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給1歲以內寶寶的遊戲、玩具 跟著孩子的發育路線走很重要

給1歲以內寶寶的遊戲、玩具 跟著孩子的發育路線走很重要

遊戲是學齡前孩子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每個孩子都在遊戲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反映著又促進著孩子的認知、情緒、社會交往等能力的發展

兒童發展心理學領域,在遊戲對於孩子的各項能力的促進作用給予了一些確認(參考書籍:《發展心理學手冊》、《遊戲與兒童發展》)

在遊戲中最投入、遊戲水平最高的兒童的確在認知和社會功能的諸多測評上得分都高

如果使用複雜的遊戲去刺激,可能會發現探索行為隨著年齡而增多

現代神經科學利用大腦成像技術研究表明,從10個月到10歲,兒童大腦中突觸連接的數量從100萬億經不斷地修剪髮展為500萬億,在早期階段遊戲的功能可能是幫助大腦實現它的潛力,遊戲能夠在大腦和行為中保存更多的潛在可變性

遊戲對兒童認知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幫助兒童獲得對物理世界的理解,促進兒童一般認知能力的發展,促進兒童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等。

遊戲與多種認知能力有關:如概念發展、智力、操作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發散性思維和元認知發展等

研究表明,兒童玩弄物體、進行探索過程中的行為特徵與他們在智力測驗中的表現有關,而且還可預測他們幾年後在智力測驗中的得分。

1歲以內的寶寶進行的主要遊戲,屬於「玩物遊戲」,直白話就是玩東西。玩物遊戲對於嬰兒期的寶寶來說,是他們進入物理社會的第一步,他們的每一個觸摸,拍打、扭轉、左右手互相傳遞,就是對這個物體的一次研究

有一個比喻,剛出生的寶寶對世界的了解過程,就好像拼拼圖一樣,他們用眼睛、耳朵、身體等,弄清楚拼圖每「一塊」的細節,最後才整體了解這個世界,融入這個社會

如果你仔細觀察嬰兒時期的寶寶在接觸到一個新的可探究的「物品」時,你會發現他有可能會暫停呼吸幾秒鐘,在玩弄時表情非常專註——比如:嘴巴經常半張開著,有時上唇伴著下唇。如果孩子長大時對未知事物在能有如此的興趣、專註力,我想爸爸媽媽們做夢都會笑醒吧~~

這種對未知的探索慾望,是孩子出生自帶的能力,它像幼苗一樣,十分脆弱,不好好保護有可能就會萎縮、乾枯。

如何去保護並激勵這種探索慾望,在1歲以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少干涉他們的探索

這個時期的寶寶,需要接觸到各種東西,去擴展他的「認知庫」,就需要爸爸媽媽們在這個階段不要過於限制。有些寶寶會被限制在圍欄里,這樣相對比較安全,媽媽們也可以有喘息時間去處理下其它事情,這也無可厚非。

但是當寶寶不滿於被圈養,總是試圖越界時,我們就得考慮擴大他的領地,給予他更大的活動空間

《魔法歲月》中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孩子父母不在身邊,主要由外婆撫養,外婆對她的管教非常嚴厲,不允許她接觸任何「無用」物品,比如吃飯時只能由,以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她,最後這個女孩到了3歲還不會講話,不得不去專業機構檢查治療,而機構通一些測評發現這個小女孩的智商非常高,經過了解後確認是因為在極端嚴厲的管教環境中,不允許她自有探索,進行遊戲,經過一年的干預,最終孩子恢復正常。

在被極端限制時,孩子的發育會受到影響。在生命的第一年,我對大rain和小rain均是採取——除非涉及危險,盡量滿足他們探索欲的原則,一些我不願意讓孩子接觸的物品,比如易碎、貴重物、易產生危險物品,我會收到他們碰不到的地方,只在少量的危險品面前才堅定的說不,比如說插座。

他們出生的第一年,是其一生中發展最快的一年,他們的大腦出生時的重量約為成年人25%,而到1歲時增長為成年人的50%。他們的身體從剛出生時只能躺著,到1歲時有的寶寶已經可以獨立行走。

少限制是大原則,在這基礎上,根據寶寶的發展階段特徵,主動提供一些合適的玩具、玩法,就是做了這個階段的「加分題」了。下面我列舉幾個適應他們發展階段的玩具。

一、視覺刺激

寶寶最早發展的是頭部運動,出生前3個月看不到彩色,只能分辨黑白,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提供一些黑白色,界限分明的圖片,從簡單到複雜慢慢的給他們看

也可以掛在寶寶頭頂,自己動手做一個也比較簡單,或者買一個類似的床鈴,(小魚覺得床鈴的利用率比較低,大rain和小rain出生時都有朋友送,因為圖案固定,都只用過幾次)

三個月以後,要多給寶寶鮮艷的顏色刺激,比如布書。多到外面看看紅花綠葉。

大rain和小rain一起在看書

二、聽覺刺激

前半年,寶寶的動作方面進展緩慢,但各項感知能力發展的很快,比如聽覺,在半歲前要多提供各種聲音。嬰兒對媽媽說話的聲音要比鈴聲作出更多、更有力的反應,所以爸爸媽媽對寶寶要多說話包括正常的說話、唱歌、讀詩,讓寶寶知道人的語言有多種表達形式,語氣、音調、韻律是多變的。

我在產假期間基本上每天都會讀一段古詩,唱幾首兒歌給寶寶聽,到3個多月後小rain已經可以用大笑來回應我。

寶寶2個多月後就可以辨別同一個人說話的不同語氣,用生硬、憤怒,或者用愉快、柔和的語調,寶寶會給出不同的反應,不好的情緒會傳遞給寶寶,他們也會回應這種情緒,所以我們在家庭里營造一個愉快的氛圍很重要

除了人聲外,還應該提供不同的,好辨識的其它語音,比如鈴鐺聲、鳥叫聲、音樂聲等等,這些輸入都會被寶寶以不同的形式收納到他們的「聲音認知庫」

特別提醒:有一些會發出突然的、大聲的玩具不要給寶寶,近距離70分貝以上的聲音會對寶寶的聽力造成損傷,我們在選擇玩具時要有意識的檢查下聲音的大小

三、觸感

觸感是寶寶最早發育成熟的感官系統之一,寶寶剛出生時,就能夠根據奶頭碰觸嘴巴的感覺,來判斷奶頭位置,準確含住。有研究,我們在給寶寶按摩時,寶寶的大腦會產生特定的化學物質,促進生長。有一項研究,一組早產兒每天進行三次15分鐘的按摩,比同齡沒有按摩的早產兒體重大約增長50%,且更加活躍,對刺激反應也更快。

小rain從出生第二個月至今10個月,每天都2-3次用潤膚霜輕輕塗抹身體,因為她有比較嚴重的濕疹,從護理的要求也需要經常塗抹潤膚霜,這也正好給她做了撫觸。

四、跨通道知覺整合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看到的、聽到的或者摸到的、聞到的等等信息進行整合,舉個例子,新生兒在聽到聲音時會把目光移到發出聲音的方向,這就是最初的,簡單的聽覺和視覺的整合。3個月的寶寶擁有味覺-視覺的跨通道整合能力,到4-7個月會慢慢發展其他跨通道知覺。

在小rain4個月以後,在玩一些發聲玩具時,比如一個會唱歌的布娃娃,我會把它慢慢的拿遠,讓她感受,玩具越遠聲音越小,越近聲音越大,她會很有興趣進行觀察。

除了知覺的整合,還有動作知覺的整合,我看過一個例子,一個媽媽做了一個鈴鐺掛在寶寶腿的上方,在寶寶碰到鈴鐺時發出叮呤呤的聲音,多碰幾次,寶寶就會形成「我只要碰到那個東西,就會有聲音」的因果關係概念,然後寶寶就可能會有意識的去踢鈴鐺,這就是知覺-動作的整合。

五、空間能力

根據著名的「視涯」實驗,我們知道寶寶在3個月以後就有判斷「深淺」的空間感知能力。

在小rain九個月時,有一次她在玩小球和杯子時,發現可以把球放進杯子里,再拿出來,就這樣來來回回把球放進去拿出來玩了有半個多小時,我知道,她對這種能「放東西」的空間開始感興趣。

小rain在玩球和杯子

後來我做了幾個不同的「空間」玩具給她,給她充分探索的機會,每次都能玩很久。

第一個是給她一個大大的泡沫箱子,她把身邊的玩具都放進去,再拿出來。

第二個是抽紙盒,我把中間縫隙剪開,形成一個洞,給她一些小口水巾,我把口水巾放進去,她再一個個抽出來,再把口水巾團成一個結,她自己朝里放,玩的不亦樂乎。

第三個是大小合適快遞箱,我把她放進去,然後推著箱子走,讓他體驗在小空間的感覺,推著她走時,走走停停因為慣性容易摔倒,促進她保持平衡的能力。

---------------------------------------------------

感知能力的發展有「天性-養育」之說,早期的感覺經驗對孩子的知覺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患先天性白內障的寶寶,眼睛晶體不透明,如果不做手術,基本上看不到,如果等孩子長大後再做手術的話,就會由於在早期沒有視覺的刺激輸入,導致視覺仍不能正常發展。醫學上認為寶寶出生後3-4個月是視覺發展的關鍵期,大腦需要來自雙眼的視覺刺激

聽覺也一樣,有些孩子先天問題聽不見聲音,在手術能聽到後仍需要幾個月大腦才能理解耳朵聽到的聲音,聽覺經驗很重要,在寶寶出生早期擁有足夠的聽覺刺激才能促進大腦結構的發展

以上

--------end---------

小魚有話說:

這篇文章寫寫停停,差不多有一個星期了,因為最近工作比較忙,而且我寫這個公號的初心,就是通過不斷的總結—分享—學習的循環,最終目的是希望給大rain、小rain一個精彩的童年,而每寫一篇文章,我都會有收穫,除了把自己已有的知識,做過的事情分享出來外,也會查閱一些資料、專業書籍,在這過程中,總是會發現一些,「哦,這些方面還可以這樣做」的新想法。有這些想法後,我就會立即的行動起來,有時也會延誤發文章的時間。

但是既然決定認真寫好,還是得給自己定個計劃,從下周開始,我會堅持每周至少有3篇原創文章,小rain不到1歲,而大rian已經4歲了,而我只想寫我當前關注的東西,1歲以內的寶寶關於養育方面的知識需求比較多,而4歲的孩子可能重心會在性格培養、玩中學、幼兒園與家庭配合等方面,所以文章跨度會有些大。謝謝大家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5個月寶寶劇烈嗆咳面部發紫,就醫後被告知食管阻塞,險些窒息
小寶寶趴在地上哭,薩摩竟然給小寶寶鬨笑了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