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探索外太空需要回答的八個倫理問題

探索外太空需要回答的八個倫理問題

我們都希望享受行星科學的成功成果,比如確定哪些行星可以讓人類在上面生活,或者簡單地說,我們在偌大的宇宙中是否是孤獨的。但是,我們是否應該關心宇宙如何影響我們人類?

飛得比子彈還快的金屬彈片、太空梭被撞得粉碎、宇航員被擊中或被彈射進入太空。誰是罪魁禍首?答案是太空碎片——一顆被俄羅斯導彈炸毀的俄羅斯衛星的殘骸。而唯一的倖存者,瑞安·斯通,必須找到返回地球的途徑。而他的氧氣供應不足,離他最近的可以使用的宇宙飛船也在數百英里以外。

在20年後的火星上,一個來自地球的探索任務出錯了。一場史詩級的沙塵暴迫使宇航員們放棄了在火星上的任務,只留下一名被推定已經死亡的但其實仍然存活的宇航員馬克·沃特尼。馬克在等待救援的同時,必須弄清楚如何在火星上種植糧食。

在外太空的題材上,好萊塢總是知道該如何驚嚇和激勵到我們。像《地心引力》(2013)和《火星救援》(2015)這樣的電影,它們將外太空視為一個充滿敵意和不可預測的危險詛咒,等著那些任何敢於冒險離開地球舒適區的勇敢的人去探索。

然而,在這個以人類為中心的宇宙舞台,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當然,沒有人希望看到宇航員在太空中喪命或被困。我們都希望享受行星科學的成功成果,比如確定哪些行星可以讓人類在上面生活,或者簡單地說,我們在偌大的宇宙中是否是孤獨的。

重視外太空

但是,我們是否應該關心宇宙如何影響我們人類?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外星環境倫理問題 1,這個領域已經被太多人忽視了太久。我是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我們研究團隊正試圖改變這種狀況。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宇宙取決於另外兩個有趣的哲學問題:

問題 2:我們最有可能在其他地方發現的生命類型是微生物,所以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生命形態呢?大多數人會承認,所有的人類都有其內在的價值,而且這不僅關係到他們對別人的用處。一旦接受了這一點,道德規範就會限制我們如何對待微生物和它們們的生活空間。

人們已經開始接受哺乳動物、鳥類和其他動物也具有其內在價值。那麼微生物呢?一些哲學家,如阿爾伯特·施韋澤和保羅·泰勒以前曾經爭辯說,所有生物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其中顯然也包括微生物。然而,哲學作為一個整體,對於是否同意這種所謂的生物中心論,還沒有達成共識。

問題 3:對於行星和其他不適宜生命生存的地方,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其環境價值?可以說,我們之所以關心地球上的環境,主要是因為它支持著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如果是這樣,我們可能會將同樣的想法延伸到其他能夠支持生命的行星和衛星上。

但是這並不適用於那些已經「死亡」了的行星。所以有些人提出了一種名為審美價值的觀念,即某些東西應該被珍惜,但不是因為它們有用,而是因為它們在審美上是優美的。他們不僅將此應用於偉大的藝術作品,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還將其應用於地球環境的某些部分,如大峽谷。但這也適用於其他行星嗎?

外星環境

假設我們能夠回答這些理論問題,我們就可以繼續討論四個有關太空探索的重要實際問題:

問題 4:我們是否有義務保護其他行星上的環境?當談到派遣宇航員、儀器或機器人到其他星球時,顯然有重要的科學理由讓他們確保沒有攜帶地球生物並將其放在別的星球上。

否則,如果我們發現了生命,我們就不能知道它是否來自其他星球,更別提完全消滅它的風險了。但是,科學的清晰度是最重要的么?還是我們需要開始考慮銀河系環境保護了?

問題 5:除了生物污染之外,還有什麼行為會違反保護行星環境的義務呢?鑽取岩心樣本,或者將儀器遺留下來,還是在泥土中留下輪胎印?

問題 6:那小行星呢?正如《對話》雜誌上所報道的那樣,這樣的競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旨在開發出可以收集到數萬億磅小行星上可能存在的礦物財富的技術。這也使得人們都認為小行星不需要我們的保護。

對於那些空空如也的地方也一樣。電影《地心引力》給了我們一些以人為中心的理由去擔心太空中碎片的堆積,但是我們還有其他的理由去反駁嗎?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的義務僅僅就是製造更少的碎片或更堅固的東西,那些不會產生任何新的碎片的東西,甚至僅僅只是清理我們已經留下的東西?

問題 7:哪些因素可能會抵消支持在太空中道德行為的論據?去太空的各種理由——智能/科學、功利、利益驅動——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凌駕於我們的義務之上?

我們還需要考慮到不可避免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太空任務會帶來什麼好處。我們不能肯定我們造訪的行星不會受到生物性的污染。我們應該願意承擔哪些風險/回報權衡?

陸地主義

關於外太空的討論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我們很少對那裡的任何東西有依戀。因此,這些道德問題可能是人類可以利用長情感距離解決的唯一問題。因此,回答這些問題可能有助於我們在全球變暖、大規模物種滅絕和核廢料處理等與地球有關的問題上取得進展。

太空探索也直接提出了我們與地球之間關係的問題——一旦我們克服了火星這樣的行星地球化的技術難題,或者找到了到達可居住的系外行星的方法,就出現了一個在未來非常重要的問題:

問題 8:鑒於地球不是人類唯一的潛在家園,一旦我們真的能夠居住到別的星球,那我們現在保護環境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作者丨Benjamin Sachs

編譯丨IITE

選自丨The Next We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為2020年連任競選做準備,啟用大數據分析公司Data Propria
歐盟發布《2018年歐洲創新記分牌》報告

TAG:全球技術地圖 |