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讀魯迅先生文集《墳》
革命鬥士一生都在批判社會、痛斥封建。他將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歷史歸結為兩種「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他將帶領青年的創造新世界視為己任。難怪毛澤東先生評價他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使我終於理解「革命導師」的內涵。
《墳》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此經典文集,為針對當時社會觀點、熱點思潮的討論。無異於當今的公眾大號。但大號的文章具有極強時效性,熱點一過,少有人再翻看其文。魯迅的文章,同樣是是寫當年的事、對當下現象的思考。現在還能集結再版,影響今人,個別早期文章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當然,你可以說,他是魯迅,名人效應。但今日讀其文,其文風看似冷漠,實則觀點火熱,每篇均有令新時代的我感嘆的金句。思想具有先進性,透古穿今,發人深思。
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
談「她媽的!」是比較好玩的一篇。從國外小說對「他媽的」之類罵人功效話語的翻譯再到中國歷代罵人的歷史,結尾以鄉村一小家裡活用「媽的」為親昵話語結束。魯迅先生博古通今,腦洞不是一般的大。他雜文題材無所謂大小巨細,都可一一談開。
文字風格和修辭結構
或許是因為民國時期剛興起的白話文,文字讀起來比當下更內斂、古樸,卻刀刀見血。
魯迅先為講道理打的許多比喻其實不經細究,咋一聽還挺通俗易懂,但只是將道理普及的類比。他寫作的對象是封建未開化的國民,以日常之事做比喻,好理解、易傳播。舉個例子就是,他甚至拿身體飲食比喻國民接受外來事物的心態。其實很荒謬。但他作為開化國民之先驅,這些應該是時代局限性使然。
閃閃發發光的金句
社會上多數古人模模糊糊傳下來的道理,實在無理可講。
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
世間有一種無賴精神,那要義就是韌性。
我們無權去勸誘人做犧牲,也無權去阻止人做犧牲。
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
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可惜他們之中很有不少是不平家,不像批評家,作品才到面前,便恨恨地磨墨,立刻寫出很高明的結論道,「唉,幼稚得很。中國要天才!」到後來,連並非批評家也這樣叫喊了,他是聽來的。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而我們能看到的,發表的只是「一點,酷愛溫暖的人物已經覺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來,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樣。」
「作文就時常更謹慎,更躊躇。有人以為我信筆寫來,直抒胸臆,其實是不盡然的,我的顧忌並不少。我自己早知道畢竟不是什麼戰士了,而且也不能算前驅,就有這麼多的顧忌和回憶。」即便魯迅,轟轟烈烈、鏗鏘有力的文字也不能直抒胸臆。
「惟願偏愛我的作品的讀者也不過將這當作一種紀念,知道這小小的丘隴中,無非埋著曾經活過的軀殼。待再經若干歲月,又當化為煙埃,並紀念也從人間消去」然而並沒有。
圖片來源《魯迅經典全集三:雜文集(插圖本珍藏版)》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5-09
TAG:小明日知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