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大浴室、帶地暖的公廁……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現代得讓人不可思議!
看歷史看世界
編者按
能想像得到么?公共浴室、公共廁所、自來水供應、窮人免費領取糧食、貧困兒童有補助金......這些完全是現代城市擁有的元素,竟然會出現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城市。這個城市就是——羅馬城!
兩千多年前的羅馬城已經成為世界超級都市,無論人口還是規模,還是城市建設,世界上唯一可以與之媲美的就只有中國漢朝的都城長安了。
此文為《看歷史》2018年5月刊原創內容,版權歸看歷史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壹
公共浴室
這個神奇的都市充滿了太多現代的元素,以至於人們覺得不可思議。
比如羅馬的公共浴室。對古羅馬人而言,公共浴室不僅是洗澡的地方,更是非常好的社交和休閑場所。公元五世紀之初,羅馬城內的公共浴室數量已經達到了856個。最大的是戴克里先大浴室(國營大澡堂),可以同時容納三千多人!這個浴室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投資修建的。
《世界文明史》記載了古羅馬時期浴室遍地的盛況:公元前33年,古羅馬共有170個浴室,而到了4世紀,浴室的數量上漲到了856個,還有1352個游泳池。
公共浴室作為一項社會公益設施,收費是非常低的。軍人、奴隸以及兒童都是免費的,男性收費一個quadrans,女性加倍,而quadrans是羅馬貨幣裡面幣值最小的單位。
中午1點到兩點半,通常是羅馬人最休閑的時刻,大部分人會選擇呆在公共浴室。一個設施完善的公共浴室通常包括會客室、圖書館、健身房、餐廳、花園以及商店。浴室的角樓通常會用作圖書館和展覽室,柱廊圍牆的庭院內是健身房,有的浴室甚至在室外花園放置孔雀供人觀賞。這些設施完備的浴室其實是包括了浴室、圍牆、角樓、庭院和沿街的商店共同組成的多體建築,也可以每個大型浴室就是一個城中之城,怪不得羅馬人那麼喜歡逛浴室了。
公共浴室的水箱和浴池是相連的。通過加熱水箱內的冷水,讓熱水流入浴池,然後冷水下沉再次回到水箱,被二次加熱,就這樣循環利用。浴室地板下方是空心的,火爐產生的熱氣從地板下面經過,熱氣再順著牆壁內安裝的瓦管上升到屋頂,最終排出室外。如此一來,地板、牆壁、天花板都得到了加熱,整間屋子變成了蒸汽浴室。地板設計的厚度是足以防止洗浴人腳被燙傷的。
標準的羅馬式洗浴過程是這樣的:先進入更衣室脫衣,全身塗上香油,再到健身室運動一會兒,進入溫水池泡澡。然後進入熱室,坐在椅子上熏蒸汽,進入熱水池,由奴隸或者自己動手,用金屬刮板把全身污垢刮一遍。最後進入冷水池沖洗。
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卡拉卡拉浴場
位於義大利羅馬的戴克里先浴場
公共浴室有各色人等。奴隸、市民、商人、政客、軍人,甚至皇帝!據說有一次哈德良皇帝來到公共浴室洗浴,無意中聽到幾個退伍老兵的抱怨,說退休金太低,以至於雇不起浴室里的奴隸幫著自己刮身了。哈德良回去之後,就跟元老院商討,提高了退伍老兵的待遇。看,公共浴室還是皇帝體驗民情的好去處!即使你身為奴隸,一文不名,也有可能在浴室里看到皇帝的全身像哦。
古羅馬人使用一種類似於鐮刀的刮身板(Strigil)
18世紀義大利著名的風景畫家安東尼奧·吉奧里的《那不勒斯公共浴室》
畫作重現了1750那一年的風情,畫中的浴室堪比宮殿。集中供暖設施,從火房出來的熱煙和熱氣流經各個大廳地板下、牆皮內和拱頂里的陶管,散發熱量。我們可以看到整幅畫中,人們身穿單薄,悠閑自得。
貳
公共廁所
羅馬帝國後期,羅馬城大概有144個公廁,它們基本建在了公共浴室旁邊,是為了方便使用浴室的髒水沖洗。進入公廁,首先需要映入眼帘的是裝飾考究的寬闊大廳,設有壁龕和雕像。地面上有用於清潔沖洗的自來水渠。跟現在衛生間不同,公共廁所里沒有擋板、沒有隔間,只是一排排外形像鑰匙孔一樣的「聯排坐便器」。
善於交際的羅馬人把公廁也當成了社交場所。於是經常會有這樣壯觀的場面,公廁裡面一個挨一個坐在茅坑上的羅馬人在談天說地,政治、天氣、時尚甚至美食,儘管空氣中瀰漫著沁人心脾的異味。
公廁內的坐便坑前有便後洗手的水溝,還有一根根小木頭,前段包裹著海綿,這就是當時的「廁紙」了。不過先別急著作嘔,這些海綿是一次性的,用過後可以更換新的。有些設施豪華的公共廁所甚至備有地熱系統,冬天如廁時,足以給人以無限暖意了。
因為建在公共浴室附近,公廁內的排泄物有大量浴室排出的髒水沖洗,這一點也保證了羅馬城的衛生狀況。對比一下中世紀的城市,我們就知道這一點有多少重要:隨地大小便的行人和騾馬,幾乎把中世紀的歐洲城市變成了一個天然大糞坑,而巴黎城外堆積的糞便和垃圾,據說跟城牆齊高!
羅馬城外有很多像高架橋一樣的雄偉建築,這些其實就是延伸到羅馬城內的引水渠。十一條引水渠通往城內,它們將羅馬城外清清的山泉水通過引水渠內的鉛制水管引入城內,供應這個百萬人口的超級都市每天的飲用、洗浴、洗滌和城市消防用水。
由於有便利的自來水供應,在整個羅馬帝國時期,每個羅馬人每天可以享用1100升的水,而現在一般居民用水每人每天僅為200—300升。經過分水系統處理的自來水供應城市的各個角落。舉例來說,噴泉內的水會被用於清洗道路。為了防止噴泉水溢到街道上影響路人行走,羅馬城內遍布幫助人們跨越街道的三維斑馬線。羅馬人也以他們發達的城市供水系統為驕傲,他們嘲笑埃及人把大量人力物力用於建造無用的金字塔。
古羅馬比高架橋還雄偉的引水渠
叄
古羅馬人的福利
羅馬有先進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政策。共和國晚期開始,羅馬城內的貧民可以買到低於市價一半的糧食。到了公元前58年,更是實現了免費供給。奧古斯都開始把這作為一項固定的救濟制度。公元前5年,有32萬個成年男子領取了每月一發的供給糧。那時發的是小麥,直到圖拉真時代,開始以麵包代替。免費糧發放貧民的政策一直延續到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公元98年上任的皇帝圖拉真更是出台了一項驚人的福利政策——貧兒福利金。這個補助金是資助全國各地貧困兒童和孤兒,為他們提供金錢和食品補貼以及受教育機會。這項福利是很多古代國家難以企及的。
羅馬帝國已經消亡,可是作為一個曾經輝煌的文明時代,它的城市建設依然值得後人借鑒。
※為茶站台的東坡兄弟,如何在大宋朝廷掀起風雲?
※他用自體實驗發現了氯仿麻醉,從此無痛分娩為產婦解除煎熬!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