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時期的秦軍能不能打過蒙古騎兵?
即便是鼎盛時期的秦軍也肯定是打不過蒙古軍的。
1、現代戰爭打的是後勤,古代戰爭打的是糧食。
秦軍是農耕文明的部隊,他的集結、行軍相對緩慢。從組織行軍到出現在戰場,往往是用月來計算的,在這期間部隊要消耗大量的糧食。他的補給也是靠民夫來運送,在運送的過程中,糧食的絕大部分都會被民夫吃掉,送到軍營的也不過是三成。所以,戰爭對於農耕國家的負擔是極其巨大的。漢武帝打贏了匈奴,代價是死了全國一半人口。
蒙古是游牧民族的部隊,跑到哪搶到哪,吃馬肉喝馬奶。打仗對他們來講就是在過日子,談不上後勤,談不上損耗。
以農耕軍隊對抗游牧軍隊,打根兒上就吃虧。
2、蒙古軍最大的優勢是:戰略機動。
蒙古每人四五匹馬,可以一直保持高速行進,在馬上吃、在馬上喝、在馬上睡。他機動的效率是以步兵、車兵、騎兵混合組成秦軍無法比擬的。蒙古軍到達戰場,秦軍得1個月後能到。你組織好幾十萬大軍過來,安營紮寨,他一溜煙的跑了。三天之後出現在沒有軍隊防禦的城市、鄉村。你再趕過去?跑一個來回,國庫的糧食就消耗沒了。
蒙古軍很多的經典戰例或者說屠殺都是在路上伏擊完成的。簡單的說就是圍點打援。他依靠機動優勢,遇到強敵先撤離,去打你其他地方。然後你急匆匆的帶兵就救援,走了10天8天,人困馬乏,還以為三天後能趕到戰場呢,在路上行軍也沒有列陣,他已經在小樹林里酒足飯飽的殺出來了。
戰爭中,正面死拼的時候,往往損失並不多。真正發生大規模死傷的都是在行軍中或者是發生潰退的時候。
3、戰場機動能力也是蒙古的強項。
不會有誰去直接帶領騎兵去衝擊嚴密的步兵方陣的。要是看見敵人就帶著部隊往裡闖,這軍事將領的活是不是也太好乾了。蒙古人打仗的基本思路是他以零散的輕騎兵不斷騷擾,跑近了,沖你放一陣箭。箭放完,扭頭扯。你追,他就跑,然後他回頭再射你。你不追了,他再回來。就是這樣不斷的放箭消耗對方。什麼時候對方熬不住了,陣型亂了,甚至出現潰散,蒙古的重騎兵再出場,進行衝擊,收割。一直把你風箏到心態炸裂。
4、秦弩,射速太慢。
前些年播了一部紀錄片:復活的軍團,再往前是張藝謀拍的英雄,把秦軍的弩捧成了神。秦弩射程遠,威力大是事實。但只要我們稍微了解一下它的使用就會發現問題。秦弩的大威力大射程是靠犧牲射速換來的。它需要士兵躺在地上,兩腳向上蹬弩臂,雙手拉弩弦,才能裝上弩箭。這打起來,一個齊射過後,士兵都躺地下上箭,蒙古騎兵衝過來......
而蒙古使用的是複合弓,跟秦弩比,秦弩相當於38大蓋,射程遠,威力大,但是,它是栓動步槍,拉一下打一發。蒙古的複合弓相當於現代的突擊步槍,雖然射程沒38大蓋遠,但它能不聽的噠噠你。
秦弩的箭陣要對付還是其他農業國的軍隊,比如趙國、楚國。對付蒙古肯定不靈。蒙古都是零散的小隊在四面繞圈騷擾你,你統一向前面放箭雨根本射不到幾個人。問題是秦軍放完一波箭怎麼辦?蒙古軍就算不衝到你弩兵陣地里,在這期間他也能還射10波箭了。
5、秦軍的騎兵不堪用。
在秦軍的時代還沒有馬鐙,騎士只能用雙腿夾住馬背。這樣的姿勢無法在馬背上揮舞刀槍,也不能放箭。秦軍騎兵的主要武器還是弩,射速太慢。而蒙古軍有馬鐙,彎刀隨意揮舞,沒事還可以來個蹬底藏身,貼馬肚子上放箭。秦騎兵放出一弩,蒙古兵還是能還10箭。雖然都是騎兵,但是,有代差。
6、秦軍的步兵和車兵機動能力是零。
秦軍如果與蒙古兵對打,會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追不上、跑不了。就只能站在那挺著挨箭。
當然,不會有蒙古的將領帶著自己的馬隊去直接衝擊秦軍的陣地。也不會有秦軍的將領帶著自己的軍隊與蒙古人野外決戰。秦人早就明白,對付游牧民族,修長城是不二法門。
TAG:銳視覺何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