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代幫寫工作總結-寫好工作總結的兩個技巧

代幫寫工作總結-寫好工作總結的兩個技巧

一、找典型

典型的作用巨大,效果明顯,一個好的典型就是一面鮮明的旗幟,對於廣大群眾是一種非常現實、直觀的教育和引導,比一般的說教更具說服力和感召力。一份總結是否有用,同其所反映的內容與事迹的典型程度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單位或部門的工作總結,東拼西湊找材料,方方面面有成績,就是通篇難找一個有一定分量的典型,這樣的總結對工作又有何益呢?

領導的總結性講話離不開一條條活生生的典型經驗,辦公室主任最感興趣的是下級總結中的典型材料,而秘書則往往為得到一個典型事例.更是打爛了電話,甚至「踏破鐵鞋」。那麼,怎樣才能尋找到典型呢?除了平時在工作中要注意培養典型外,還可以從效果、做法、認識等三個方面去發現典型。首先是從效果上找典型。

某項工作產生了最佳效果,取得了顯著成績,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領導的重視。對於本地區本單位實踐中創造出來的、能夠解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而又優於別處的最佳處置方案及工作經驗,應當敏銳地抓住並及時地撰寫。模範集體和先進個人都有科學的經驗值得推廣。

其次是從做法上找典型。某方面工作能取得實效,自然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和先進的做法。但如果某項工作略見成效或效果暫時不明顯,也可總結比以前有所改過、比別人先進,特別是有創意的典型做法。再次是從認識上找典型。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認識的深化、觀點的亮化和主題的升華,寫進總結中,仍然不乏深刻的典型意義。

二、清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基本要件,無論理論材料還是事實材料,都要做到真實、新穎、貼切、有力,所引政策法規、名人名言、領導講話、群眾評價等都必須準確無誤,不能斷章取義、拼湊曲解,更不能「想當然」。總結中常見的一些所謂的「群眾評價」,不像群眾的口吻,倒像秘書的杜撰;所引政策法規條文有些已經過時或不夠貼切。事實材料就更有講究。要真實,就不能虛構杜撰,過去那些「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的統計數字害人不淺。

2006年4月13日國家發改委為防止各地GDP指標層層分解、層層加碼的問題,專門發出《關於請各地區科學確定本地區「十一五」時期經濟發展速度的通知》,說明國家對預報數字準確度的重視。同時,材料一定要新,要選擇最新的事實和統計數據,今年的材料可謂新,去年的材料還算新,前年的材料也許就是「陳芝麻」了。要貼切,就要用一根紅線貫串所有的材料,即圍繞中心來精心選擇材料。在修改和審核時,對於那些虛假的、過時的、「外圍」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堅決擯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張女士誠意出售康熙年制小金佛一個
廣東隊官宣簽下北京奪冠功勛外援莫里斯,這步棋你怎麼看?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