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的公廁為什麼這麼臟

中國的公廁為什麼這麼臟

在中國的公共廁所里,常會發現這樣一些標語——「便後請沖水」、「匆匆而來、沖沖而去」等。可是,中國公廁的衛生問題,卻不是沖水能解決的。撲面而來的臭氣,簡陋骯髒的環境,到處亂飛的蒼蠅,都令人難以忍受。

每當在電視上看到外國那些乾淨整潔的公共廁所,你可能都會疑惑。同樣是公廁,為什麼他們的那麼優秀,而我們的公廁卻這麼髒亂差。

以上種種,有管理不當的因素,也與中國人如廁的傳統有關,一切都要從中國公廁的歷史講起。

現代公廁,殖民者的遺產

吃喝拉撒睡是五項基本生理需求,其中「拉撒」就佔了兩項。過去的中國城市,也有一套處置排泄物的方法。不過公廁,特別是水沖公廁的普及,則是近代西方殖民留下的遺產。

清代中國城市裡的住戶一般都有自己家的「戶廁」,最為典型的就是在一口大缸上加兩片木板作為廁所,大缸里的糞便儲存一段時間後會由專門的「糞夫」挑走,這些糞夫免費替城裡的住戶收走糞便,然後再將糞便賣給城郊農民作為肥料。

在中國,人糞作為一種肥料,一直是緊俏的商品。在民國後期,當時法幣貶值極快,反而是代表糞便的糞票成了硬通貨。1945年一張糞票(合一車糞)值法幣45元,到了1948年一張糞票竟然值法幣70萬元。

各家各戶之外,在一些公共場所如茶館、飯店等地有時配有簡易旱廁。這些廁所多為私人所修,並不收費,賺取的也是糞便的利潤。

清末,一位正在拾糞的老人 / 視覺中國

這些簡陋的設施,並不夠滿足城市的需要。當時的公共廁所遠遠不足,下至百姓上至達官貴人都有隨地大小便的習慣。另外城市缺乏下水設施,垃圾污水都傾倒在街面上。當時街上「非牛溲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隨處可以便溺」。

19世紀,初到中國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一個字,臟。1843年到上海的英國人雒魏林,對上海的評價是「一潭死水的陰溝里堆滿各種生活垃圾,幾乎從未被清潔過,髒得不能再臟」。

雖然英國人對中國的衛生狀況一臉嫌棄。不過當時他們處理排泄物的方式,可沒有高明到哪裡去。倫敦巴黎這類大城市過去都以臟聞名,工業革命以前,一個歐洲人清晨走在街上,路過居民區時,常常擔心一件事——會不會突然有人突然從窗口潑糞出來。當時紳士讓女士走在內側是一種美德,為的就是防止女士被樓上灑下的污物淋到。

19世紀的倫敦,清除糞便的辦法和中國類似,也是靠掏糞工清掃,再轉賣給城郊農民。不過英國農民並不缺乏牲畜糞便作為肥料,人糞的價格相對便宜。所以英國掏糞工每次次服務都要收費,因為他們不像中國糞夫,只靠轉賣糞便就能維生。

在19世紀歐洲,水沖廁所還沒有流行,將糞便(Nightsoil)堆積在後院或者地窖里是更普遍的選擇 / Inclusive urban design

正好當時倫敦飛速擴張,人口達到了兩百萬。掏糞工供不應求,身價飛漲。很多房東不願意付高昂的掏糞費用,乾脆不去處理,以至於儲存糞便的地窖都滿溢出來。有些院子里糞水橫流,道路無法通行,要用磚塊當墊腳石才能進院子。

擁擠又髒亂的城市,最容易疫病泛濫。當時歐洲霍亂流行,英國更是每十年左右都要爆發一次霍亂疫情。這讓英國人重視起衛生問題,開始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項就是1852年,在倫敦修建了第一個有抽水馬桶的公共廁所。

19世紀,諷刺倫敦泰晤士河污染嚴重的漫畫 / Google

中國的髒亂環境,最初沒有被當成導致傳染病的危險因素。但是1862年上海也爆發了霍亂,在上海的外國水手和士兵,病死率為12%,是香港的六倍。上海髒亂差的環境,顯然和霍亂的流行脫不開干係。

疫情過後,租界開始衛生整頓,把歐洲的經驗用在租界改造上,糞便垃圾的處理自然也是其中一項。1863年,租界工部局成立了糞穢股,專門負責處理租界內的糞便和垃圾。186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建成了上海市區第一座,也是全中國第一座現代意義上的公共廁所。

管不好的私人公廁

建成公共廁所,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想保護居民的健康,保證公廁有效運轉,相應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配合公廁計劃的實施,工部局糞穢股公開招標清運糞便的承包商,承包商每年競標一次,按照工部局工程師指揮,按規定清運糞便。有了合理的管理制度,租界內的糞便清運顯得非常有序。

1928年上海的租界,街道整潔如同現代的外國城市 / Google

雖然租界衛生管理有序,但租界之外的地區,還是沒有擺脫骯髒的環境。直到1909年末,在地方士紳的牽頭之下,上海才有了租界之外的第一所公共廁所,足足落後了租界45年。而且這個公廁並非水沖廁所,它的準確名字應該是「公坑」,也就是一個簡易土公廁。

租界之外的公廁不僅是建設時間晚,設備簡陋,而且數量也遠遠不足。由於政府財力不足,官辦的公廁數量一直不夠。1928年上海市政府原計劃建55間公廁,7年過去後,僅僅完工了18間。

官辦的公廁不夠用,私人經營的公廁補上了這個缺口。公廁運營1945年上海私營公廁佔總數的四成,兩年之後就已經佔了六成。私人公廁如此盛行,主要是因為經營公廁有利可圖。

由於人糞的價格始終居高不下,公廁出租成為了一項搶手的生意。作為地產,公廁要比房屋還值錢。在當時,分家分到個公廁是富二代的夢想,所謂「有糞在手,有米又有田」。不少家庭僅僅靠經營公廁就能維持生計。

曾擔任國民革命軍連長的市民李鏡龍,就是轉業經營公廁的一個例子。他當連長時的薪水不夠養活一家老少,於是他毅然辭職,回家經營公共廁所,從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私營公廁雖然提供了方便,但在衛生上缺乏保證。按理說私營公廁面對同行的競爭,應該用心維護好廁所環境來招攬顧客。可實際上,當時私營公廁的環境相當糟糕。很多私營廁所設施簡陋,就是幾口大缸而已。而且每天只清理一次糞便,其他時間都不打掃。

這是因為用公廁基本上是剛需。急用是真,離得近就行,廁所干不幹凈倒在其次。總不能為了去個乾淨廁所,就頂著內急的壓力多坐三站電車吧?

另外,那時候中國城市的糞業,一般都被流氓黑社會所把持。別看電視劇里的民國黑社會都風風光光,動不動就掏槍火拚。實際上對當時的黑社會來說,糞業這種日常生意才是主營項目。流氓經營公共廁所自然要用些流氓手段,他們不時搶奪周圍商戶住戶家的糞,甚至打劫清潔工的運糞車。

上海青幫頭子杜月笙,青幫控制著上海的糞業,杜月笙被日本人逼走後上海糞業一度失控 / Google

糞商頭子人稱糞閥,他們不僅壟斷公共廁所經營權,還搞成了家族產業。上面提到的市民李鏡龍,他的公廁就是從上海「糞大王」馬鴻根之子那裡求來的。

糞商如此無所顧忌,政府也曾想過把糞業收歸公有。但是糞業利益盤根錯節,改革異常困難。1936年北平政府決意將糞業收歸市辦,結果糞夫們在聽到消息第二天,就「右手持糞勺,背背糞桶, 儼若全副武裝」去討說法。收歸市辦的計劃就這樣流產了,改為對糞商讓步的官督商辦。

租界之內的公廁建設,基本做到了緊跟國際潮流。可在租界之外,髒亂差還是中國公廁的普遍面貌。政府雖然想負起衛生方面的責任,卻也因為資金短缺而有心無力。清末民國的公共廁所,仍然是糞商的地盤。

公廁為什麼這麼臟

建國之後,國家全面接手了公廁的建設和管理。五十年代的工商業改造中,私營的公共廁所幾乎都被收為國有,糞業不復存在。過去糞商爭相搶奪的人糞,也變成了計劃經濟的一部分,作為緊俏商品向農村實行計劃供應。

公廁收歸國營之後,糞夫的角色被掏糞工人替代。圖為隸屬重慶環保部門的掏糞工人 / 視覺中國

收歸國有後的公廁的確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能讓人滿意。80年代,國門再次打開,來到中國的外國遊客和他們的前輩一樣,仍然對中國公廁打出差評。當時,中國的廁所問題一度成為外國記者的熱門題材,國內記者也沒有放過這個熱點。截止90年代初,批評過中國城市廁所問題的國內外新聞機構有幾百家之多。

臭名遠揚的公廁無疑讓中國人臉上無光,於是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掀起一次整頓公廁的運動。80年代北京就曾借著舉辦亞運會的契機,在五年之內一口氣新建改建了1300多座公共廁所。2002年之後,又將3000多所公廁改建為條件更好的二類公廁。

公廁改革總是捷報頻傳,改革之後一時間公廁都換了新面貌。可每當運動的熱潮退去,時間一長,身邊的公共廁所又重新變得髒亂。看來這種雞血療法,並沒能抓住公廁問題的關鍵。

中國的公廁為什麼臟?人多廁少可能是比較容易想到的理由。從2011到2015年,全國公廁增加了將近10000座,但是人口增加的更快,於是每萬人公廁數從2.95掉到2.72。面對著步步緊追的人口,似乎公廁建設的步子邁得不夠大。

2011到2015公共廁所總體現狀 / 網易數讀

不過人均公廁數量並不能代表如廁感受。80年代中國每萬人擁有將近4座廁所,但是那時的如廁體驗肯定不如現在。

一方面,那時廁所的硬體沒法同現在相比。更重要的是,公廁清潔普遍不到位。即使那時用公廁的人相對少,不常打掃的公廁還是很髒亂。反觀在中國常年代替公廁的麥當勞廁所,即使每天出入廁所的人流不斷,勤於打掃之下還是能保持整潔。

這樣看來,公廁臟不臟,日常的管理水平是更重要的因素。中國在公廁管理方面的投入不算多,就拿公廁清掃員來說,大城市的公廁清掃員,月收入也不過2000元左右,在小城市可能每月只拿幾百塊。即使這樣,工資還不一定能拿到手。

2012年玉淵潭公園的公廁,就因拖欠保潔員工資而上了新聞,公廁保潔員每月只能拿到1000元,卻要按1300簽字,公司每月發給員工蘿蔔茄子等蔬菜來抵扣300元工資。連那1000元的工資都還拖欠了三個月。

除了資金投入和管理上的問題,中國公廁臟臭還有些特殊原因。蹲廁的就是臭味來源的一種,蹲坑和馬桶相比,更容易散發氣味。過去日本也曾以蹲廁為主,然而今天日本公廁已經普遍應用馬桶,這也是日本公廁給人整潔印象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高科技馬桶蓋,有清洗和烘乾等功能,更加清潔衛生 / 視覺中國

另一個令人感到髒的地方,是紙簍里的廁紙。很多中國遊客出國遊玩時,會將使用過的廁紙丟進馬桶旁的紙簍中,殊不知公廁內的紙簍是用來裝沖不掉的避孕套、衛生巾等用品的。

中國人將廁紙丟棄入紙簍,主要是怕堵塞下水道。過去沒有足夠的衛生紙,大家普遍用粗糙的草紙和餐巾紙代替,這些紙張不如專門為如廁設計的衛生紙那樣易溶於水。即使現在,很多公廁也沒有提供專門的衛生紙。

如果你內急去公廁,跑到隔間里才發現的衛生紙盒裡根本沒有紙,先別急著咒罵廁所管理員。有記者曾經探訪天壇公園,發現不少人都會多扯衛生紙裝回家。有過分的甚至會扯掉了整捲紙,偷偷藏在衣服裡帶回家。這些人才是你該咒罵的對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搗糨糊的江湖人 的精彩文章:

第一批00後已經開始復讀了
鄧超孫儷7年不癢:儀式感才是幸福家庭的頂配

TAG:搗糨糊的江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