、未申、泰山、土星、中、信、宮、甘、脾、口等等。歸屬於金的有:秋、庚辛、申酉、華山、金星、西、義、商、辛辣、肺、鼻等等。歸屬於水的有:冬、壬癸、子丑、恆山、水星、北、智、羽、咸、腎、耳等等。五行的生克:生即相生,五行之間有資生、助長、促進的性質。其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難經》把它比喻為母子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如肝臟是心臟之母。克即相剋,五行之間有制約、抑制的關係。其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春陽初升,萬物發萌:春天陽氣初升,萬物都生長發育。陽氣:《素問·四時調神大論》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意思是春夏陽氣盛,人身的陽氣也一樣旺盛,所以要注意保養陽氣。陰陽:《類經·陰陽類》:「道者,陰陽之理也,陰陽者,一分為二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故陰陽為天地之道。」《素問·生氣通天論》:「生之之本,本於陰陽。」傳統文化還認為,凡是活動的,外在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的範圍,而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陽的範圍。傳統醫學認為人體的營養物質,如精、血、津液屬陰,而營養物質的生理功能,機能活動為陽。

5啖炙炊煿:炙,燒烤,煿,同爆,油炸。吃燒烤油炸的食物。

6疏利之葯:疏散解熱,泄火利氣的藥物。

7食治方:用食物來治療疾病的單方。

8用攄滯懷:用來抒發凝滯鬱悶的情懷。

9腠里:同腠理,人體肌膚之間的空隙紋理叫腠理。是氣血津液流通灌注之處,腠理外連皮膚是衛氣散布和汗液等滲泄的通路。

10劉處士:處士,隱居不仕的才德之士叫處士。

11一陽生:冬至日陽氣初動,名叫一陽生。夏至日陰氣初動,名叫一陰生。

12與陽無相衝:無,原本為繁體「無」字,當為「炁」之誤,陽無即陽氣。

13肺俞:穴位名。

14神形青龍:神指肝神。與「形」相對的「神」是指不可見不可聞的精神意識,而「形」則指可感知的物質肉體。《靈樞·天年》:「血氣巳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道教則認為,神不僅是精神意識,還靈性地駐居在人體的臟腑器官裡面主宰著它的生命狀態。神形青龍,是說肝神形象像青龍。

15肝者,干也,狀如枝幹:肝的主要功能為疏泄和藏血,猶如樹的主幹,貯存和疏通營養。

16平旦:清晨。

17目為之宮:肝的生理功能與目、筋、爪有聯繫。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肝開竅於目,主筋,其華在爪。

18膽為肝之府:肝與膽互為表裡,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相互絡屬。

19治肝病當用噓為泄:「噓」是道教行氣術中「吐納六字氣法」中的一種。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中有詳細解說。

20其氣仁:肝氣與相應。

21太清:即天,上天。上天有好生之德,培育萬物。

22肝熱者:熱,謂熱症。肝感受熱邪,或陰虛陽盛所生的疾病。

23目奪:眼睛的功能消退。

24肝虛:肝的正氣虛弱不足。

25支滿淋溲:排尿困難,澀痛滴瀝。

26呵、噓:均為行氣術中的方法。

27恐泄陰氣:人體內的陰陽二氣,常處於相互制約、相互爭持中的動態平衡。《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陽之中,一方失調,就會生病。

28症塊:原作塊。硬塊。

29遇月之滿,得時之和:比喻青壯年的身體處於最硬朗的時期,而且身體和環境也和諧。

30安息火熾,澄和心神:有兩解,1,心氣濕熱是由於外感火熱之邪;寒濕鬱積而化熱;七情鬱積,五志化火;過食辛燥,積蓄為熱等四種原因造成;心氣虛熱則是因為房室勞損,劫奪陰精,致使陰虛陽亢而表現為熱症。所以要使心境平定,使熾熱的心火安靜下來。2,因為心臟主神志,所以要遵行忠孝仁義,使燥動的熱衷名利的心緒安定平和,人體才不致患病。

31秋間不宜吐並發汗:吐,催吐,嘔吐。

32胸脘:脘,胃腔。

33華蓋:傘形遮蔽物。

34在形為皮毛:皮毛,包括皮膚、汗腺、毫毛。肺主氣,肺氣宣發,使衛氣和氣血津液輸布到全身,以溫養皮毛。

35氣逆:指臟腑氣機上逆,表現為痰多、嗆、咳、胸悶、噯氣、呃逆等癥狀。

36坼:裂開。

37奉生者少:奉,給予。奉生,給予生存。

38寢卧之時,稍宜虛歇:一人安睡。

39膈:胸腔和腹腔之間的肌膜。

40命門:《難經》指右腎,認為是「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

41生氣之府,死氣之廬:腎是維繫生死的重要器官。

42膀胱為津液之府:古人認為津液藏於膀胱。

43困:疲憊。

44壅:阻滯不流暢。

45兢:應為「競」。

46屠本畯:待考,疑為長春真人弟子。齊魯書社2005年6月1版《邱處機集》所載《攝生消息論》無屠本畯跋語,亦無文末「攝生消息論終」字樣。

三、譯文

春季生命盛衰的養護

春季三個月中,天地間萬事萬物感受到生機,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們應該早睡早起,起床後,披散頭髮,到庭院里緩緩散步,用來煥發情志。人們從天地間稟受到的生氣,不要糟踏了,對身體的養護要一刻不停,養護身體得到的補益,不要隨意消耗掉。這是對春氣的順應,也是春季的養生之道。違背了它就會傷害肝氣。五臟中的肝、五味中的酸在五行中都屬木,木能克土,脾屬土,甘亦屬土。所以在整個春季宜於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甜食物,用來補益脾氣。春天陽氣初升,萬物萌發。正月、二月間,氣候忽冷忽熱,老人大多都有一些舊病,在春日陽氣催發下,感到神情疲倦,容易舊病複發。加以去年冬天以來,圍著爐子烤火熏衣,吃一些燒烤煎炸的食物,致使陽氣積存在體內,春氣一激,於是就發泄出來,使得身體發熱頭髮昏,咳嗽流涎,吞咽食物困難,四肢倦怠,腰腳無力。這些都是冬天積留下來的病症,常常由人體癥狀上表現出來。假若覺得舊病只是剛剛發作,不能立刻就去服用疏散解熱、泄火利氣的藥物,以免損傷臟腑,滋生別的疾病。只宜於用一些消風和氣、涼膈化疾的藥物,化解癥狀。或者從食治方中選用性稍涼、便於消化的食物,食用調養,使氣血通暢,如果沒有癥狀,不能隨便吃藥。春天陽光和煦溫暖,應該到園林亭閣空曠開闊的地方眺望遊覽,用以抒發凝滯鬱悶的情懷,使精神舒暢,不要獨自端坐,而又滋生抑鬱的心情。人們自己做的米麵餅子,難以消化,容易傷害脾胃,老人切不能在腹中飢餓時過於多吃,雖然得到暫時的滿足,卻可能生病。天氣冷熱無常,不要一下子脫掉棉衣。老人體氣衰弱骨質松疏,身子虛,冷風吹來,很容易侵入肌膚,導致頭痛惡風等癥狀。春天要隨時準備好夾衣,一暖和就換,應該一件一件地減,不能一下子就脫去幾件。

劉處士說:冬至後陽氣初動,半夜時分,陽氣吐不出來,陰氣吸不進去,陰氣、陽氣難以達到平衡,春天以來積下的病,由於心膈積下的熱氣和陽氣相衝突,好似兩隻老虎狹路相逄,必然有一番爭鬥,於是就發作了。到了春末夏初,感冒風寒、虛熱等疾病會發生,也是因為人們圍爐烤火,吃一些煎炸燒烤的食物,致使心膈里積下的陳痰流入四肢所形成。發作之前,應該服用祛痰的藥物來疏導,以免形成疾患。不要讓背部受寒,寒涼會傷肺,致使鼻塞咳嗽。覺得熱的時候,稍微脫點上衣,有點涼的時候,不要勉強忍耐,快點加件衣裳。肺俞是五髒的外表,胃俞是經絡的起首,這兩個穴位處不能過冷過熱,失去平衡。諺語說:避免風邪猶如避箭,避免女色好似避免戰難;加減衣服要按照時令,晚餐最好要少吃一點點。都是很有道理的。

肝臟之氣春天旺盛

五行中,肝屬木,肝與同屬木的四時中的春、八卦中的震相應。肝神形象如青龍,而肝的形狀則象懸掛的葫蘆。肝就是干,如同樹木的主幹。肝在橫膈之下,距心臟較近。左邊為三葉,右邊為四葉,顏色像用白絲絹映襯出來的黑里透紅。肝是心臟之母,是腎臟之子。肝中有三位神,名叫爽靈、胎光、幽精。晚上睡覺和清晨起床時,上下牙齒叩擊三十六下,呼叫肝神的名字,能使神清氣爽。肝從眼睛開竅,天干中的甲乙屬木,左眼為甲,右眼為乙。男子到六十歲,肝氣衰弱,肝葉變薄,膽也逐漸減小,眼睛就顯得昏眊。肝與形體上的筋有聯繫,肝、膽與五行中的木相合,靈魂就藏在那裡。肝與津液中的淚有聯繫,腎中的邪氣進入肝,所以多淚。六腑中的膽是肝的府,原因是膽能與肝配合。肝氣通順,就能分辨青赤黃白黑五色。肝氣太盛,表現實熱,眼睛就發紅髮黃。肝與筋脈相配合,能使四肢靈活,指甲、趾甲堅韌明亮,紅潤光澤。筋緩弱,脈無力,表明肝已壞死。干支中甲、乙與寅卯都屬木,眼睛分為甲乙,在時辰上合於寅卯。五音中角屬木。五味中酸屬木,在氣味上包含腥臊。心臟中的邪氣進入肝,人就厭惡腥臊的東西。肝在體外與東嶽相應,在上與歲星之精相通,在整個春季要經常把歲星的青氣吸納於肝中。所以肝虛的人,血不養筋,肢體麻木,屈伸困難,有的還手足震顫。皮膚乾枯的人,肝氣太熱。皮膚紋理出現斑點的人,肝受到風寒。面呈青色的人,肝氣盛熱。喜好吃酸味食物的人,肝氣不足。頭髮枯乾的人,肝受了損傷。手足多汗的人,肝沒有病。肺的邪氣進入肝,人就常常哭泣。治肝病,用吐氣的噓字訣作為泄,用食氣的吸作為補。肝氣與仁相應,人們常常抒發仁慈憐憫的情懷,一聽到悲傷的事就流淚。春季三個月,木氣旺盛,天地氣機滋生。要使人的精神安定,就要與天相應,多做善良的事情,把恩澤推及萬物。不要把河湖塘堰的水用完,不要傷害嫩枝幼芽,關愛生靈,不起殺心,用以順存天道,符合上天生育萬物的氣機。在春季,人們應該入夜就睡,天明就起床,合於天道。如果違背了天道,那麼人的身體就不豐潤,不健康,主殺戮的金就會克制主生長的木,各種疾病就來糾纏人了。

鑒別肝病的方法

肝顯熱症的人,左臉頰為赤紅色。肝病重的人,兩眼沒有肝氣濡養,於是乾澀,視物不清,甚至夜盲,功能消退,而且筋肉拘攣,脅下的疼痛一直延到小腹。患肝病的人,在情志方面還常發怒。肝陰虛,由於肝氣疏泄不及,情志上常抑鬱多愁,就好像時常有人要捕捉自已似的。肝實熱易怒,而肝陰虛則體寒,恐懼。肝寒虛,陰氣壯,夜夢常見山林。肝氣升發太過,就出現頭痛,耳聾、面頰腫痛的癥狀。要消散肝病,就快去吃辛味食物,用酸味來補。肝病,要避風,肝惡風。患肝病,肚臍左邊有遊走不定的氣,按住它,就不動了,有痛感。肝氣犯胃,影響胃的降濁功能,使大小便困難。肝血不足,血不養筋,會出現肢體麻木,抽搐等症。肝病變,使人昏昏欲睡,眼生膜,看不清東西,眼前像有蠅上下飛舞。肝火上炎,眼睛紅腫,睜不開,有的看燈光有暈圈,流淚,兩眥又紅又癢。這種情況,應該服用升麻疏散的藥劑。

夏季生命盛衰的養護

夏季的三個月在五行中屬火,萬物都處在生長養護的時期。心屬火,火氣旺盛。五味中,苦屬火。火能克金,肺在五行中屬金,五味中辛屬金。在整個夏天,飲食方面,應該少吃苦味的東西,增加辛味食物,用以滋養肺臟。在食氣、養氣的氣功方面,心氣可以用「呵」來疏散它,用「噓」來使它順暢。三伏中人的腹部時常覺得冷,這時應該避免腹瀉,防止陰氣泄露,所以有病也不要用針灸,只適用發汗方法治療。每年夏至後陰氣生髮,就可以食用較熱的東西,還可以服用補腎的湯藥。夏季人們心氣旺盛而腎氣衰弱,即令氣溫很高,也不宜吃冰鎮的冷食、冰蜜汁涼粉,飽食冷粥,受寒一定會引發霍亂。不要吃瓜果茄子一類的生菜,原來腹中正接受陰氣,吃了這些凝滯不易消化的東西,容易在腹中結成硬塊。患了冷氣痰火疾病的人,更是應該禁戒冷食。老年人尤其需要小心保養。夏季日常起居,不要在屋檐下、走廊、有長長過道的廳堂、破窗等處納涼。這些地方雖然涼快,但風邪會突然侵襲人,只有寬敞的亭子,樹陰,乾淨空敞的地方才自然清涼。還應該調練呼吸,使心境純凈,常常像有冰雪在心頭一樣,這樣心情上就減輕了炎熱,總是想著天氣炎熱,身體就會覺得更熱。每天應該服用一點溫補平順的丸散,飲食要溫和,不要吃得太飽,可以少吃多餐。夏天應該喝一點桂湯、豆蔻湯。不吃肥膩油厚的食物。夜裡不能在星月下露宿,不能在睡著後還讓別人扇風,雖然當時涼快舒服,一旦冷風侵入肌膚,造成的病痛最重。夏天一味圖涼快,出汗的身體對著風躺卧,容易患風痹症,使手足關節麻木不靈活,使語言遲鈍,吐詞不清,甚至癱瘓。雖然不會人人如此,也有人當即就會發病,也有不會立刻發病的,這是為什麼呢?那些不發病的人可能正是青壯年,當時是滿月晴天,環境平和,不過,以後還是會發病的。如果是年老體衰,體質差的人,又遇上天氣不好,環境不平和,那是沒有不被風邪擊中的。人的頭部是各種陽氣匯聚之處,尤其不能被風邪吹中,寢室要注意那些小縫隙、小洞眼,提防風邪傷害腦部。夏天每天梳頭一、二百下,不要梳著頭皮,在沒有風的地方梳頭,這樣,自然能去風明目。《養生論》說:夏天是草木生長茂盛的季節,天地的氣交匯,萬物成長壯實。人們應該天黑就睡,天明就起床。不要產生滿足的心理,情緒上不要發怒,像使花順利發育成果實一樣,人也要充實地成長,要把濁氣排出體外。這些都是順應夏氣的舉措,符合成長養護的規律。違反它就傷害了心臟,秋天會患瘧疾,難以復元,冬天病情會加重。《養生論》又說:夏天,氣屬熱,宜於吃一些豆類食物,用寒來中和平衡,不可全在熱中。不要喝湯,不要吃得過飽,不要睡在濕地上,不要穿濕衣服。

心臟之氣夏天旺盛

心臟在五行中屬火,在四時中與夏季,在五位中與南方,在五帝中與赤帝相應。心神如朱雀,心形如如倒懸的蓮蕊。心是纖的意思。細小纖密的東西都為心所受納。使水變為血。心臟重十二兩,位於肺的下面,肝的上面,對著尾鳩穴下一寸的地方。顏色像白絹映出來的深紅色。心內有七孔三毛。具有上等智慧的人,他的心孔通透明亮;中等智慧的人,五個孔通明,心穴通氣;下等智慧的人,心孔不透亮,不通氣,這種人又無智又狡詐。心是肝臟的兒子,是脾臟的母親。舌是心的宮室。心的孔竅通到兩耳,天乾的丙丁屬火,左耳為丙,右耳為丁。心臟還主汗液,腎臟的邪氣侵入心臟,人體就多汗,汗水的味道苦。小腸是心臟的腑,在五行中屬火,與心相合。《黃庭經》說:「心部之宅蓮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適寒熱榮衛和,丹綿緋囊披玉羅。」心臟與五音中的徵、與五味中屬火的焦苦相合。人在遇到不順利的事時,內心就會感到苦悶焦躁不安。心氣通暢,就能分辨出五味。心臟有病,舌頭就乾燥而且縮短,不能分辨五味了。心氣與禮相應,在情志方面與快樂相應。人到六十歲,心氣衰弱,說話雜亂容易忘記。心脈從沖脈出來,是生命的根基,是神志停留的處所。心臟主神志,是情志活動的根基。心臟與血脈相合,面色就榮潤。血脈虛弱,無力滋潤臟腑,心臟的功能就已經喪失了。與心臟相合的時辰是巳時、午時。心臟與屬火的南嶽相應。心臟與天上火星的精氣相通。所以心臟被風邪擊中,舌頭就內縮不能說話了。血脈壅塞,內心就常常驚恐不安。舌頭不能辨別五味,表明心臟虛弱。好忘事,表明心神離散。說話重複無條理,表明心神混亂。常常悲哀的,心神受到傷害。喜歡吃苦味食物,心氣不足。臉色青黑,心氣受寒發冷。臉色紅潤光鮮,心臟沒有病。肺臟氣邪侵入心臟,喜歡說話。心臟有病,心氣不太通暢,可以用吐氣的呵字訣來治療。呵可以吐出心中的邪氣。總之,整個夏天打算安養心神,就應該懷藏忠心,躬行孝道,用義來輔助自己的行動,用仁來安定自己的心緒。使躁動、熱衷的心情安定,使心氣趨於平和。在外不要接近歌舞女色,在家減少美食的享用。可以登高望遠,早睡早起,不要嫌夏日天長,應該順應南方中午的陽氣,而消除暑氣。如果違背了天道,腎氣和心氣相鬥,水火相乘相侮,心火之病就由此而生了。

鑒別心臟病的方法

心氣病熱癥狀,臉色紅赤,脈搏快,口中生瘡,腐爛發出臭味。胸膈肩背,兩脅兩臂都疼痛。心氣不足而且衰退時,心部的疼痛會牽扯到腹部。有的夜晚會夢到刀杖火焰,紅衣服和一些紅色事物,如火爐冶煉等事情,令人心神恍惚,心懷恐怖。不想讓心臟病情發展,應該快一點食用鹹味食物來阻止,食用苦焦味食物滋補不足的心氣,食用甘甜味食物用來泄去心臟內的邪氣。夏天不要穿濕衣服,不要吃太熱的食物。心氣厭惡熱和水。心臟有病,臍上脈管會跳動,用手按住跳動的地方,手感堅實,有痛感。心情更是煩躁不安,焦灼痛苦。手心和腳板心發熱,口乾,舌硬轉動不靈,咽侯痛,吞咽困難,記憶力下降,善忘事。

秋季生命盛衰的養護

秋季三個月,是萬物蕭索凋零的時候,肺氣旺盛。肺和辛味在五行中都屬金。金能克木,肝與五行中屬木的酸相應。在秋季,飲食上應當少吃辛辣的多吃酸性的,用來滋養肝氣。肺氣盛,就用吐氣法中的咽來喧泄。立秋以後,應該逐漸平和地調養。春天、秋天,只要是舊病發作的時候,就需要切實安心地養護,並衡量自身的狀況調理。秋季不易用發汗、催吐的藥物治療,否則令人消神耗氣,引起五臟六腑不適。這個季節只宜於用針灸治療。出現痢疾,可以服用湯、散,用來增加體內陽氣。又如患上積勞、五痔、消渴等疾病,最好不要吃乾飯和燒烤的食物,不要吃死牛肉、魚肉、雞肉、豬肉。不要吃濁酒、變質食物,也不要吃咸醋粘滑難以消化的食物。此外,生菜瓜果,醬等也不宜食用。上面說的這些食物因風邪致病、寒邪致病及腹中有癖塊的人,也不宜食用。若是因夏天喜歡過多食用冷食物,到秋天患紅白痢疾的人,可以用小孩兒的尿液兩升,五個大檳榔銼成細末,一起煎熬至八合,另加一合薑汁,與臘月天收集的雪水一杯混合起來,分兩次,在早晨空腹服用。待瀉下兩三次後,夏天吃冷食引起的疾病,胸腹中積下的濃水,都能被這種湯藥除去,不再造成病痛。這種湯藥名叫承氣湯,就是老年人也可以服用,不損元氣,何況秋痢是這個季節常發的疾病。此外,承氣湯還可以治療腳氣。這些病用承氣湯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療效。青壯年男子在瀉後的兩三天,可用薤白加羊腎煮粥,空腹服用,比補藥效果還好。每天早晨睡醒後,閉上眼睛,叩齒二十一下,再將口裡的唾液咽下。用搓熱的雙手蒙壓眼部數次,秋季三個月天天這樣做,有很好的明目效果。又說:九月已是收穫飽滿的時候,這時天氣急促,地氣明凈,人們應該早睡早起,雞一叫就起床,使心志安寧,從而緩解秋天的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使秋氣能平和安定下來,神氣內藏,肺氣清爽。這是順應秋氣的養護之道。違背了就會傷到肺氣,到冬天肺氣滲漏,影響肺對全身氣機的調節。秋天氣候乾燥,應該多吃一點芝麻,用以滋潤身體。禁止吃冰冷食物,不要穿潮濕的衣服。《千金方》說:秋季服用黃芪等丸藥一、二劑,就會不生病。

肺臟之氣秋天旺盛

肺臟在五行中屬金,與四時中秋季、五位中西方、五帝中白帝相應。肺神如白虎,它的形狀像懸掛的磬,顏色像白絲絹映出的紅色。五臟中肺的位置在上面,與胸相對又覆蓋了其它臟器,所以又像華蓋傘。肺就是勃,是說肺氣勃鬱,又盛大又濃厚。肺重三斤三兩,有六葉兩耳,總計八葉。肺為脾臟之子,腎臟之母。肺下有七魄,好像嬰兒,分別叫屍狗、伏屍、雀陰、吞賊、非毒、陰穢、辟臭等七個名字。每晚睡時和清晨睡來後,叩齒三十六下,呼叫肺神及七魄的名字,可使五臟安寧。肺的孔竅通到鼻,天乾的庚辛屬金,鼻的左孔為庚,右孔為辛。肺在氣方面表現為咳嗽,在津液方面表現為鼻涕,在形體方面表現為皮膚和毛髮的榮潤與否。肺氣向上通到腦門,向下通到脾臟,所以其它臟腑的氣都來自肺臟肺是呼吸的根源,是氣傳送的門戶。肺臟的脈管從少商穴出來,又稱為魄門。長期躺在床上就會損傷肺氣。腎臟的邪氣侵入肺臟,鼻涕就會增多。肺臟的位置生來偏右,就會導至咳喘。大腸是肺臟相應的腑臟,是渲瀉、疏導的處所。鼻是肺臟的門戶,肺氣通暢,鼻就能分辨香臭。肺臟與皮毛相合,肺沒有病,皮膚、毛髮就潤澤光亮。如果皮膚枯澀,毛髮脫落,表明肺氣已喪失,肺臟已死亡了。肺在五行中屬金,金在寅時受氣,在巳時產生,在酉時旺,在亥時病,在午時死,在丑時墓葬。肺臟與秋季相應,在時辰中與天乾的庚辛相應,與地支的申酉相應,與五音中的商相應,與五色中的白相應,與五味中的辛辣相應,與五臭中的腥相應。心臟中的邪氣侵入肺臟,人就厭惡腥氣。肺氣的本性與義相應,與情志中的悲慮相應。肺還與西嶽相應,在上與太白即金星的精氣相通。在秋季的旺日,如庚金的酉日、辛金的申日把金星的精氣吸入肺中,去滋養肺神。肺臟受到風邪的侵襲就會鼻塞。人的面色枯澀不豐潤,表明肺部乾燥。鼻子癢,表明肺部有蟲。人如果經常感到恐懼,表明七魄已離開肺臟。身體黧黑的人,肺氣衰微了。如果時常發怒,表明肺氣過盛。不耐寒的人,表明肺臟疲勞了。肺臟疲勞,人就喜歡睡覺。喜好吃辛辣的人,表明肺氣不足。腸內鳴叫的人,表明肺氣壅塞。肺臟內生有邪氣,人就喜歡笑。所以人的臉色白凈而有光澤,表明肺臟沒有病。肺臟有病,可以用吐納食氣中的呬來排出肺中的邪氣。肺臟沒有病而用呬是不吉祥的。秋季金氣旺盛,主肅殺,萬物在這個時候都枯萎凋落,要使精神魂魄安寧,好好養護生命,就要心存仁慈,培植萬物,廣泛地施捨恩德,吸納正氣。秋季里陽氣已衰,陰氣趨盛,生物處於成熟零落的時候,人們應該吐出邪氣,從而順應秋天的肅殺之氣,增長肺臟的陽剛之氣,這樣邪氣就不能侵襲。違背了,五臟之氣陰陽不和諧,各種疾病就都發作了。

鑒別肺臟病的方法

肺患熱病,右臉頰發紅。肺臟有病:臉色白而且毛髮枯槁,咳嗽喘氣,氣機上逆,胸背、四肢疼痛。有時在夢中與美女交合,有時夢見花旗、衣服、鎧甲、太陽、月亮、白雲、仙鶴,大官貴人來訪。肺氣虛弱的人氣息短促,無法調息行氣吐納。肺燥的人,喉嚨乾燥。肺受風邪侵襲的人,汗多怕風,咳嗽得像喘氣,早晨輕一點,晚上發作得厲害。肺氣之病表現在肺氣失宣與肺失肅降,就應該迅速食用苦味食物使肺邪得以宣洩。還應該食用酸味食物,用以增加肺吸收清氣的功能;食用辛辣食物,用以補益肺氣;食用苦味食物,用以宣洩肺氣。禁止食用寒冷食物,因為肺厭惡寒冷。肺有病的人聞不出香臭氣味,鼻子里長出息肉。有人還長疥瘡,皮膚乾燥發癢。肺有病的人,肺氣太盛不易宣發、肅降,引起咳喘,甚至吐的痰中有膿血。這類病人應該服用排風散。

冬季生命盛衰的養護

冬季三個月,天地之氣閉藏,水結冰,地凍裂,不要掠擾天地的陽氣,應該早睡晚起,早晨等太陽出來再起床,避開寒冷,親近溫暖,不要使皮膚受寒。不這樣做,會使腎臟受傷,到春天會患痿厥病,能健康的很少。這個時候,陽氣潛伏在體內,有病就應該及時用食氣吐納方法排除。心臟發熱,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是因為擔心渲泄了陽氣。最好服用一些用酒浸泡的補藥,或一兩杯山藥酒,用以等待陽氣的生髮。睡覺的時候,應該從容獨卧。應該在天冷的時候再加穿棉衣,而且逐漸加厚,不要一下子就穿很厚,只要不太冷就可以了。不要經常用大火烘烤,這樣做對人損害很大。手和腳與心相應,不要用火烘烤手腳,避免引火攻心,讓人煩躁不安。不要用火烘烤食物。性冷的葯不能治好極熱的病,熱性的葯也不能治極冷的病,原因是水性接近濕,火性接近燥。飲食方面,應該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苦味食物,用來增養心氣。冬季腎水為咸,恐怕水克火,心氣受損,因此應該養護心氣。冬季人們應該居住在保溫性好,密封得好的房屋裡,衣服被褥要溫暖,注意安排飲食,注意適應冬季氣溫的變化,不要被寒風吹著。老年人尤其應該注意,恐怕被寒邪侵襲,形成咳喘、麻痹、昏眩等疾病。冬天陽氣伏藏在體內,陰氣張揚在外,老年人不少都患有上熱下冷的毛病,因此不宜洗澡,陽氣蘊藏在體內時,如果被熱水、盆火所激,一定會出很多汗,老人骨脆肉薄,很容易作出反應而生病。冬天不要太早出門以免霜寒侵入人體。早晨起床後可以喝一杯醇酒擋寒,晚上可以服用消痰涼膈的藥物,使心氣平和,不讓熱氣涌到頭部。冬天切忌房事,也不要多吃燒烤、肉面、餛飩之類的食物。

腎臟之氣冬天旺盛

《內景經》說:腎臟在五行中屬水,與五方中北方、五帝中黑帝相應。腎臟的位置對著肚臍,附在腰脊上。重一斤一兩,顏色像白絹映出的紫色。腎的功能為分解水氣,並把它灌注全身,就像樹的根一樣。左腎叫腎,右腎叫命門。生氣和死氣都貯藏在腎里,注意守護腎氣就能保存,不斷使用,腎氣就會枯竭。腎臟是肝臟之母,肺臟之子。耳朵是它的門戶。人稟天地元氣而出生,氣的流動變化而成為精,精氣的濡潤生化為神,神藏在腎里。腎與五性中屬水的智相應。天干中壬癸屬水,左腎與壬相應,右腎與癸相應。與腎相合的時辰是屬水的子、亥。腎與行氣吐納中的吹相應。腎的功能與津液中唾相關,與形體的骨骼相關。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骼,進而損傷腎臟。腎臟與牙齒相關,牙齒疼痛,表明腎臟受了傷。腎臟的精氣能通達、滋潤、衛護三焦。腎臟有了邪氣,唾液就會增多。膀胱是津液貯藏的處所。腎氣旺盛還能使毛髮榮潤。《黃庭經》說:腎部之宮玄闕圓,中有童子名上玄。主諸臟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腎臟與五音中屬水的羽相應。與五味中屬水的咸相應。與五臭中屬水的腐相應,心臟的邪氣侵入腎臟,人就厭惡腐臭的氣味。男人一般到六十歲後,腎氣開始衰微頭髮變白,牙齒開始鬆脫。到七十歲,全身都睏乏無力。到了九十歲,腎氣已經枯竭,骨骼萎縮而不能起床活動了,表明腎已經壞死。腎臟有病,會造成耳聾骨骼萎縮,腎臟與骨骼相合。腎氣和暢,那麼毛髮鬍鬚就榮潤。腎臟在體外還與五嶽中屬水的北嶽相應。腎臟還與五星中屬水的水星的精氣相通,冬季要經常把水星的黑氣吸納到腎臟里保存著。骨骼疼痛的人,腎氣虛弱。牙齒不齊並缺損的人,腎臟衰弱。牙齒脫落的人,腎臟被風邪侵襲。耳朵疼痛的人,腎氣壅塞。經常哈欠不止的人,腎臟中有風邪。腰脊不能伸展的人,腎氣匱泛。面色發黑的人,腎臟衰弱。面色紫紅而有光澤的人,腎臟沒有病痛。骨節經常發出響聲的人,腎臟羸弱。肺中邪氣侵入到腎臟的人,常會不停地呻吟。腎臟有病,可以用食氣吐納中的吹來腎中邪氣排出,再用食氣中的吸氣來補充腎中正氣。腎氣與五性中屬水的智相應。如果腎氣沉滯不通暢,宜於反覆用吐納中的吹來調適,這樣會逐漸通暢的。腎虛的人常常在夢中走進黑暗的地方,見到婦人、僧尼、龜鱉、駱駝、馬匹、旌旗、兵器,還在夢中身穿盔甲,有時在深山行走,有時在溪水中行舟。總之,在冬季三個月里,天地之氣開始閉合,萬物逐漸潛伏深藏起來,這時,正直修養好的君子行事應該慎重小心,警戒防備,節制嗜好欲求,遠離聲色,等待天地陰陽二氣平和穩定下來,不能逞強恃能,與陰陽爭競,從而保全生氣,與上天正氣相合。

鑒別腎臟疾病的方法

腎患熱病,面腮發紅。腎臟有病,臉色發黑,牙齒枯槁。肚子大,身子沉滯。咳喘多汗,怕風。腎虛的人,腰中疼痛。腎臟被風邪侵襲的癥狀:頸部多汗,怕風,食慾不好,膈部阻塞不通,肚腹脹滿,吃冷食就泄肚,形體上又黑又瘦。腎臟燥熱時,儘快食用辛味食物來滋潤腎。腎臟病得厲害,儘快食用鹹味食物來補益腎氣,儘快食用苦味食物來排瀉腎中邪氣。不要吃太熱的食物,不要穿太厚實的衣服,以免身體發熱。腎有病,肚臍下有跳動的氣息,按它,不動。患腎病,如果飲食不消化,身體獃滯,骨骼疼痛,腰、大腿、和膀胱覺得寒冷、疼痛,並且腳疼麻痹,小便餘瀝不盡,為腹內結塊引起的疼痛所苦時,應該服用腎氣丸。

右面是一年四季調理養護生命,治療疾病的主要內容,都講得很詳盡了,其他,如《內經·靈樞》、《素問》等書,都是發端之作。屠本畯記。

《論生命盛衰的養護》完畢

(彭善德 譯註及提供 轉載請註明出處)

道家

傳承道家思想弘揚道教文化

歡迎添加我的私人號:cangzhuyong一一起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家 的精彩文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道學中人三忌

TAG: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