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深秋敬亭山景圖》真偽考辨
石濤在安徽宣城時期的十五年,恰逢藝術創作的高峰期,其間創作了數量驚人的作品,留存下來的亦數以百計,這其中有幾幅寫景狀物的作品尤其值得宣城關注。
《深秋敬亭山景圖》手卷是近年來拍賣市場出現的為數不多的石濤的作品之一,不僅是一幅寫實手法描繪的敬亭山景,同時還有一段畫論長跋尤其珍貴。儘管如此,品讀再三,對其真實性有諸多疑點,雖因條件所限,沒有直接目睹該作品的原作,但基本可以判斷《深秋敬亭山景圖》為偽作一件。現就本人的知識範圍談一些粗淺的認識,以求教於方家。
《深秋敬亭山景圖》的基本情況
2011年12月6日,北京傳是拍賣公司拍賣了一幅石濤的作品《深秋敬亭山景圖》①,尺寸22.3×70cm;作品描繪了深秋敬亭山紅葉爛漫水流潺潺的山景,山間樓閣矗立,和現在敬亭山的太白新樓頗有幾分相似。畫的空白處有石濤自書的一段畫論題跋(見圖一):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意懶則淺薄無神,不成書畫。多則泛濫,少則精雄。善收藏者,勿求於紙之長短粗細。古人片紙隻字,價重千金者,求之不易也。求之不易,則舉筆時亦不易也。故有真精神出現於世。空山無人,左右都散,獨坐無事,弄墨亦快。癸丑深秋,湘源石濤濟山僧,敬亭之閑雲。鈐印:粵山。印為白文,為石濤常用印章。畫左下角空白處有「希世名跡」「子孫寶之」「曦伯審定」朱文印三方。
圖一:石濤《深秋敬亭山景圖》題跋
畫左分別有賀天健②和王宸③的題跋(見圖二),尺寸22.3×54cm,抄錄如下:
「老友瘦鐵得此幀後珍若拱璧,石濤畫天資勝於功力,筆墨變換無盡,平生好游,所謂得江山助者也,囑著語。賀天健。」鈐印:賀天健
圖二:賀天健(左)和王宸的題跋
「老濤山水危峰奮起,蔚然天成,橋木聳點,下自成陰,輒豁呈露,悠然遠眺,道路深窈,儼然深居,用墨頗濃,百皴擦兮,曉凝坐觀之雲煙墨,尺幅中神變萬狀,誠如所云。價重千金者求之不易得也,薌圃司馬來永州出所藏,山水小卷見視閱之,奇突古奧而秀色仍若可餐,此種造詣非素爾搦管者所能解,亦非泛然瀏覽者之所能作也。壬子秋七月朔漁洋聾丞王宸觀並識。」鈐印:蓬心(右上)、王宸之印、子冰
拍賣附錄還標有此作的著錄,分別是:《花好月圓—兩岸文物精品邀請展》,香港文化出版社,封二。著錄:1.《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石濤》,第119、120頁。2.《石濤畫語錄》,西泠印社出版社,第93-94頁。3.《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第196頁。
石濤畫論題跋的疑問
石濤在畫中題跋提到的「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的觀點即氣韻生動的問題,早在南齊謝赫④的「六法論」中首先就強調了氣韻在中國畫創作中的重要性。「氣韻生動」,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畫的形象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顯得富有生命力。氣韻,原是魏、晉品藻人物的用詞,如「風氣韻度」、「風韻遒邁」等,指的是人物從姿態、表情中顯示出的精神氣質、情味和韻致。畫論中出現類似的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畫中人物形象的,後來漸漸擴大到品評人物畫之外的作品,乃至某一繪畫形式因素,如說「氣韻有發於墨者,有發於筆者」⑤、「氣關筆力,韻關墨彩」⑥。這已不是謝赫原意,而是後代藝術家、理論家根據自己的體驗、認識對氣韻的具體運用和新的發展。在謝赫時代,氣韻作為品評標準和創作標準,主要是看作品對客體的風度韻致描繪再現得如何,而後漸漸涵容進更多主體表現的因素,氣韻就指的是作為主客體融一的形象形式的總的內在特質了。能夠表現出物我為一的生動的氣韻,至今也是繪畫和整個造型藝術的最高目標之一。
在這一段提跋中,石濤還結合自己的創作體驗,對書畫收藏提出了不求尺幅之大、但求筆墨之精的觀點。文末題有時間地點:「癸丑(1673年,本文作者注)深秋,湘源石濤濟山僧,敬亭之閑雲。」
這一段被多次著錄的題款成為這幅《深秋敬亭山景圖》最重要的賣點。但疑問至少有四:
一是畫中題款內容與圖不相關聯,孤立存在,顯得莫名其妙。石濤有些重要的畫論也會在作品中一題再題,但都是復題在作品上增加作品的內容而沒有孤立存在的。如1667年作《黃山圖》(見圖三)⑦,既有創作的時間地點和「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的長詩,也有十餘年後在南京復題的畫論「畫有南北宗……我自用我法」的著名畫論。
圖三 石濤《黃山圖》題跋局部
二是該畫的題款早有收錄,但與著錄略有出入。查1917年上海神州國光社印行的美術叢書第十集輯清人汪繹辰《大滌子題畫詩跋-卷一》(見圖四)中有「作書作畫,無論老手後學,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意懶則淺薄無神,不能書畫。多則泛濫,少則精雄。善藏者,勿求於紙之長短粗細。古人片紙隻字,價重千金者,求之不易也。求之不易,則舉筆時亦不易也。故有真精神出現於世。空山無人,左右都散,獨坐無事,弄墨亦快。」款署:「癸丑深秋,湘源石濤濟山僧,敬亭之閑雲,畫藏白下張氏」。和《深秋敬亭山景圖》中的題跋對照少了一個「收」字,多了一句「畫藏白下張氏」,這兩處的變化,「善藏者」和「善收藏者」之間分明是古人與今人的表達方式,而「畫藏白下張氏」一句才可能會對後半句的「善藏者,勿求於紙之長短粗細」的內容相呼應。
圖四《大滌子題畫詩跋-卷一》
拍品附錄中說明的著錄:1.《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石濤》,第119、120頁。2.《石濤畫語錄》,西泠印社出版社,第93-94頁。3.《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第196頁。查閱出處,實際上是這一段畫論的著錄,並非指作品。
三是題款書法達不到石濤宣城時期水平。儘管洋洋洒洒題寫了一百餘字,對比石濤宣城同一時期的書風和字體,(見圖五)全無隸書的書寫常識和石濤瀟洒隨意的氣概 。
圖五 和故宮博物院藏宣城時期石濤作品手跡比對
四是印章不符。石濤號「粵山僧」,文末所用印章白文「粵山」(圖左)與石濤常用印章「粵山」(見圖六)疊加對比,可見差別明顯,《深秋敬亭山景圖》中的「粵山」線條單薄,「粵」字四點布局平均,與原印不同。且如此重要作品,竟然只蓋有一枚名章,不符合石濤用印的習慣和情理。
圖六 石濤常用印「粵山」印章的差別
左下角有「希世名跡」、「子孫寶之」、「曦伯審定」朱文印三方,「希世名跡」、「子孫寶之」兩方收藏印從風格來看為一人所為。「曦伯審定」中涉及的「曦伯」為清書畫家、藏書家計光炘。計光炘(1803-1860),字曦伯、曦白,自號二田,浙江秀水(今嘉興)人,他是清代晚期知名書畫家,工山水花卉,作品清逸灑落、不拘一格。其叔父計楠以專畫紅梅著名,時稱計紅梅。計光炘身為畫家嗜書更嗜畫,因慕畫家沈石田、惲南田,而署藏書畫之所為「二田齋」,齋內懸掛有二田的畫像,遂以二田自號。史稱計光炘詩畫雙絕,為人風雅和善。讀書之暇,和朋友結社燕遊,吟詩作畫,名冠一時。查計光炘的收藏印有:「計光炘」、「曦伯所藏」、「計氏曦伯」、「光炘私印」、「古射襄城計光炘曦伯之章」。並無「曦伯審定」一印,故無法比對。
《深秋敬亭山景圖》的筆墨風格與特徵
《深秋敬亭山景圖》手卷描繪了敬亭山爛漫的秋色,畫面山巒疊起,屋舍儼然,細看小橋流水,青松紅葉,整體上構圖大膽、用筆細膩,以枯筆皴擦,山石的畫法既有荷葉皴又兼有牛毛皴,設色濃艷,畫面在細筆墨稿上敷以赭石、螺青、花青、硃砂等多種顏色,風格在淺絳和青綠之間,就作品而言,是一幅水準較高的山水畫作品。
儘管如此,這幅款題創作於1673年的作品與石濤在宣城同時期的作品相比,呈現出來的整體風貌和細節特徵卻與石濤完全不同。
宣城時期是石濤創作歷程中新舊交替、借古開今、破格創新的關鍵過渡階段。這一階段,石濤創作思想更活躍,交遊更廣泛,不僅對傳統筆墨技法有天才性的領悟和創造性的把握,而且不斷虛心地向同代師友學習和廣泛汲取,使之臻於出神入化之佳境。石濤的山水畫,早期受梅清的影響,景物奇秀,用筆方折居多,人稱「細筆石濤」,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他1667年所作《二十一開黃山圖冊》(見圖七)就是早年的代表作,這一時期的石濤畫風細緻,勾線細潤,皴擦極少。石濤早期畫風從新安派化出,又從黃山實景中吸取營養,形成筆墨老道精鍊,氣勢雄強的特點,以淡墨輔以濃墨苔點和遠松,畫面設色淡雅,用筆松秀,這一時期,石濤受梅清畫風影響,所作松樹多為平頭松。
圖七:故宮博物院藏石濤《二十一開黃山圖冊》選四
這一時期,石濤還作有一些粗筆山水。如故宮博物院藏1674年作於敬亭山雲齊閣的山水軸六幅(見圖八),所畫山水濃墨大點,墨色酣暢,筆法恣縱,淋漓痛快,將自然「性情」中晴雨無常、雲變霧幻與他自己奔放外向性情相契合,不拘泥於細部和枝節,而是緊緊圍繞最突出的主要特徵,大刀闊斧地進行剪裁,集中概括,從審美的角度予以藝術的表現,在這一風格的山水圖中仍然保留了濃墨苔點和平頭松的特徵。
圖八
王宸、賀天健的題跋
賀天健和王宸的題跋是《深秋敬亭山景圖》的亮點和賣點之一,也是該幅作品最有分量的鑒定評語和流傳有序的有力明證,其中清人王宸生活的時代與石濤的年代相差不遠。王宸為王時敏六世孫,王原祁曾孫,官居永州知府。在提跋中,他用了較多的語句描述此圖,「老濤山水危峰奮起,蔚然天成,橋木聳點,下自成陰,輒豁呈露,悠然遠眺,道路深窈,儼然深居,用墨頗濃,百皴擦兮,曉擬坐觀之雲煙墨,尺幅中神變萬狀」文中還提到的「來永州出所藏」的「薌圃司馬」疑為1790年任薊州知州劉念拔。⑧「壬子秋七月」即1792年。查同一年王宸的行書風格(見圖九)和所鈐「王宸之印」(右圖)及其書法作品,與《深秋敬亭山景圖》上的提跋及印章對比,均有較大出入。
清人汪繹辰《大滌子題畫詩跋-卷一》收錄的題跋上有石濤的一句關於畫作收藏的信息:「畫藏白下張氏」,白下即白下縣,為南京的舊稱,而此作並沒有南京張氏收藏的任何痕迹。
圖九
王宸題跋之前有近人賀天健的題跋,賀天健曾發表有《黃山派與黃山》一文⑨,是近代較早研究石濤及提及黃山畫派的畫家之一,賀在題跋中提到老友錢瘦鐵得到這幅作品後請他題跋,並評價石濤的畫「天資勝於功力」而其筆墨之所以「變換無盡」,原因在於石濤「平生好游」、「得江山助」,文末鈐印:賀天健。觀其書法,實在有幾分神似,初疑為移花接木的題跋,即題跋為真,作品為假。然細心對比賀天健的書法及印章,(見圖十)也有明顯的差別。
(圖十)
結語
石濤作為清初著名畫僧,自近代以來被「炒」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故其身後假畫眾多。此幅《深秋敬亭山景圖》利用了石濤存世題畫詩跋的真實內容,選擇了敬亭山這一特定的題材,運用畫跋多次著錄造成畫作流傳有序的假象,成功「借殼上市」。然觀其作品,無論筆墨風格、書法水平、印章布局以及文字漏洞,都不斷暴露出該作系一件偽作。即便有賀天健和王宸的題跋,也不過是其遮人耳目的障眼法而已。
(本文發表於《宣城歷史文化研究》2018年第二期)
注釋:
①2011年12月6日,北京傳是拍賣公司拍賣石濤的《深秋敬亭山景圖》,以980萬落槌,1127萬元成交。2014年8月9日,北京世紀盛唐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4春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冰心——古代書畫專場」拍品。
②賀天健(1891~1977),中國現代著名中國畫家、書法家。江蘇無錫人。原名賀駿,又名賀炳南,字健叟,別署健父、阿難等。
③王宸(1720—1797)字子凝,一字紫凝,一作子冰,號蓬心,一作蓬薪,又號蓬樵,晚署老蓬仙等,江蘇太倉人。
④謝赫六法是中國古代美術品評作品的標準和重要美學原則。「六法」最早出現在南齊謝赫的著作《畫品》中,提出了一個初步完備的繪畫理論體系框架,自六法論提出後,中國古代繪畫進入了理論自覺的時期。後代畫家始終把六法作為衡量繪畫成敗高下的標準。
⑤見張庚《浦山論畫》
⑥見黃賓虹《論畫書簡》
⑦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社1983年再版《石濤畫集》第一頁
⑧見《恭和石幢制府得閑齋喜雨詩》序中有「薌圃司馬和焉」,此詩署名劉念拔,為薊州知州,天津薊縣獨樂寺存有其1790年所書「壽字碑」。
⑨賀天健《黃山派與黃山》見1957年1月18日在《人民日報》
TAG:平行空間的花房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