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澳大利亞海軍未來艦隊格局浮出水面

澳大利亞海軍未來艦隊格局浮出水面

當地時間6月28日,澳大利亞首相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同幾乎澳大利亞所有與國防採購相關的高級官員和將領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正式宣布英國宇航防務系統(BAEs)公司的26型護衛艦是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大洋5000」(SEA-5000)計劃的得標者,九艘澳大利亞版26型被命名為「獵人」級護衛艦(Hunter class)。

26型護衛艦最終戰勝了義大利芬坎提尼集團的「FREMM改」方案和西班牙納凡蒂亞集團的「F-100改」方案,澳大利亞國內認為,這也是綜合統籌政治角度所得出的最終結果:以反潛為主要作戰目標的「大洋5000」首先淘汰了並非專業反潛戰構型的西班牙方案,在英國和義大利的選擇中,澳大利亞選擇了英國。這不僅僅是因為前宗主國的歷史感情原因,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亞選擇通過這種方式,表明澳在未來亞太格局中選擇「引入英國」這一第三方陣營,支持英國在亞太的介入存在,將自己同英聯邦國家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英國脫歐也導致了英國需要重新審視與制定之前有歐盟代辦的對外經濟貿易關係。也由於美國政府目前時興的貿易保護政策,澳大利亞希望與英國簽訂深層次雙邊自由貿易協定(UKAuFTA),抱團對抗美國,同時促進澳大利亞人口赴英就業英國也在積極尋求脫歐後英國對外經濟新的切入點,而此次的「大洋5000」將會是未來英澳雙邊自由貿易的首個重大項目。

回到護衛艦上面,「獵人」級護衛艦相較於原版26型護衛艦配置更豐富、排水量更大,主要對比如下:

「獵人」級護衛艦與「城市」級護衛艦最大的不同就是,26型護衛艦使用的小巧的997「工匠3D」輕型旋轉陣列雷達被碩大的塔狀構造物取代,換為了澳大利亞國產的、由CEA技術集團研發的CEA-FAR2固定陣列「L+S+X」三波段雷達,這也是在目前「澳新軍團」級護衛艦上所使用雷達的擴大陣列版本,分為三層分別包含工作在L波段負責遠程警戒的CEAFAR2-L;工作在S波段負責搜索跟蹤的CEAFAR以及工作在X波段負責火控照射的CEA-Mount這三套雷達。

9艘「獵人」級護衛艦不考慮未來的通貨膨脹,總項目投資約350億澳元(約合263億美元),其中需要支付給英國和知識產權、技術轉移、設備採購、項目監理等費用約110億澳元,澳大利亞本土承建商和設備採購商能獲得210億澳元,另有30億澳元支付給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艦上各設備與「宙斯盾」系統的整合。澳大利亞希望首艦至少能在2027年左右服役,9艘能在21世紀40年代中期前全部入列形成戰鬥力。

「獵人」級護衛艦的確定,宣布著皇家澳大利亞海軍的已經完成了澳大利亞在本世紀初期提出的「武力2030」海空擴軍項目,未來澳大利亞海軍艦艇格局已經塵埃落定,形成了以:

「聯合2048」兩棲攻擊艦——西班牙「SPS」(2艘,已完工)

「大洋4000」宙斯盾驅逐艦——西班牙「F-100」(3艘,已完工)

「大洋5000」宙斯盾護衛艦——英國「26」(9艘)

「大洋1180」多功能巡邏艦——德國「OPV-80」方案(12艘)

「大洋1000」遠洋潛艇——法國「短鰭梭魚」(12艘)

「大洋1645」戰鬥支援艦——西班牙「供應」(2艘)

「大洋1555」掃獵雷艦——義大利「拉雷奇」(6艘,已完工)

七種艦艇組成的未來澳大利亞海軍力量,其中,「聯合2048」項目即目前在役的兩艘2.7萬噸的「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而「大洋1180」是澳大利亞在2016年底宣布確定的1700噸級遠洋離岸巡邏艦項目,12艘總耗資35億澳元(約合26億美元),由德國「呂爾森」造船設計並承建2艘,轉移建造10艘,2030年前入列。「大洋1645」則是在西班牙此前建造的「坎塔布里亞」級補給艦的基礎上設計的2.5萬噸級新型多功能戰鬥支援艦,以替換澳海軍中老舊的法制「成功」級,首艦已於2017年11月開工。

這樣一來,澳大利亞海軍未來規模有望超過韓國,成為西太平洋地區第三大海上武裝力量。

還請有心人點擊一下文末的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外艦聞 的精彩文章:

「反艦戰斧」VS「LRASM」,未來美國艦艦導彈何去何從?
俄羅斯海軍伊萬·格倫號大型登陸艦入列

TAG:中外艦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