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錯誤翻譯外交文書致戰爭加劇
原標題:日本錯誤翻譯外交文書致戰爭加劇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簽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並且給予日本投降和結束戰爭的某些承諾。7月27日,日本內閣舉行會議討論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內閣有主戰和主降兩派,會議沒有結論。由於蘇聯沒有簽署《波茨坦公告》,日本要求蘇聯斡旋,想與盟軍進行和談。之後,日方便等待蘇聯的答覆和盟國正式的最後通牒。
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當時,日本官方通訊社——同盟通訊社發表了鈴木聲明的英文譯本。這段文字當時被這樣翻譯:「我認為聯合公告只是重複開羅會議聲明。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而且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完全將它忽略,並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鬥。」
從這段譯文中,可以看出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明確地拒絕了《波茨坦公告》,決心要與盟軍決一死戰。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之後,美國於8月6日向廣島投下原子彈,令10萬人喪生。8月9日,美軍再以原子彈轟擊長崎市。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回憶此事時表示,如果日本不拒絕《波茨坦公告》,美國就不會向日本投擲原子彈。而根據戰後文獻和裕仁天皇及鈴木首相的發言,日本當時的確沒有拒絕《波茨坦公告》,只是暫時不予置評,等待蘇聯的回復。
有些人說鈴木首相一語誤國,沒有明確地表示暫時不評論此事。也有人認為鈴木當時確實是拒絕了《波茨坦公告》,只是日後日本遭到原子彈襲擊才倒過來說。也有人說是翻譯的人譯錯了,導致日本遭受原子彈襲擊的悲慘下場。
為了搞清楚這件事,史學家找到鈴木當年回應《波茨坦公告》的日文原文。這段聲明和日本官方通訊社——同盟通訊社的英文譯本內容有很大差別。日本戰時首相鈴木說「不回應」《波茨坦公告》,日本同盟通訊社將鈴木的話說成「完全忽略」《波茨坦公告》,路透社和美聯社更是將鈴木的話說成「拒絕」《波茨坦公告》。美國戰時總統和軍方首長看到的文本是路透社和美聯社發出的版本。結果,日本就是在政客、譯者和編輯的疏忽之下,吃了兩顆原子彈才無條件投降。
戰後,日本人埋怨鈴木首相沒有明確地說對《波茨坦公告》「暫不置評」,卻用了意義含糊不清的日文「黙殺」一詞。「黙殺」這個詞沒有對應的英文單詞,即使在日文里也可以解作「不置評」或者「拒絕」等意思。關乎國家存亡的聲明,不應該說得模稜兩可。
※「秘不發喪」:史上「密室政治」背後的真實原因
※明神宗最寵愛的兒子福王朱常洵,成了李自成的盤中餐
TAG:上官婉婉的歷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