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安慰」,最終會流於形式嗎?

你的「安慰」,最終會流於形式嗎?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時,朋友說自己的聊天經常會陷入這樣一種困境:一開始,別人會把自己和父母,同學之間的矛盾傾訴給她,希望她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議,然而當她提出一些促進溝通的方式時,對方會說:這些我也說過啊,可是沒用。

最後,她也只能聽著別人不停地抱怨和指責那些對自己不好的人。有人支招說,你乾脆就不要提什麼建議,你只是當故事聽就好了,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就不會產生這麼多的煩惱了。

然而每個人都想對別人有所幫助,這位朋友也是從事身體理療這樣一個服務行業,更是不可避免地會與這些問題打交道。如果「安慰」像上述的情況一樣只是流於表面,不僅會影響服務質量,破壞雙方的關係,而且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挫敗感。所以要想表達有效的安慰,需要我們進行一些調整。

1

調整心態,儘管我們想幫助別人,但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是上帝,不是所有問題都能解決,也不是所有問題都急於解決。表面上來看,調整心態對幫助別人並無實際用處,因為我們還是沒有具體的方法。

但是認知活動和情緒始終是互相影響的,如果我們能先穩定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別人的幾句抱怨就不耐煩,才有可能從對方的話語中獲取有效的信息。一個人處於高壓之下,腦子就會短路,自然是什麼方法都用不出來了。

2

要想客觀地分析問題,需要我們先跳出對方的認知框架。例如,一個女生總是抱怨父母不夠關心她。此時我們就要在心裡問幾個問題:

(1)她的父母是真的不在意她,不關心她嗎?

(2)她對於關心的釋義是怎樣的?

(3)她的父母是否在用自己的方式來關心她?

(4)為什麼她們之間的關心方式錯位了?

對方的敘述通常帶有十分強烈的個人色彩,以致於會把她認為「不好」的人描繪得污穢不堪,也會把她喜歡的人描述得天花亂墜。我們需要保持一種警惕,警惕自己的思想被「污染」了,不然我們也就很難從外部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3

要想客觀地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帶領對方走出原有的認知框架。

昨天,有一位姑娘來諮詢我,她說自己的男朋友選擇和父母一起買房還房貸,而不是先考慮他們之間的住房問題。這讓她很不舒服,可是她又不知道該怎麼和對方去商量這件事情,她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會破壞兩個人的感情。

實際上,她的內心有一個隱隱的期待,期待男朋友能放棄這個決定。

從情感的角度來講,我很贊同她的觀點:兩個人在一起當然要首先考慮兩個人的事情。男方背著自己做出了重大的決定竟然沒有考慮自己,著實讓人惱火。但是當關係和現實的問題交織在一起時,我們就需要跳出原來的個人情感視角來審視問題。

我當時就向她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說近幾年你的男朋友還是選擇以自己的家庭為重,把你放在第二位,你能忍受這種感覺嗎?當然等到幾年後,也許男生的經濟狀況好轉了,這個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但是這幾年你的感覺可能無法被完全照顧到,你可能需要很多次地面對這些問題。現在是你為自己的感受負責的時候,如果你忍受不了,倒不如分手痛快。

我並沒有回答怎麼去干涉男朋友的決定,相反我覺得她自己需要調整心態,當經濟條件沒有得到改善之前,男方的決定可能還是會傾向於先照顧自己的家庭,這並不是說女朋友不重要,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男生畢竟和自己的父母與弟弟相處了那麼多年,要把女生直接放在第一位是很難做到的。

當我們把伸向對方的第三隻手收回,不干涉對方的決定,而是先問問自己能夠接受這樣的選擇嗎?這也就變成了當下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果一味地讓對方考慮自己,讓對方改變選擇,兩個人最終也只能以爭吵收場。

所以帶領對方思考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抱怨別人,期待別人怎麼去做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4

發揮出當下聊天的力量。不管對方和其他人產生了怎樣的矛盾,此刻依舊是我和你之間的聊天。如果我們在跳出對方的認知框架時能了解到對方所定義的關心是怎樣的,我們也就能獲取和這個人相處最寶貴的信息。

我們可以看到對方身上沒有被滿足的需要,同時我們也可以藉由自己和對方發展出來的關係彌補這一需要。我想,這種安慰比單純的情緒安慰要好得多。

在我們不知不覺被拉入到一段關係中時,一定要格外小心,因為一旦用力過猛就會傷到自己。所以做好溝通過程中的自己,既不奢求能夠改造對方,也不要被對方過多地影響,才是我們安慰對方,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

校訂:吳巍 / 姚色豐 |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作者簡介

程亮

只願寫自己想寫的,我的生命從文字中開始,大概也要在它們之中離去。

▌新生訂閱號精選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生大學 的精彩文章:

要想獲得安全感,你需這樣做
有同樣的愛好和大致相同的三觀,這大概就是一路走下去的原因

TAG:新生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