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監管科技亦須與時俱進

監管科技亦須與時俱進

全文字數: 1075

閱讀時間:5分鐘

「金融科技以外,還需要監管科技的創新。金融問題上我們要與時俱進,監管和業內其實是要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6月28日,在《財經》雜誌主辦的「尋求全球智能商業發展新動力」活動現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在談及金融監管問題時說道。

黃益平介紹,監管方面英國做的比較好,新加坡也在嘗試。「我們也應該做一些嘗試。發有限的牌照,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從這個思路來說可以嘗試。」他說。

中國數字金融最大特徵是普惠性

黃益平認為,「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在世界上是走在前列的,中國的金融科技公司排名在世界上是靠前的。目前來看,數字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最有價值的是普惠性。北京大學數字金融普惠指數表明,由於普惠性特徵,數字金融地區性差距正在不斷縮小,越落後的地區趕上速度越快。用技術改變金融行業存在的普遍難題,主要有兩個特徵,一是運用大數據可以解決風控問題,二是利用移動終端可以有效提高獲客率 。在經濟學中有個『二八定律』,很多金融公司認為把市場頂部的20%客戶抓住就夠了,直到普惠金融的出現才真正解決了剩下80%的獲客率問題。」

黃益平說,金融科技發展在中國比較快的原因主要由於,一是傳統金融服務業非常龐大,但金融服務嚴重供給不足,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二是技術的大幅度進步,智能手機發揮了巨大作用,對大數據的採集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三是監管政策的適時改變,氛圍相對寬鬆。

金融科技顛覆傳統銀行的服務模式

中國銀行信息科技部總工程師邢桂偉分享了金融科技顛覆傳統銀行金融服務模式的觀點。他認為,一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恰當運用能夠有效提升金融服務的客戶體驗;二是金融科技的發展實現了量化分析和交易: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來實現的智能投顧,以更強大的計算機模型,運用人工智慧的技術,對大量客戶進行財富畫像,為每一位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資產管理投資方案;三是運用大數據對行為和金融交易數據分析來做風險防控,最終目的是提高客戶體驗,提升客戶業務效率。

邢桂偉說,區塊鏈技術在發展過程中,當下完全的肯定它其實不公平,完全的否定也不公平,我們正在積極探索、研究與運用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

金融科技以外需要監管科技的創新

黃益平在談及金融監管問題時,他表示,金融科技以外需要監管科技的創新,及時做這樣的監管,金融的問題上我們要與時俱進,監管和業內其實是要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

黃益平稱,監管方面英國做的比較好,新加坡也在嘗試,我們也應該做一些嘗試,允許你做一些嘗試。我們發有限的牌照,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從這個思路來說可以嘗試。

邢桂偉認為人才的儲備衡量了金融科技監管的質量,「未來人才也是傳統銀行進軍金融科技領域的重要砝碼。中國銀行做出要求,員工總人數的百分之十要具備科技和數字化的思維,把最新的技術研究的成果應用到金融領域,推動自身監管、業務創新和客戶服務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慧財經研究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智慧財經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