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業發展與心靈成長

職業發展與心靈成長

陸續和同事朋友聊起職業發展的課題,尤其今天和東珂的談話讓我有意識想要梳理一下自己在這方面的感受和看法,與大家一起探討。

大學畢業後,很多同學,尤其是好大學的畢業生,都在職業起步階段就經歷了理想現實差距的衝擊。這是一個普遍的心理現象,即我們內心中構建的世界,和外部真實世界存在的差異。隨著我們不斷成熟,這種差異應該逐步減小,即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不再夾雜那些原始的自戀衝動,而趨近於真實。比如我們畢業那會兒很多人覺得金融最火,就一門心思扎進去,最開始因為這股衝勁兒沒覺得有什麼,但干著干著發覺其實自己不是那個料。在做很多投資判斷的時候,因為自戀,或者不希望承認自己的錯誤,而高估自身的能力,低估市場的無常,最後吃了大虧。(我幾次炒股都是這樣)

職業發展本身,用個時髦的詞講,就是一種修行。修行讓心理世界和真實世界合一,從而讓我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複雜,也更加真實。

我第一次想離職是在第一份工作幹了大約半年的時候,那會兒拚命的問自己,如果有一天沒了這份工作,我還能做些什麼?然後就是後悔,覺得人生唯一一次可以自由選擇(一定程度上忽視過往經歷和專業背景)的機會——校招,被白白浪費掉了。工作半年根本形不成可以被社會認可的能力,這麼辭職了自己又很虧。於是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糾結了很久,期間還上了和君商學院,參加了很多志願者組織,拚命的找答案。

現在反思回去,其實我就是無法放下清華的光環,無法真正的融入社會,而總自以為是覺得這個世界會為我而轉。反過來,如果我完全放下了光環,完全認可了這個現實的社會,又會陷入自我泯滅中去,更加虛無,甚至抑鬱。於是自己在這種情緒的煎熬中,上了職業發展的第一課——忍受迷茫。我的觀察是,大部分畢業生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就會產生迷茫。

這種迷茫會帶領一部分同學朋友進入到人生的怪圈裡,總是想要跳槽。也就是那種HR和企業非常不喜歡的簡歷,平均一年左右換個工作,有的甚至半年。陷進這個怪圈的人,自知失去的時間和青春越來越多,起步卻比別人越來越晚,真的是無法自拔的死循環。這裡說的不只是真的跳了很多次的,還包括精神上跳了很多次的,都是一樣。

當我們換了無數工作,經歷了無數挫折後,或許才會思考這件事本身,也就是我們這輩子到底真正想要什麼。我相信大於90%的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你問他們,他們還會狡辯:誰說的,我想要升職加薪,我想要穩定,我想要做CXO,我想要創業,我覺得家庭最重要,我想要進互聯網,我想要做金融財富自由,諸如此類。但我真的不覺得這叫想明白了,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這麼說。真正想明白的人,他們的答案會是獨一無二的,是無法被複制的,那是他們在充分了解自身後作出的選擇。

拿我自己為例,經過這些年的職業發展,我逐步意識到:我十分喜歡與人打交道,尤其是在管理團隊層面;同時我又很愛分享,無論是小範圍的分享,還是大範圍的公眾號;我也愛在茫然無知的情況下深入的去快速了解一個行業或者一件事情,總結出其中的原理(商業分析就算);我的演講能力得到了充分檢驗,在100人甚至1000人面前演講,我能充分體驗到自信,體驗到帶動群體情緒的快感,我也很享受這種被別人欣賞,被別人肯定的感覺;再然後當然是心靈層面,我對心理學和宗教有著無窮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以上這些點,單拿出來一個,可能很普通,但放到一起,就是我甄博然。我也曾以為自己可以當個政治家,或者去炒股做金融,再或者創業,但這些目標所能提供給我的心理能量,遠沒有剛才說的這些提供的多。我的理智永遠無法告訴我,我要做什麼;我只是在不斷尋找自己的內心,感受自己真實的樣子而已。

和君有句很安利的話,借用一下,別說我雞湯: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這點我十分認可,雖然我也很迷茫,我也沒有答案,但我願意去投入精力找到那個答案。在找到之前,職業上我會理智的做判斷做選擇,並且盡量保留好,能夠探索自我的精力和機會;在尋找中不斷地堅定信心,直到累積到某一天,我會全憑感性的扎進心流里去,活出自己本來的樣子來。那個時候我的簡歷可能很不標準,也很不優秀,但那才是真實的我,才是我自己的選擇。

如果我又去了個BAT,請不要祝福我;如果我忽然做了個對你而言出乎意料之外、符合情理之中的選擇,那麼,請祝福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生的計劃,死的隨機!
讀你的感覺像春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